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放到产业里,这种变迁的周期更快。
上一波手机产业整合浪潮,发生于2007年之前。在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的强大攻势下,经营不善的第一批手机大佬们被打得落花流水,包括西门子、爱立信、飞利浦、阿尔卡特在内的诸多手机厂商或卖或退,离开了主流舞台。
之后iPhone和Android成为新趋势,产业开始向智能手机平台倾斜,这些年虽然表面稍显平静,实际上新老手机厂商在智能时代的不同战略和反应,已经预示了产业会进一步整合的结局。随着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先后被收购,历史再度轮回,又有人要说再见。
根据市场统计报告,2012年苹果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69%的利润,三星拿到了34%——前两名加起来的利润占比超过100%——这意味着其他手机厂商在2012年的利润之和,居然是负数。这个要命的数据直接加速了产业整合的步伐和可能性——如果不抱团取暖,寻找强强联合的道路,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将在苹果与三星的阴影下举步维艰。
黑莓:被摆上货架的商品
如果说“911”事件还有受益者的话,黑莓是其中之一,尽管他们一直不太愿意承认。那场灾难让黑莓手机的通话保障和安全性在其他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之后几年,黑莓的股价伴随品牌影响里直线上升,直到2008年达到最高峰。
但随后,由于对市场变化的估计失误,黑莓的市场份额和股价却急速跌落。
如今黑莓从产品到系统乏善可陈,手里剩下的26亿美元现金几乎成了最值钱的资产(截止8月份统计,估计现在又花掉了不少),传说中“穷的只剩下钱了”,就是黑莓现在的状态。
跌落谷底后,黑莓尝试几次自救都没成功,只剩卖身一条路。目前大股东Fairfax 与黑莓签了一纸收购“意向书”,总估值约47亿美元。但双方都没拍板确定,官方的说法是等待审核,实际上可能各怀心思。
黑莓应该想通过Fairfax先吆喝一个价格,然后看看是否有其他买家竞价;而对于Fairfax来说,他们最大的问题可能是——缺钱。如果拿不出收购需要的资金,Fairfax就无法完成收购。其次,在整个审核过程中,Fairfax也需要对黑莓价值进行重新评估。目前黑莓的股价已经跌破意向收购价格,不排除Fairfax中途变卦的可能性。
黑莓也不断传出其他收购的消息,甚至包括拆分卖给不同买主。拆分是黑莓不愿意的,但目前形势所迫,到最后很可能会走到被瓜分的结局。
由于黑莓部分业务涉及到安全领域,如果拆分被收购,最终的买家也可能限制在北美本土。这个可能的名单里,有谷歌、英特尔、思科、甲骨文……
如果黑莓坚持不拆,一旦Fairfax收购不成,其他潜在买家里,可能性最大的还是几家私募和财团。因为任何一个企业,不管是手机领域还是其他,都很难整体收购黑莓这样一个“不良资产”。
HTC:王雪红的意志力
这些年下来,外界几乎很难判断在HTC身上会发生什么。
他们可以在新机最热卖的时候突然缺货,也可以花1200万美元请小罗伯特?唐尼作为代言人。最近一段时间里,HTC董事长王雪红不断强调公司的问题出在营销,而不是其他方面。但真的只是营销吗?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个问题,也许只有HTC人自己最清楚。
在股价跌落,市场萎缩之后,关于是否会出售公司的传闻便渐渐流传。说实话,相比于黑莓,HTC更好卖,这家台湾企业不论是产品、文化还是市场,都尚有可发力之处。也正是如此,HTC似乎也在卖与不卖之间纠结,一位业内人士表示,HTC会不会卖,主要取决于董事长王雪红。而王雪红这个人,是轻易不肯认输的。
当年创立威盛,从与英特尔分庭抗礼到最后被市场边缘化,王雪红见惯了IT领域的波云诡谲潮起潮落。如今早已不复荣光的威盛依然被王雪红攥在手里,对于尚有一战之力的HTC来说,抛售可能不是王雪红的首选。
最新的传闻是HTC与联想之间,仔细分析,这可能并非空穴来风。对于HTC来说,大陆市场是他们未来一段时间自我救赎的关键,因此,HTC若深度合作甚至出售,联想、中兴等国内厂商都是潜在的目标。
此前采访中,王雪红表示,自己信基督教,更多的没有谈危机,而是讲谦卑、积累、自我认可这些云淡风轻的词汇。虽然有一个同为企业家的父亲,但王雪红强调母亲给自己的影响更大,“从母亲身上我学到的就是,任何时候我都可以从头再来。”
不看股价,不换CEO,这就是基督信仰者王雪红当前的选择。在这一轮大潮里,HTC落后了,至于是否会出售,就要看王雪红的意志力是否能抵挡更多风波,并唤醒这家公司重新战斗的力量。
