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2802
  • 博文数量: 19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10-29 13:48
个人简介

学习ING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9)

文章存档

2014年(2)

2013年(17)

我的朋友

分类: LINUX

2013-11-04 15:14:42

手把手教你如何建立自己的Linux系统 第二版

作者:孙海勇

更新日志(具体更新内容见文末)

2008年7月7日:增加内核支持显示UTF-8编码文字

2008年7月6日:修改笔误两处

2008年3月16日:修改笔误一处

2008年3月8日:修改命令一处

2008年3月3日:修改命令一处

2008年2月12日:修改/etc/profile的内容

2008年2月12日:修改笔误一处

2008年2月10日:本文发布。

前言

这是本文的第二版本,据第一版本发布已经将近两年的时间,第一版针对LFS-6.1.1的手册进行讲解,LFS-6.3相对于LFS-6.1.1方法上有了一些变化,软件包也大量更新,为了方便新手能够快速进入状态,决定再次撰写此文的第二版,并针对LFS-6.3来编写。

本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完全继承第一版本的风格,内容上根据版本进行变化,但整体没有本质的变化,在这里首先感谢哪些在第一版中提出意见和问题的网友,使得本文变的越来越完善。

LFS是一部非常好的制作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的手册,但LFS是属于指导性的手册,因此它默认的前提条件是具备一定的Linux使用经验的用户群,所以它在每个软件包的安装部分只给出了在目录中的全部操作指令,而对于解压缩之类的则交给用户自己去解决,但对于很多第一次使用LFS的用户往往会出现一些不清楚某条命令应该是在哪里执行的问题,本文力图从实例上来解释这些问题。

本文虽然是采用VMWare Workstation 5.5的环境下制作的,但仍然符合使用真实机器上的过程,只是会在某些地方要根据具体机器进行更改,文中会在这些地方做出说明。

使用WMWare来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说明方便,因为VMWare在各种不同机器环境下模拟的虚拟设备几乎相同,所以用它来说明一些需要实际例子才说的清楚的地方非常合适,而且用VMWare来做即使出错也不会对真实的系统造成破坏,很适合新手使用,唯一的缺点就是速度慢了些,一般只有真实机器的一半左右的速度。

本文力争完成一个完整的制作命令,可以根据本文提供的命令顺序输入就可以完成LFS了,通常命令表示为

Shell代码

1.  [B]命令[/B]

由于制作过程比较漫长,特别是在一些比较慢的机器上,关于在制作过程中重新启动后恢复到工作状态的方法在文中有详细的介绍,但由于篇幅比较长可能看起来比较麻烦,可以看我专门将这部分提取出来后完成的一篇《制作LFS过程中各个阶段恢复工作状态的方法 第二版(适合LFS6.3)》,内容比较集中容易查看。

恢复工作的方法更加适合在真实机器上制作LFS的朋友,如果使用VMWare也可以直接使用VMWare的暂停功能来保存现场,继续的时候恢复现场就可以了。

更新,由于篇幅比较长所以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或者笔误,也有可能加入新内容,因此难免会进行修正或增删一些内容,如果本文被转载可以在LFS版中或者在本人的Blog中查看最新版本。

linuxsir[thread]322894[/thread]

我的Bloghttp://youbest.cublog.cn/

如须转载请注明作者为孙海勇(冲天飞豹),并提供转载出处。

 

1.准备工作

下载LiveCD的ISO文件(因为在制作本文时最新正式版只有6.3-r2145下载):

刻录ISO文件到光盘上,如果你是用真实机器当然少不了这步,不过如果你用VMWare的话,就可以直接使用ISO文件了。

以VMWare Workstation 5.5为例(真实机器可跳过此部分)

选择File->New->Virtual Machine...启动向导

选择Custom,并选择New-Workstation 5然后在选择Guest operating system里选择Linux,在Version里选择Other Linux 2.6.x kernel

存放目录、处理器数量和内存大小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内存不得小于128M,最好256M以上

相关知识点:

