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78436
  • 博文数量: 89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82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10-08 10:44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4年(9)

2013年(80)

我的朋友

分类: Java

2013-10-16 17:58:05

1.统一建模语言(UML)是用来对软件密集系统进行描述、构造、视化和文档编制的一种语言.最佳的应用是工程实践,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建模方面,特别是在软件架构层次,已经被验证有效.它溶入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它的作用域不限于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还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2.UML有种图10形,但是我们按照UML在一个项目中的使用,进行介绍:


先介绍:静态建模机制


 1).用例图:从使用者角度,描述系统功能(描述角色,用户,角色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2).类图:类图描述系统中类的静态结构。不仅定义系统中的类,表示类之间的联系如关联、依赖、聚合等,也包括类的内部结构(类的属性和操作),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有效的。


 3).包图:包或类组成,表示包与包之间的关系。包图用于描述系统的分层结构。




 4).对象图:对象图是类图的实例,几乎使用与类图完全相同的标识。他们的不同点在于对象图显示类的多个对象实例,而不是实际的类。一个对象图是类图的一个实例。由于对象存在生命周期,因此对象图只能在系统某一时间段存在。


 5).组件图(构件图):描述代码部件的物理结构及各部件之间的依赖关系,一个部件可能是一个资源代码部件、一个二进制部件或一个可执行部件。它包含逻辑类或实现类的有关信息。部件图有助于分析和理解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6).配置图(部署图):定义系统中软硬件的物理体系结构。它可以显示实际的计算机和设备(用节点表示)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可显示连接的类型及部件之间的依赖性。在节点内部,放置可执行部件和对象以显示节点跟可执行软件单元的对应关系。


再介绍:动态建模机制


 7).状态图:描述类的对象所有可能的状态以及事件发生时状态的转移条件。通常,状态图是对类图的补充。在实用上并不需要为所有的类画状态图,仅为那些有多个状态其行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发生改变的类画状态图。


 8).活动图:描述满足用例要求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活动间的约束关系,有利于识别并行活动。


 9).顺序图(序列图):显示对象之间的动态合作关系,它强调对象之间消息发送的顺序,同时显示对象之间的交互。如果强调时间和顺序,则使用顺序图。


 10).合作图(协作图):描述对象间的协作关系,合作图跟顺序图相似,显示对象间的动态合作关系。除显示信息交换外,合作图还显示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强调上下级关系,则选择合作图。


从应用的角度看,当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系统时,首先是描述需求;其次根据需求建立系统的静态模型,以构造系统的结构;第三步是描述系统的行为。其中在第一步与第二步中所建立的模型都是静态的,包括用例图、类图(包含包)、对象图、组件图  和配置图等五个图形,是标准建模语言UML的静态建模机制。其中第三步中所建立的模型或者可以执行,或者表示执行时的时序状态或交互关系。它包括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和合作图等四个图形,是标准建模语言UML的动态建模机制。因此,标准建模语言UML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归纳为静态建模机制和动态建模机制两大类。
阅读(47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