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OS

  • 博客访问: 2280267
  • 博文数量: 691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26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4-04-05 12:49
个人简介

不浮躁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91)

文章存档

2019年(1)

2017年(12)

2016年(99)

2015年(207)

2014年(372)

分类: 嵌入式

2014-12-07 21:30:52

内核编译(make)之后会生成两个文件,一个Image,一个zImage,其中Image为内核映像文件,而zImage为内核的一种映像压缩文件,Image大约为4M,而zImage不到2M。

     那么uImage又是什么的?它是uboot专用的映像文件,它是在zImage之前加上一个长度为64字节的“头”,说明这个内核的版本、加载位置、生成时间、大小等信息;其0x40之后与zImage没区别。

      如 何生成uImage文件?首先在uboot的/tools目录下寻找mkimage文件,把其copy到系统/usr/local/bin目录下,这样就 完成制作工具。然后在内核目录下运行make uImage,如果成功,便可以在arch/arm/boot/目录下发现uImage文件,其大小比 zImage多64个字节。

其实就是一个自动跟手动的区别,有了uImage头部的描述,u-boot就知道对应Image的信息,如果没有头部则需要自己手动去搞那些参数。

U-boot的U是“通用”的意思。

zImage 是ARM Linux常用的一种压缩映像文件,uImage是U-boot专用的映像文件,它是在zImage之前加上一个长度为0x40的“头”,说明 这个映像文件的类型、加载位置、生成时间、大小等信息。换句话说,如果直接从uImage的0x40位置开始执行,zImage和uImage没有任何区 别。另外,Linux2.4内核不支持uImage,Linux2.6内核加入了很多对嵌入式系统的支持,但是uImage的生成也需要设置。



第一步:编译uboot,这时将会在uboot/tools下生成mkimage工具;


第二步:声明环境变量,在/etc/bash.bashrc中添加如下语句:

export PATH=/opt/program/mx53_android/uboot/tools:$PATH

这里要和自己的uboot的路径对应。

然后更新bashrc脚本:

source /etc/bash.bashrc

注意一定要在和编译内核同一个终端执行该语句,否则同样会出现

"mkimage" command not found - U-Boot images will not be built

的错误。

由于我们随时可能清空掉uboot中的编译文件,这意味着mkimage文件随时会被清除,我们

可以将它复制到/usr/bin下,然后在bashrc中声明,以确保内核正常编译。

阅读(314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