LFS-6.3采用了GCC4.1.2,如果使用128M编译GCC4.x.x话就需要使用swap了,但如果配置了256M就可以在没有swap的情况下完成编译,所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256M。

Network connection里选择Use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

SCSI Adpters选择默认的LSI Logic就可以了

注意点:

这里选择的磁盘类型对于最后编译内核使用选项是有影响的,我在本文的第一版中使用BusLogic来建立系统,因此这里选择使用LSI Logic来用,如果使用BusLogic的话可以参考本文第一版中的内核编译选项来代替后面的内核选项部分。

选择Create a new virtual disk

在Virtual Disk Type这步比较重要,你可以选择IDE也可以选择SCSI,但这里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最后编译内核时的选项。这里以选择IDE为例子。

相关知识点:

如果选择了IDE,则内核的默认设置就可以支持,但如果选择了SCSI,就必须在内核中加入对SCSI Adpters的支持,因为前面选择了LSI Logic,所以内核中就必须加入对LSI Logic的支持,否则将无法启动,相关部分在最后的内核编译部分有说明。

不过这里我建议选择使用IDE,一方面方便驱动,另外似乎LFS-6.3-r2145尚不能支持LSI Logic的SCSI磁盘,用该LiveCD启动后可能无法识别出硬盘来。

对于磁盘大小,使用4G足够编译LFS了,但如果你打算编译更多的BLFS,这里可以考虑适当的增加一些大小,如果磁盘空间比较富裕就用默认的8G好了。

完成向导后在虚拟机的界面里选择Edit virtual machine settings,将CD-ROM改为Use ISO image,然后选择LiveCD的ISO文件,如果你已经刻录好了光盘,将光盘放入光驱就行了。

点Start this virtual machine启动虚拟机

由于虚拟盘上没有任何信息,因此将自动从LiveCD中启动,在启动过程中会出现选择时区等信息,你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也可以按照默认选择,简单点就是等待一会系统会自动进行选择。这里我选择时区为Asia/Shanghai,选择本地语言为Chinese (Simplified, UTF-8),其它的都按默认选择了。



启动完成LiveCD后就开始建造自己的LFS的历程了。

这里先介绍以下两个LiveCD下的重要目录

/usr/share/LFS-BOOK-6.3-HTML目录存放的就是LFS手册了

/lfs-sources里面存放的就是建造LFS所需要的源码包,不需要到处下软件了。

 

磁盘分区:

输入命令:

Shell代码

1.  [B]cfdisk /dev/hda[/B]  cfdisk /dev/sda或cfdisk   

将出现分区界面

这里可以按照你自己的需要的分区,这里我按照设置一个根分区和一个交换分区为例,交换分区占用512M,其余的全部分给根分区。

磁盘分区    作用    New——Primary——输入分区大小——回车——Write              

/dev/hda1  swap    /dev/sda1

/dev/hda2  作为目标系统根目录    /dev/sda2

 

保存退出后进行磁盘分区的格式化

Shell代码

1.  [B]mkswap /dev/hda1[/B]    mkswap /dev/sda1

2.  [B]mkfs.xfs /dev/hda2[/B]    mkfs.xfs /dev/sda2

相关知识点:

磁盘格式化一定要在磁盘分区未进行加载前进行。

mkswap是用于将磁盘分区格式化为交换分区的命令。

这里我将/dev/hda2格式化了为Xfs格式,如果你喜欢其它格式的文件系统,你可以使用相应的命令来格式化。

注意:这里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设置分区,如果你不太清楚这个问题,请先不要开始,否则可能造成难以恢复的损失!(这里只是根据VMWare里面的情况做的例子,在VMWare中相对安全些,建议初学者在虚拟机中开始。)

如果你的内存不太大,想在编译期间就使用上交换分区的话,可使用下面的命令激活交换分区

swapon /dev/hda1    swapon /dev/sda1

相关知识点:

swapon用于激活交换分区

swapoff用于将激活的交换分区停用

可以通过free命令来查看当前的内存使用情况



阅读(124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