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85047
  • 博文数量: 284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9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4-05-04 16:4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84)

文章存档

2018年(5)

2017年(95)

2016年(69)

2015年(15)

2014年(100)

我的朋友

分类: 嵌入式

2017-02-04 10:11:34

转载自:http://blog.csdn.net/newthinker_wei/article/details/8022696

本文主要介绍Linxu2.6的内核配置系统。

 

如果你浏览一下源代码目录,就可以发现源码目录及其子目录中有很多的KConfig文件和Makefile文件。这些文件什么作用呢?正是这些文件组成了Linux2.6的内核配置系统。

 

 

一、make menuconfig的背后------KConfig文件的组织

 

有没有想过,我们make menuconfig后,显示的那个菜单列表是怎么来的?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先来简单学一下Kconfig文件的“语法”。

 

source 关键字:

用法:source

这个关键字相当于里的“include”关键字,source后面跟一个文件名,相当于把该文件的内容复制到当前位置。下面是源码目录的arch/arm目录下Kconfig文件的部分内容。

 

通过这种source引用,可以引入很多其他子目录中的Kconfig文件,而且引入的Kconfig文件中,还可以继续通过source来引入下一级的Kconfig文件。这样的结构就可以将所有的Kconfig文件包含进来。

 

一个菜单项(或叫配置项)的基本组成:config、bool(tristate)、default、prompt、help

一个简单的菜单项:

其中,config关键字表示新定义一个菜单项,后面跟的是这个菜单项的名字(ARCH_IXP23XX)。bool标识这个菜单项是bool类型,也就是这一项只能有两个值Y和N,此外还有一种最常用的类型,tristate三态型,这种类型的可以有三个值,Y/M/N,这三个值的意义在(上)篇中已经说过了。后面的“IXP23XX-based”是这个菜单项的描述,就是在make menuconfig时我们能看到的,如下图:

在菜单列表里我们并看不到一个菜单项的名字,而只能看到它的描述,因为看它的描述更便于我们理解这个菜单项的意义,方便我们配置。关于菜单项的描述,还有一个prompt关键字,举例说明其用法。比如下面两段是等效的

----------------------------------

CONFIG MY_MENU

bool

prompt "this is my menu"

----------------------------------

CONFIG MY_MENU

bool "this is my menu"

----------------------------------

就是说,一个菜单项的描述,可以直接跟在其类型(bool)的后面来进行声明,也可以由prompt关键字声明。

关于default关键字,截图中并未出现,但也是很常用的,它表明一个菜单项的默认值。如

default y

在进入菜单列表时,可以发现很多菜单项都有默认值,这些默认值就是通过Kconfig文件里的default定义的。

还有一个help关键字,help关键字后面的内容是帮助信息,就是我们点击右下角的heip时显示的关于这个菜单项的帮助信息。下面是关于上图所示的菜单项的帮助信息:

 

 

 

菜单项间的依赖关系:select和depends on

还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明,第三行"depends on MMU"。这一行是说,现在定义的"ARCH_IXP23XX"这个菜单项的值(Y/N)依赖于MMU这个菜单项的值。当MMU这个菜单项为N时,ARCH_IXP23XX只能为N。ARCH_IXP23XX的值必须“小于”MMU的值。(对于bool型,Y>N;对于tristate型,Y>M>N)。

select关键字的作用恰与depends on相反,它描述了一个反依赖的关系。以第五行"select PCI"为例,PCI的值依赖于ARCH_IXP23XX。在定义PCI这个菜单项时,也要加上这样一句:"depends on ARCH_IXP23XX"。

根据各菜单项之间的依赖关系,在make menuconfig时,系统会自动将这些相关联的菜单项整理成菜单项与子菜单项的形式,如下图

 

 

第二张图中的菜单项都依赖于"Enable the block layer"对应的菜单项,所以系统将它们整理成子菜单项。只有"Enable the block layer"对应的菜单项不为N时,这些子菜单项才可以配置。

 

menu与endmenu关键字

这个关键字主要是为了给菜单项分组,使菜单结构看起来更有条理。menu用来定义一个子菜单,这个子菜单里包括一些相关的菜单项,在menu和endmenu关键字之间定义的菜单项都属于这个子菜单。还以那上面两张图为例,"Enable the block layer----->"菜单项下面的"system type--->"就是一个子菜单的名称。将这个子菜单展开就可以看到这个子菜单包含的菜单项了。

menu "System type"

config ……

…………

config……

…………

config………

…………

…………

endmenu

这里再额外解释一下,在上面的图中,"Enable the block layer--->"和"system type-->",这两个虽然看起来很像,都可以展开,但其性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根据各菜单项间的依赖关系建立起来的,"Enable the block layer"本身就对应一个菜单项或者说配置项,它也有自己的值(Y/M/N),而"system type"则只是一个子菜单的名称,它下面包含了一些相关的配置项,但他本身不对应某个配置项,因而没有值(所以菜单列表中"system type--->"的前面没有*或M这些符号)。

