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94026
  • 博文数量: 130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63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4-06-06 13:4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30)

文章存档

2014年(130)

我的朋友

分类: 云计算

2014-08-04 13:19:36

近期,文兄应邀参加了英菲尼迪专门为SA联盟定制的Q50新车试驾会,这也是SA联盟第一次以团队形式参加厂商举办的媒体试驾活动。关于Q50这款车,就目前来说,可以说是赞歌一片,所以文兄决定换个思路,不妨以一名Q50潜在客户的视角来评判这款车的优与缺。如若说得不对,欢迎大家拍砖。


外观设计,满足美学与功能需求,但也是双刃剑


      活动那天,当文兄到达试驾出发地点——北京朝阳体育中心门口时,一眼便找到了停车场中那两辆一红一白的英菲尼迪Q50S,没办法,与旁边那些老旧的车型相比,这俩车实在是太显眼了。当然,显眼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够俘获客户的芳心,毕竟对于外观的评价,一直都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客观说,像Q50这种采用低矮车身设计,车身棱线和棱角都张弛有度,主打动感和时尚的个性车型,至少对于文兄这种年(zhuāng)轻(nèn)的消费者来说,还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坦白说,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仅仅从感性的角度谈论外观,与ABB的同级车型相比,文兄会毫不犹豫地选择Q50,毕竟奥迪A4L、宝马3系和奔驰C级在北京这座城市里都已经快成街车了,尤其是上市时间较长的奥迪A4L和奔驰C级,如今都已步入或即将步入换代周期,想着现款车型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新一代车型甩出几条街,所以,对于注重外在的年轻精英们来说,自然不会去吃这个哑巴亏。



      但如果从日后实际用车的角度考虑,其实Q50的外观设计也并没有那么完美。首先,车身之所以采用如此多有棱有角的设计,一是出于美学需要,二是出于功能需要。例如雾灯下方外凸明显的扰流设计,就是为了优化车辆高速行驶时的气流,以提升高速行驶性能。但真正到了现实生活中,这种外凸的设计会不会容易受到磕碰?要知道作为一款进口车型,如果磕伤了,其修复费用可不低。所以,在文兄看来,Q50的这种外观设计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并不是说这种设计不好,而是任何设计都需要有取舍,就看客户怎么想或对自己的驾驶技术够不够自信了。


错位竞争,性价比高,但存在感不足


      说完设计,文兄再来给大家说说Q50的定位。首先不得不提的是,Q50的前身是英菲尼迪的G系列,不仅拥有纯正的后驱驾驶乐趣,而且配置高,是一款非常出色的运动型豪华轿车。但为了顺应英菲尼迪新一代车型的车型命名方式,G系列被Q50取代。



      如果您仔细看看Q50的车身尺寸就会发现,它比奔驰C级和宝马3系的标准轴距版都要大,未来国产加长之后,肯定也会比A4L和宝马3系的长轴距版大。此外,出色的运动调校和2.0T、3.7L V6及3.5L混动这样的动力配备,即便是在A6L和5系面前也丝毫不落下风。


      这种“错位竞争”的策略,虽然可以凭借超高的性价比来吸引消费者,但也不容易对号入座,至少存在感会有所缺失。而且从品牌层面上说,Q50的二手残值肯定会略低于同级的ABB对手。所以,这又是一个难以取舍的问题,是想享受眼前高性价比?还是想获得存在感和更好的二手残值?


丰富的电子技术,利于驾驶安全,但维修成本会高,且影响改装潜力


      除了动感的设计和错位竞争之外,Q50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电子系统丰富。比如下面罗列的这些,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都会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超视距前端碰撞预警系统(PFCW)

主动车道控制系统(ALC)

倒车碰撞预防系统(BCI)

全速段智能巡航控制系统(ICCwith Full-Speed Range)

带移动物体监测(MOD)功能的全景式监控影像系统(AVM)

车距控制辅助系统(DCA)

增强型智能刹车辅助系统(FEB)

盲点警示系统(BSW)及侧面碰撞修正系统(BSI)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及车道偏离修正系统(LDP)



