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72178
  • 博文数量: 93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17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4-02-17 16:5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5年(7)

2014年(86)

我的朋友

分类: iOS平台

2014-05-27 10:36:18

【中国颜料交易网】咱们看到的这些绘画,其作者名为雨石。雨石这个姓名,倒很像是他画风的一个切当的标签。这些散散落落的画,真像是一些随意丢置的石头做成的。并且,这些石头刚刚阅历了一场江南的小雨,一块块润泽而又古淡,纯然如南边园林里的景致,取其一边一角,却自有其无限的韵致。
    画之于雨石,并非小道,是关乎打通心里和外境的疑问,也即是经过绘画而修炼身心,解救自我于实际国际的沦没中,所谓“澡雪尔精力”。心里,即是人的那一点灵明,从艺之业,同时也是对心里的那种冥晦的透入。此种透入被石涛称作“蒙养”。蒙是混沌,养是如何经过修为,而跃入这主客不分单纯未凿的整体里边来。这种返观内视,既是一种“慎独”的品德修为,对自我的炯然洞悉,也是向外翻开自个的视觉,(对画家然),直至感官的一切的功用,从而由内到外,由片面到客观,由人到天然,全部地融会贯通。天然(万物,万象)在这样的一种注视下,逐渐的发作了从熟悉到生疏再由生疏到熟悉的转化,这样的转化,经由画家之手而发作,笔和墨的浸染利用纸的特性,到达对天然的炉火纯青的摹写。“国际在乎手”,这样的描写,已然不在是咱们肉眼所见的那那种符合物理特性的天然了,而是受之于翰墨和心的一种“墨戏”,是自在的适意逍遥,所以,雨石把画画称作“玩”。“玩 ”,即是游戏。但绘画这种游戏在中国却自有严厉的含义。玩,实际上是对一种自在境地的企及,“依仁游艺 ”,此一“游”字,应是玩的极好的注脚。在雨石的画中,那种随意的点染,和草草的勾勒,貌似不经意,实际上反映了绘画主体的高度自觉。这种自觉,即是人和道的冥合。只要在道中游,才可能有解衣磅礴的自在自在。董其昌的南北宗的分立说,在这个字里也可看出一些端倪。南宗的以禅喻画,着重的是画家主体的自觉,对自我的解放。变勾斫为渲淡,这种技法上的改动,实际上更是画家心境上的转化。那种描写细谨的院体画, 反映了画家心境上的滞涩,这滞涩和以画修心养性的文人画里边的庄禅思想天然相悖。南宗 “以画为寄”、“以画为乐”、“寄乐于画” ,即是以“玩”的情绪挥洒翰墨,将绘画主体从物役烦劳中解放出来,直达道的境地。雨石显然是南宗禅境地的追随者,他拈出一个“玩”字,不仅仅承接了南宗的衣钵,也解构了中国画界那种过于名利和浅近的盛行画风,接续了传统中古淡单纯的那一脉气味。
    然雨石并非是个仿古者,“夫画,全国变通之法也”,其要枢在于“我自觉我之心里,揭我之鬚眉,纵有时触著某家,是某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雨石应该是深解苦瓜和尚此意的。他的画初看似有明代吴门四家的清雅秀润,细细品味又是上追元画翰墨的尚朴淡逸,而元四家中对雨石影响颇深的当属倪云林。倪瓒疏简的画风,干笔皴擦的画法,以及"有意无意,若淡若疏"的画境在雨石的画中被传承下来。但假如仅止于此,雨石也就不是雨石了。雨石经过对天然的调查和研究,自有其共同的领会,他特有的小品认识,即是这种领会的一种结晶。
    我所说的小品认识,恰恰是一种具有解构质量的思想办法。在雨石这儿,是由他共同的视角形成的。那即是他看到了在时间里,天然的未完成性和非连续性。这样一种认识,支配了雨石的观看方法,也决议了他的画那种未完成的构图方法。这种相似特写的构成,以其简略的局部为特征,以一种单元式的出现,并淡化翰墨的作用,达成对国际的偶尔性的领会。在此,咱们发现了国际在时间中的不确定,空间的软弱,意象凝注的活动,这一切给咱们带来的,是空无的敞开,此空无也正是人生实相,或自在与逝世的实相。这样,雨石经过空间的安置和翰墨的淡化,达成了一种元素式的现代表达,却直击人生的真相。不过,即便如此,雨石的画仍然主要是得自于江南山水的灵秀之气。那模糊温润的气韵,和眼前景象的分散萧条,不正是草木得其常理后的天然安排吗?这天然和画家胸次上的随意自适组成一气,形成了画家在翰墨上的偶发的特性。咱们看到的那些小景,仅仅画家偶尔得之于天然的只鳞片爪。正是在天然的蒙养中,画家的心里国际日益开阔和自在。在持久的浸淫中,画家和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整天熏陶其间,所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 有心得之后,才可形诸翰墨。纸上的自在源于心里的不间断的自我问询和调整。技法在这修正和调整中得以不断地处于改变中。画家自身自觉地将自个置身于天然之中,师法天然,深悟天然之法也即是无法之法。万法无不源于无法。不破不立,破在立中,无法,才能把自个的心作为一个源头,使自个永久处于改变的实际之中。而翰墨的运用,不正是对绘画这种实际的随机反应吗?只要实际在改变中,翰墨就永久把捉不定,那技法的深化就永久不会中止。雨石的画便是墨对纸的无限改变的浸染。这浸染一忽为萧条,一忽为孤峭,一忽为幽寂,一忽为平远,一忽为淡,一忽为浓,一忽为清,一忽为浊,一忽游走,一忽沈潜,一忽疏狂,一忽避让,一忽喜,一忽悲,一忽老树枯藤,一忽古道西风,物镜,心境和翰墨的高度融合,使得法度得以天然的发挥,这正是庄子所谓万窍齐鸣又各个不一样。
    说到这儿,咱们好像能够打住了,但艺无止境,雨石的探究却不会停止。在这个紊乱的年代,中国画有必要从头立稳自个的脚跟,重接传统,再创新机,在国际的大格式中发出自个的声响。没有承继和开展,也就没有中国画的将来,在这个含义上,雨石的探究对咱们是有所启示的。
    此信息来源于:中国颜料交易网
  jiangyou.99114.com
  guolu.99114.com
  djc.99114.com
  yzgzzc.99114.com
  yanliao.99114.com
  hgj.99114.com
  rsq.99114.com
  baicu.99114.com
  tuzhu.99114.com
  yitao.99114.com
阅读(109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