 

choices与endchoice关键字

跟menu与endmenu用法基本一样,唯一的区别在于,choices定义的“子菜单”(应该叫选项表)中的多个菜单项只能有一个被选中,相当于menu定义一个可多选的子菜单,choices定义一个单选的子菜单。篇幅限制,不再截图详述。

 

if与endif关键字

这两个真心不用解释,原谅我直接略过。 

 

comment关键字

用来在菜单列表中插入一行文字,也是为了优化菜单结构。

如上图中的第四、五行,就是通过  comment "Processor Type"  和 comment "Processor Features"插入的。这两行既不能展开,也不能被配置,他们只是为菜单列表分段的一行文字。

 

 

终于把Kconfig中的关键字连图带字的解说完了,好累啊。(很多教材和博客上介绍这些关键字的时候都是只有文字描述,而不结合make menuconfig后出现的菜单界面联系着说明,读起来不够直观,现在我就把这些整理出来,供新手们快速掌握和理解这些关键字的作用)。大家现在可以试着去阅读一个Kconfig文件了。

好了,对这些关键字有了认识之后,我们来说一下这个菜单列表的形成过程。运行make menuconfig后,系统的配置工具先分析与体系结构对应的/arch/ARCH/Kconfig
文件(这里出现的ARCH参数在本文最后会讲到。它其实指的就是所用的),/arch/ARCH/Kconfig文件中定义了一个主菜单mainmenu,它除了包含一些配置项和配置菜单以外,还通过source语句引用了一系列其他子目录中的Kconfig文件,被引用进来的Kconfig 文件内部可能再次通过source 引入下一级目录中的Kconfig,系统就根据所有这些Kconfig文件中包含的菜单项(配置项)形成了菜单列表,然后根据用户对各个菜单项设置的值,最后生成.config文件。

 

 

 

二、另一个重要角色------kbuild Makefile的介绍

 

Kconfig文件帮助用户完成配置过程,而真正编译内核则是在各个子目录中的一系列Makefile共同完成的。Makefile中的重要语法就三个,比较好理解,这里直接引用书中的内容。我把需要注意的地方用粗体标示。

引自 华清远见嵌入式培训中心 宋宝华 编著的《设备驱动开发详解》(这本书真的很好,需要电子版的同仁可以直接联系我):

(1)目标定义。
目标定义用来定义哪些内容要作为模块编译,哪些要编译并连接进内核。
例如:
obj-y += foo.o
表示要由foo.c 或者foo.s 文件编译得到foo.o 并连接进内核,而obj-m 则表示该
文件要作为模块编译。除了y、m以外的obj-x形式的目标都不会被编译。
而更常见的做法是根据.config 文件的CONFIG_变量来决定文件的编译方式,如
下所示:
obj-$(CONFIG_ISDN) += isdn.o
obj-$(CONFIG_ISDN_PPP_BSDCOMP) += isdn_bsdcomp.o
除了obj-形式的目标以外,还有lib-y library库、hostprogs-y 主机程序等目标,但
是基本都应用在特定的目录和场合下。
(2)多文件模块的定义。
如果一个模块由多个文件组成,这时候应采用模块名加-objs后缀或者-y后缀的形
式来定义模块的组成文件。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obj-$(CONFIG_EXT2_FS) += ext2.o
ext2-y := balloc.o bitmap.o
ext2-$(CONFIG_EXT2_FS_XATTR) += xattr.o
模块的名字为ext2,由balloc.o和bitmap.o两个目标文件最终连接生成ext2.o 直
至ext2.ko 文件,是否包括xattr.o 取决于内核配置文件的配置情况。如果
CONFIG_EXT2_FS 的值是y 也没有关系,在此过程中生成的 ext2.o 将被连接进
built-in.o最终连接进内核。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该kbuild Makefile所在的目录中
不能再包含和模块名相同的源文件如ext2.c/ext2.s。
或者写成如-objs的形式:
obj-$(CONFIG_ISDN) += isdn.o
isdn-objs := isdn_net_lib.o isdn_v110.o isdn_common.o
(3)目录层次的迭代。
示例:
obj-$(CONFIG_EXT2_FS) += ext2/
当CONFIG_EXT2_FS 的值为y或m时,kbuild将会把ext2 目录列入向下迭代的
目标中,具体ext2 目录下的文件是要作为模块编译还是链入内核由ext2 目录下的
Makefile文件的内容决定。