      毋庸置疑,这些丰富的电子辅助系统会给我们的出行安全带来保障,而且还有多项是ABB都还没有的创新技术。尤其是超视距前端碰撞预警系统,这项英菲尼迪首创的技术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它的牛逼之处在于能够探测前车及再之前一辆车的相对速度和距离,提醒驾驶者位于其视线之外的风险。如果前方间隔车辆出现突然减速而有可能造成追尾时,该系统便会通过声音、安全带预紧和行车电脑显示等方式对驾驶者进行警示并进行制动干预。相比于只监测前车情况做出判断的系统而言,其技术优势非常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丰富的电子系统同时也会使Q50的改装潜力大打折扣,毕竟作为一款个性车型,市场上还是有一些改装需求的。


      此外,倒车碰撞预防系统也非常牛逼,与传统的的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只是起到警示作用不同,这一系统除了警示作用之外,还能够在您倒车即将撞到后方障碍物时自动刹停。对于那些驾驶技术不佳车主来说,将会非常实用。



      从安全层面上说,这些技术确实很牛逼,但还是那句话,凡事都有两面性,因为这些牛逼的电子系统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和雷达来进行探测,一旦某个雷达被你撞坏,4S店未必会只给你换一个,更有可能的是给你换一整套,价格自然也不会便宜。所以,这又是一个取舍的问题,不过为了安全,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人愿意去承担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高维护成本,至少文兄会。


DAS线控转向很先进么?英菲尼迪为什么要研发它?


      DAS线控转向技术,源自NASA航天科技,与目前广泛应用在F16、F22、歼20等先进战斗机和波音330、空客777等民用客机上的转向系统拥有相同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技术构造。英菲尼迪把这项技术运用在Q50身上,也彻底颠覆了一百多年来汽车机械转向历史。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相信很多人对于这项技术都不太了解,所谓线控转向,简单来说,原理上就跟电玩城里的赛车游戏一样,人在完成转动方向盘的操作之后,转向意图是通过电信号传递而不是传统的机械传递,同时获得的转向反馈力也是通过电机模拟获得。也就是说方向盘和前轮之间没有任何机械连接,完全靠电讯号来“沟通”。



      但英菲尼迪DAS线控转向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电子游戏机那种力反馈方向盘  ,比如英菲尼迪制造游戏机那种的力反馈机构,只需两个星期就能做出来,但研发DAS系统却花了10年时间,而且其中有6、7年都花在了这个力反馈机构上。而且从试驾感受上看,它的转向反应会更快,指向性也很清晰,从这点来说,文兄对于Q50的线控转向充满了好感,这也是Q50吸引我的一大亮点。



      但可能很多人会问,这种电子的东西,如果出现故障,那岂不是要出大事儿了?这一点,其实英菲尼迪已经想到了,所以Q50的方向盘和前轮转向机构之间还是保留了机械连接的,不过正常情况下,转向柱中间加了一个离合器,在转向系统通电的情况下,离合器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分离,方向盘和前轮之间的机械连接被断开;当电力切断,例如熄火或馈电状态下,离合器自动接合,转向系统就成为了传统的机械式连接。在系统监测到行车电脑、电机等任何部件不能正常工作时,也会命令离合器接上,转用“备份”的机械转向系统。


      所以,安全性方面,文兄的顾虑其实已经可以打消,但为什么英菲尼迪要花费巨资来研发这么一项新技术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其实从长远看,这是英菲尼迪雄心的一种体现。结合前面所说的那些丰富电子技术,你会发现,Q50身上很多电子装备,ABB都没有,而所有这些电子装备的存在,都是为未来的智能驾驶铺路。就如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总监克里斯·厄姆森近期表示的那样,虽然无人驾驶汽车可能还要再等6年以后才能正式上市,但他们现在已经开始与一些汽车制造商展开沟通,就无人驾驶技术展开合作。综上所述,从Q50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在智能驾驶方面,显然英菲尼迪已经领先ABB一个身位。这一点,文兄我不得不佩服英菲尼迪战略的战略高度。


 

阅读(82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