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25210
  • 博文数量: 19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3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4-06-01 16:26
个人简介

我穷的什么都没有了,只有梦想!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9)

文章存档

2014年(19)

我的朋友

分类: IT业界

2014-06-09 17:37:37

6 月 7 日 Uber 宣布已完成,融资金额为 12 亿美元,公司交易前估值达到 170 亿,总计估值达到 182 亿美元。

Uber 从 2011 年 11 月成立,到现在不足 4 年,且不说 182 亿美元的估值,单单 12 亿美元的融资就已经超过多少公司的估值了。从 2013 年 8 月到现在,Uber 的估值从飙升至了 180 亿美元。对于 Uber 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外界一直看法不一。那到底是这个世界疯了,还是 Uber 真的值这么多钱?

飞速发展,增速已超业界预期

我们首先来看下 Uber 这几年的业绩。目前 Uber 已在 37 个国家的 128 个城市运作,每个月创造超过 2 万个工作岗位以及几十亿美元的经济活动。这个数据很多么?其实真的不多。即使未来 5 年,Uber 抢占了 50% 的出租车市场份额,显然也不值 180 亿美元。

其实 Uber 要抢的,不单单只是出租车市场的份额,很可能还有未来汽车行业的市场份额。
试想一下,如果 Uber 真能打造地面交通无缝服务,人们对这 Uber 的接受程度提升,用户购车的意愿很可能会下降,相关的汽车行业也会受到冲击。从这个角度来看,Uber 值 180 亿美元是不是就不显得那么离谱了?

过去六个月 Uber 营收至少翻了一倍,过去八个月 Uber 的估值翻了 5 倍,2013 年底每周营收 2000 万美元,目前的利润率达到 20%,未来还有巨大的可拓展市场。此前,有哪个初创公司用不到 4 年的时间可以做到呢?毫无疑问,这样的增速也是资本市场对 Uber 格外青睐的原因之一。

中心调度,按需即时提供服务

Uber 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初创公司抢占出租车市场份额的故事,更像是一个文艺青年改写世界和未来的小清新故事。

简单来看,Uber 改变的是我们的习惯,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前我想叫辆车,我只能到大马路上等着“好心”的出租车师傅停下来把我载走,或者拨打出租车公司的电话,“听天由命”等待好心的出租车公司给我安排一个靠谱的出租车师傅。如果我想叫车去另一个城市,估计就基本没有“好心”的出租车师傅愿意载我了,如果我会开车那我就只能去叫租辆车了,如果我不幸不会开车那么我很可能只能各种倒车换车了。

这样的场景估计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合理么?我愿意出钱购买服务,但有没有人愿意来提供服务呢?当然,肯定还是有一部分人愿意提供服务的,只是他们不知道我要来买这样的个性化服务。

自从 Uber 出现了,几十年不变的原生叫车服务轻而易举的的被颠覆了。只要我愿意出钱,那么我就能获得我想要的个性化、非标准化服务。我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打到车去任何地方,也可以打车让师傅帮我,我可以多花 10 美金让师傅在车里安装一个,还可以叫车让师傅给我心仪的男神送个。当然啦,如果有司机愿意,我还可以过来接送我。这样的场景好像才更合理些吧?这些场景之所以合理,是因为他们都是按需提供的即时服务。

未来的生活方式将很可能是这种去中心化的,服务将会按需即时提供。之前36氪的文章《》就比较系统的讲过这一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链接前往阅读。

信息制胜,提供整套交通解决方案

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柠檬问题”,指的是信息的不对称性,说的是在市场交易中,产品的卖方和买方对产品的质量、性能等所拥有的信息是不相对称的,通常产品的卖方对自己所生产或提供的产品拥有更多的信息,而产品的买方对所要购买的产品拥有更少的信息。 信息的不对称性会造成市场的失灵,最终很可能造成劣质产品服务排挤、驱逐优质产品和服务。

虽然以往的出租车市场,算不上是“柠檬”这样的次品,但受制于牌照问题(美国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在路边招手,你停车搭载他并收费,那么你就必须要有牌照),用户必须接受原有的标准化的出租车服务。很多私家车愿意提供更廉价、优质的服务,但用户却无法获取这样的信息。Uber 就首先解决了这个信息的不对称问题。用户可以通过 手机预定车辆,那你就不是在路边停车搭载他收费的,那你就无需牌照。这样用户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了,所以 Uber 用户打车的实际价格往往是比出租车要略低一些的。如果这个司机提供的服务不好或者价格贵的话,那么我下次完全可以选择另一个质优价廉的师傅。

那从司机的角度,司机就一定会享受更多的信息,占据优势么?肯定也不全是这样的。如果你打不到车又急需打车,或者你想让司机在车里安装一个宝宝椅,你往往会愿意付更高价格,但传统的出租车司机往往也获取不到这些信息,自然也无法提供这样的服务。Uber 支持在高峰期定高价,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供需问题。

其实,如果只是单纯的提供一个透明的信息共享平台,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毫不费力的做到。但 Uber 背后其实还是有技术支持的。在创始人 Travis 看来,Uber 不是简单的出行助手,不是简单的代步车租赁公司,未来 Uber 要做的是一站式的交通工具解决方案,通过海量数据积累,最终做到个人信息归类,信息合理匹配。

这样做会有什么好处呢?最基本的是,Uber 通过自己特有的算法 travelling-salesman problem,可以在一个城市里部署最少的车,能够最有效率的满足全城的需求,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那让它值 180 亿美元的 BOSS 级好处是什么呢?就是未来 Uber 很可能会是一个为各行各业解决交通调配的数据公司,未来通过算法,Uber 很可能告诉神州租车的车可以去帮顺丰送淘宝快递,通知至尊租车去帮肯德基和麦当劳送个外卖。

为我所用,科技创新带来的无限可能

前段时间,Google 无人车正式亮相,惊艳全球。其实,2013 年 Uber 就宣布要从 Google 那里购买 2500 辆无人驾驶汽车。同时,Uber 会将自己的运输服务数据共享给 Google,从而进一步改进其无人驾驶汽车的自动选路算法。

Uber 为什么会买无人车呢?真的只是像对外宣称的仅仅为了减少成本么?我觉得未必见得。

虽然对传统的汽车、出租车行业有极大的杀伤力,但对于无人车这样的新兴领域,Uber 显然是毫无还手之力。试想一下,未来无人车成熟了,下班的时候我的无人车会自动来接我,我想去外地的时候无人车也不会和我讨价还价,拿快递、送冰淇淋这种事情,对无人车来说完全是小菜一碟,那么我是否真的还需要 Uber 的服务?

无人车是未来的趋势,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化敌为友”,“为我所用”。借助于最新的技术,构筑自己的护城墙。使用无人车,Uber 的成本可以降低。如果 Uber 无人车可以提供廉价、优质的服务,那么用户也很可能不需要自己去买一辆无人车了。

在每一个潮流到来时,总会有些原有的创新企业,不能很好的应对,最终落寞退场,诺基亚估计就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所以,在这一点,我还是很看好 Uber 的。如果 Uber 能一直保持开放的心态,未来的发展空间必然无可限量。

阅读(1062) | 评论(4)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_1008242872014-06-17 18:00:24

你是谁额 发得什么?

回复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