 

引用结束。

上面所述的(3)特别关键,目录层次的迭代使得整个Makefile系统呈现一个树状结构,条理清晰,加载新的编译目录也很方便。

 

 

 

三、牛刀初试

 

假如我们自己开发了一个新的模块,要如何才能把我们自己的模块加到配置系统中?上面已经介绍了Kconfig和Makefile文件的基本语法,为了确保我们掌握了这两种文件的配置方法,我们最好做一下练习,。这里我要再次偷懒,直接COPY书中内容了。

引用开始:

下面讲解一个综合实例,假设我们要在内核源代码drivers目录下为ARM体系结
构新增如下用于test driver 的树型目录:
|--test
|-- cpu
| -- cpu.c
|-- test.c
|-- test_client.c
|-- test_ioctl.c
|-- test_proc.c
|-- test_queue.c
在内核中增加目录和子目录,我们需为相应的新增目录创建Kconfig 和Makefile
文件,而新增目录的父目录中的Kconfig 和Makefile 文件也需要修改,以便新增的
Kconfig和Makefile文件能被引用。
在新增的test目录下,应该包含如下Kconfig文件:
#
# TEST driver configuration
#
menu "TEST Driver "
comment " TEST Driver"
config CONFIG_TEST
bool "TEST support "
config CONFIG_TEST_USER
tristate "TEST user-space interface"
depends on CONFIG_TEST
endmenu
由于TEST driver 对于内核来说是新的功能,所以首先需要创建一个菜单TEST
Driver;然后显示“TEST support”,等待用户选择;接下来判断用户是否选择了TEST
Driver,如果是(CONFIG_TEST=y),则进一步显示子功能:用户接口与CPU功能支
持;由于用户接口功能可以被编译成内核模块,所以这里的询问语句使用了tristate。
为了使这个Kconfig文件能起作用,需要修改arch/arm/Kconfig文件,增加以下内
容:
source "drivers/test/Kconfig"
脚本中的source意味着引用新的Kconfig文件。
在新增的test目录下,应该包含如下Makefile文件:
# drivers/test/Makefile
#
# Makefile for the TEST.
#
obj-$(CONFIG_TEST) += test.o test_queue.o test_client.o
obj-$(CONFIG_TEST_USER) += test_ioctl.o
obj-$(CONFIG_PROC_FS) += test_proc.o
obj-$(CONFIG_TEST_CPU) += cpu/
该脚本根据配置变量的取值构建obj-*列表。由于test目录中包含一个子目录cpu,
当CONFIG_ TEST_CPU=y时,需要将cpu目录加入列表。
test目录中的cpu子目录也需包含如下的Makefile文件:
# drivers/test/test/Makefile
#
# Makefile for the TEST CPU
#
obj-$(CONFIG_TEST_CPU) += cpu.o
为了使得整个test 目录能够被编译命令作用到,test 目录父目录中的Makefile 文
件也需新增如下脚本:
obj-$(CONFIG_TEST) += test/
在drivers/Makefile中加入obj-$(CONFIG_TEST) += test/,使得用户在进行内核编
译时能够进入test目录。
增加了Kconfig和Makefile文件之后的新的test树型目录如下所示:
|--test
|-- cpu
| -- cpu.c
| -- Makefile
|-- test.c
|-- test_client.c
|-- test_ioctl.c
|-- test_proc.c
|-- test_queue.c
|-- Makefile
|-- Kconfig

 

 

 

 

 

 

 

附:(顶层Makefile中的ARCH参数、编译ARM平台Linux内核的方法)

源代码目录顶层目录中的Makefile文件被称作顶层Makefile,它里面涉及到一个ARCH参数,还有一个CROSS_COMPILE参数,分别对应处理器内核和交叉编译器。一般情况下,ARCH默认为x86,CROSS_COMPILE默认也是x86平台上的交叉编译器。在执行make menuconfig,make bzImage,make modules等命令时,系统都会首先分析ARCH的值,根据选择的平台来执行相应操作。因此,如果想编译ARM平台的Linux内核,在输入相应命令时要加上架构和交叉编译器选项,如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menuconfig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bzImage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modules

 

如果直接将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这两行添加到顶层Makefile的开头,就可以将ARCH和CROSS_COMPILE的默认值改成"arm"和"arm-linux-"了。以后再编译ARM平台的Linux内核时就可以直接使用make menuconfig/bzImage/modules等命令,而不用再加"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阅读(220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