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系统运维
2009-09-21 14:28:5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02.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EEE 802.11是如今通用的标准,它是由所定义的的标准。
虽然有人将与802.11混为一谈,但两者并不一样。(见)
目录
[] |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线通讯因在军事上应用的成果而受到重视,无线通讯一直发展,但缺乏广泛的通讯标准。于是,IEEE在为无线局域网制定了第一个版本标准──IEEE 802.11。其中定义了(MAC层)和。物理层定义了工作在2.4GHz的上的两种作方式和一种的方式,总数据传输速率设计为2Mbit/s。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设备到设备()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在(Base
Station, BS)或者访问点(Access Point,AP)的协调下进行。为了在不同的通讯环境下取得良好的通讯质量,采用
(Carrier Sense Multi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硬件沟通方式。
1999年加上了两个补充版本:
除了上面的IEEE标准,另外有一个被称为IEEE
802.11b+的技术,通过PBCC技术(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在IEEE 802.11b(2.4GHz频段)基础上提供2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但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个IEEE的公开标准,而是一项产权私有的技术,产权 属于。
IEEE
由于2.4GHz频带已经被到处使用,采用5GHz的频带让
尽管的世界无线电通信会议让
在52个副载波中,48个用于传输数据,4个是(pilot carrier),每一个带宽为0.3125MHz(20MHz/64),可以是(),(),16-或者64-QAM。总带宽为20MHz,占用带宽为16.6MHz。符号时间为4毫秒,保护间隔0.8毫秒。实际产生和解码正交分量的过程都是在基带中由DSP完成,然后由发射器将频率提升到5GHz。每一个副载波都需要用复数来表示。时域信号通过产生。接收器将信号降频至20MHz,重新采样并通过来重新获得原始系数。使用OFDM的好处包括减少接收时的多路效应,增加了频谱效率。
数据率 |
调制方式 |
编码率 |
Ndbps |
1472字节传输时间 |
6 |
BPSK |
1/2 |
24 |
2012 |
9 |
BPSK |
3/4 |
36 |
1344 |
12 |
4-QAM |
1/2 |
48 |
1008 |
18 |
4-QAM |
3/4 |
72 |
672 |
24 |
16-QAM |
1/2 |
96 |
504 |
36 |
16-QAM |
3/4 |
144 |
336 |
48 |
64-QAM |
2/3 |
192 |
252 |
54 |
64-QAM |
3/4 |
216 |
224 |
IEEE 802.11b是的一个标准。其载波的频率为2.4GHz,可提供1、2、5.5及11Mbit/s的多重传送速度。在2.4-GHz的共有14个频宽为22MHz的频道可供使用。IEEE
802.11b的后继标准是,其传送速度为54Mbit/s。
IEEE
其后有些无线路由器厂商因应市场需要而在IEEE
IEEE 802.11i是IEEE为了弥补802.11脆弱的安全加密功能(,Wired Equivalent Privacy)而制定的修正案,于2004年7月完成。其中定义了基于的全新加密协议(CTR with CBC-MAC Protocol)。
无线网络中的安全问题从暴露到最终解决经历了相当的时间,而各大厂通信芯片商显然无法接受在这期间什么都不出售,所以迫不及待的厂商采用802.11i的草案3为蓝图设计了一系列通信设备,随后称之为支持(Wi-Fi Protected Access)的,这个协定包含了向前兼容的加密协议(Temporal Key Integrity
Protocol),它沿用了WEP所使用的硬件并修正了一些缺失,但可惜仍然不是毫无安全弱点的;之后称将支持802.11i最终版协议的通信设备称为支持(Wi-Fi Protected Access 2)的。
IEEE 802.11n,是时 IEEE宣布组成一个新的单位来发展的新的802.11标准,目前在市面上零售的相关产品版本为草拟版本2.0。传输速度理论值为300Mbit/s,因 此需要在物理层产生更高速度的传输率,此项新标准应该要比802.11b快上50倍,而比
目前在802.11n有两个提议在互相竞争中:
802.11n增加了对于的标准,使用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来允许更高的数据传输率,并使用了 coding schemes 来增加传输范围。
IEEE 802.11k阐述了无线局域网中频谱测量所能提供的服务,并以协议方式规定了测量的类型及接收发送的格式。此协议制定了几种有测量价值的频谱资源信息,
并建立了一种请求/报告机制,使测量的需求和结果在不同终端之间进行通信。协议制定小组的工作目标是要使终端设备能够通过对测量信息的量读做出相应的传输 调整,为此,协议制定小组定义了测量类型。
这些测量报告使在IEEE 802.11规范下的无线网络终端可以收集临近AP的信息(信标报告)和临近终端链路性质信息(帧报告,隐藏终端报告和终端统计报告)。测量终端还可以提供信道干扰水平(噪声柱状报告)和信道使用情况(信道负荷报告和媒介感知柱状图)。
主条目:
802.11b 和
由于频谱屏蔽只规定到±22 MHz处的能量限制,所以通常认定使用频宽不会超过这个范围。实际上,当发射端距离接收端非常近时,接收端接受到的有效能量频谱,有可能会超过22 MHz的区域。所以,一般认定频道1,6和11互不重迭的说法。应该要修正为:频道1,6和11,三个频段互相之间的影响比使用其它频段来得小。然而,要
注意的是,一个使用频道1的高功率发射端,可以轻易的干扰到一个使用频道6的,功率较低的发射站。在实验室的测试中发现,当使用频道11来传递档案时,一 个使用频道1的发射台也在通讯时,会影响到频道11的档案传输,让传输速率稍稍降低。所以,即使是频段相差最远的频道1和11,也是会互相干扰的。
虽然频道1,6和11互不重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但是这个说法至少可以用来说明:频道距离在1,6和11之间虽然会对彼此造成干扰,而却不会大大地影响到通讯的传输速率。
以上说法并不正确,高功率AP因为位能提高,sub mask 提高到-40dB,所以才会由ch1 干扰到ch6
,ch6干扰到ch11.至于ch1干扰到ch11 是因为PA 功率放大到非线性饱和区,某些厂商制造的PA确实全盖台(Ch1~Ch11).而正好那些产品又是卖最多的,也就是号称功率最高的。只要符合FCC规范压 在-30dB and -50dB 不会出现互相干扰问题。某些芯片制造商在量产或技术上接近ACPR不合格边缘,透过放大器放大会导致上述情形出现。
协议 |
发布日期 |
Op. 标准频宽 |
实际速度 (Typ) |
实际速度(最大) |
范围(室内) |
范围(室外) |
Legacy |
1997 |
2.4-2.5 GHz |
1 Mbit/s |
2 Mbit/s |
? |
? |
|
1999 |
5.15-5.35/5.47-5.725/5.725-5.875 GHz |
25 Mbit/s |
54 Mbit/s |
约 |
约 |
802.11b |
1999 |
2.4-2.5 GHz |
6.5 Mbit/s |
11 Mbit/s |
约 |
约 |
|
2003 |
2.4-2.5 GHz |
25 Mbit/s |
54 Mbit/s |
约 |
约 |
802.11n |
2006(初版) 2007 (Linksys) |
2.4 GHz or 5 GHz bands |
200 Mbit/s |
540 Mbit/s |
约 |
约 |
802.11p |
2009 |
5.86-5.925 GHz |
3 Mbit/s |
27 Mbit/s |
约 |
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