日系厂商:退出容易卖身难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M发布报告,2012年日本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前五名分别是:苹果(35.9%)、富士通(13%)、索尼(12.2%)、夏普(11.9%)、三星(8.5%)。
而在日本之外,整个日系军团的全球市场份额逐年降低,最新的数据是2012年的3.7%——如果抛开一直力推国际化的索尼,这个数据会更难堪。
日系手机厂商“成也萧何败萧何”,这个萧何就是日本的几大移动运营商。过去日本手机市场一直延循着“运营商定制——手机商生产”模式——只要生产出符合运营商期望的产品,就不愁出售渠道,以及高额的补贴。当年的日系厂商几乎全部站在运营商的背后,日子过得温暖又舒服。
后来时代变了,以iPhone为代表的触控智能手机将普适性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日本运营商发现,定制化越来越难适应用户需求,整个市场开始向通用设计的智能机型敞开怀抱——就在今年,日本最大运营商NTT DoCoMo宣布引入iPhone 5s,最后一块堡垒也被攻破。
定制化在日本运营商战略中地位下降,直接影响了日本手机企业出货量。由于缺乏清晰的全球化战略,除索尼外,其他日系厂商几乎全线退守,节节沦丧疆土。
在可以预计的将来,除索尼外,其他日系手机厂商,都面临着转售还是退出的问题。
几乎所有的日本手机厂商,都不是单纯的手机公司。索尼、夏普、富士通、松下、NEC,甚至更早年的东芝、三菱;他们都有更庞大和重要的主营业务。手机对于它们来说,远不是什么生死问题。退出或抛售,不过是集团的一次战略选择。
唯一的尴尬在于,几家日系厂商的手机业务,都“不太好卖”。和拥有专利或者市场用户群体的摩托罗拉、诺基亚、黑莓不同,索尼之外的日系厂商,几乎都圈拢在本土市场,而且手机在设计工艺甚至理念上,有着浓重的日本风格。
每一个想买日系手机厂商的企业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买来干什么呢?虽然日本依然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市场,但这里的人们已经越来越喜欢用苹果手机了。
国产厂商:华为中兴手机业务有独立可能
这几年,国产智能手机厂商风头正烈。除了自身努力,这也得益于中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然而,随着这一波换机潮的结束(当然,现在还未到结束时候),国产手机厂商会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坚持走低价路线的手机企业,短期内不会有太多变化,但长期看,日子可能越来越难过,不排除几轮低价厮杀后,一大批厂商会退出舞台。
坚持走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的如华为、中兴,都希望在西方市场打响自己的品牌,而这个目的更快速的做法,是收购一家具有影响力的同业公司——关于华为、中兴可能收购黑莓、HTC等传闻便由此而生。
华为收购其他手机厂商的可能性很小。首先是企业文化,华为不太容易与其他特别是国外公司快速融合。其次,在消费领域收购并非华为的既定战略。而就在最近,华为董事陈黎芳表示,至少五年内公司不会考虑进行任何重大收购。
中兴参与收购的可能性比华为要大(但也有限)。中兴一直希望进入高端高利润手机市场,而且中兴在消费者市场的兴趣高于华为。如果选择高端手机领域的合作对象,中兴和HTC之间,似乎有更多的契合度。
还有一个是小米。随着估值不断上涨,小米将来上市后会有一笔很大的资金,而一直定位与中低端市场的小米和红米手机,如果要渗透到高端,收购也是一个可能的选择。
还有一个潜在的命题,就是中兴与华为手机业务的独立。虽然目前并没有太多消息传出,但从长远看,这确实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华为终端原来便以全资子公司模式运营,后来在整合中变成了三大业务BG之一。其后,华为内外多次传出对于终端特别是手机业务重新独立运作的讨论和期望,一方面源自华为toB的企业品牌不太适合在消费者市场推广(华为内部曾讨论为手机业务申请新品牌LOGO),此外,从公司的文化、内部决策和资源协调方面看,相对于灵活多变的消费者市场,成立独立子公司似乎是更好选择。
对于中兴来说,他们面对的情况和华为类似,此前中兴高层也成透露过关于将手机业务独立成子公司运作的考虑。
阅读(449)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