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核源码路径:/usr/src/linux-2.6.30-pci
2、打开内核配置界面,有三种方式:make config、make menuconfig、make xconfig
make config是有问必答的方式,每个内核选项它都会问你要、不要、模块,选错了一个就必须从头再来一遍;make menuconfig提供一个基于文本的图形界面,它依赖于ncurses5这个包,键盘操作,可以修改选项,一般推荐用这个;make xconfig需要你有x window system支持,就是说你要在KDE、GNOME之类的X桌面环境下才可用,好处是支持鼠标,坏处是X本身占用系统周期,而且X环境容易引起编译器的不稳定。
我用make xconfig命令。因为使用方便。
3、在内核源码路径下,输入命令make xconfig 可以打开内核配置界面。
4、然后你就可以在界面里各种配置了。注意,内核里的选项,每一项你都得明白。这个需要你自己努力的去学了。我就不给你多讲了。
每次做好的配置,最好另存为一份文档,不要覆盖以前的文档,这样,你可以和以前的文档做对比,知道你更改了哪些内容。
比如:界面左上角“File” -> "Load" ,选择config-2.6.30-ef-2012.02.08_largeCore 然后打开。 然后做一些列配置后,界面选择“File” -> "Save As" 新
建个名称为:config-2.6.30-ef-2013.05.15
5、我们现在使用的内核是2.6.30-ef版本。配置文件被我保存在/root/boot路径下。2012.02.09文件夹下的就是。
6、接下来可以编译内核了。
a)内核源码路径下,#make mrproper
该命令确保目录下没有不正确的.o文件以及文件的互相依赖。
b)#make xconfig 配置内核。这里可以直接加载以前配置好的。我加载的是今天的config-2.6.30-ef-2013.05.15
然后保存退出配置界面
c)#make -j4 开始编译
d)#make install INSTALL_PATH=/root/boot/2013.05.15
e )#make modules_install INSTALL_MOD_PATH=/root/boot/2013.05.15
f) # mkinitramfs 2.6.30-ef -o /root/boot/2013.05.15/initrd.img-2.6.30-ef ps:这个.img文件,目前在加载内核时,不使用也可以。
g)然后把路径/root/boot/2013.05.15/ 下的vmlinuz-2.6.30-ef 和 System.map-2.6.30-ef 重命名,拷贝到 dpu上的linux系统的/boot路径下,再修改
grub 引导选项,就可以尝试引导这个新的内核了
阅读(514)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