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9697
  • 博文数量: 16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25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4-05-22 08:55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4年(16)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云计算

2014-05-27 10:56:02

  在近一年来,对于新媒体,我个人最钦佩的定义就是魏武挥下的定义——“整理者”。我经常说这句话:作为新时代的作者,必须要和读者在一起,甚至作者也许只是一个整理者。

  来源:中国图书出版网

  数字阅读不只是电子书,内容需各种商业模式。

  不同的内容产品,可能对应的是不同的商业模型。比如说,一些财经书,一些管理类的书,不一定是最好的商业模型,既然目的是为了传导知识,那么在线课程有没有可能是种更好的方式呢?

  比如说,某些时尚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做成一本杂志、一本书,可能杂志或者书出来的时候就已经OUT了,那么像自媒体一天传播一条信息的形态,是不是最好的形态呢?内容形态不一样,对应的商业模型也不一样。

  再比如说课程可以通过在线时长收费,时尚类的夹杂广告是最好的收费方式,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商业模型和表现形态,纸书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互联网时代为什么还要把内容禁锢在一本电子书上呢?我们考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不要只想到电子书,阅读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商业模式。

  当内容回归本质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内容的智慧可能会显示在话题和兴趣两个方面。如何把握话题,掀起话题,制造热点,这是编辑要去做的事情。编辑可能就像一个主持人那样,他敏锐地捕捉到用户的兴趣变化和分众的兴趣特点,提取各种各样的角度让作者去写,这时候作者再去写作,各攻一角,不用兼顾很多的东西,只需要个性化地表达,专注自己的作品即可。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在近一年来,对于新媒体,我个人最钦佩的定义就是魏武挥下的定义——“整理者”。我经常说这句话:作为新时代的作者,必须要和读者在一起,甚至作者也许只是一个整理者。

  阅读的未来是什么呢?屏幕取代纸成为“常态”。我从来不认为纸会消失,毕竟纸具有形式美和存在感,所以纸不会消失,但是屏幕阅读会是一种常态。社会化阅读习惯成为主流,没有交互的阅读就是耍流氓。现在我们看到,社交网络上有微信、微博,在未来,如果一个应用没有社交元素是不对的。所以,社交实际上是贴附在应用之上的。真正有干货的自媒体,会有不同的符合用户需求的文体和形态。

  我来到阿里希望能够做到:让出版真正回归到内容,让我们的作者不再为纸焦心,让我们专注于内容的出版流程,追求“所想即所得”的体验。()此外,还要看到一种现象,未来出版界的明星作家会被大量的小圈子的业界领袖所取代。这是越来越不相信某一个明星权威的时代,也是越来越相信小圈子的意见领袖的时代。此外,我们的阅读商业模型,会突破按字付钱、按本付费的纸质刻板时代,走向一个新的开始。

  (本文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旗下来出书网小编Alisa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11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