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80742
  • 博文数量: 67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74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7-21 22:4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4年(22)

2013年(45)

分类: 网络与安全

2013-09-16 11:50:07

15年前,刚刚成立的VMware可能就连它自己也不会想到,它将开辟一个服务器虚拟化的崭新时代;15年后的今天,VMware很清楚地意识到,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DDC)将开启一个全新移动云时代。

        十年,弹指一挥间。一年一度的VMworld大会到2013年已经是第十届。在过去十年间,VMware公司凭借虚拟化改变了服务器的应用轨迹,那么下一个十年,VMware将用什么来实现又一次的颠覆?毫无疑问是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DDC)。SDDC将在服务器虚拟化的基础上对数据中心实现更广泛、更深入、更具“破坏性”的虚拟化改造,这一颠覆传统之举将把VMware推到风口浪尖,还是成就下一个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虚拟化将扩展到IT的所有层面

  2013年8月26日,VMworld大会在美国旧金山Moscone会议中心拉开了大幕。当VMware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发表主题演讲时大声喊出“你们才是移动云时代的主角”时,全场22,000多名听众掌声雷动。

  用户需求才是一切变革的原动力。无论是服务器虚拟化,还是SDDC,用户的需求决定了技术的走向。从大机时代发展到客户端/服务器时代,再到现在的移动云时代,虚拟化让IT业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帕特·基辛格表示,今天IT架构的变革重点在于以下三点:第一,虚拟化将扩展到IT的所有层面,SDDC就是典型代表;第二,IT管理将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第三,混合云将无所不在。为了实现上述三个目标,VMware在本次大会上发布了一系列新品,比如构成SDDC的关键部件——网络虚拟化产品VMware NSX和存储虚拟化产品VMware Virtual SAN(vSAN),以及实现自动化管理的VMware vCloud Suite 5.5和VMware vSphere with Operations Management 5.5等。

  如果说在过去15年中,VMware凭借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颠覆了计算市场,那么今天,VMware将用范围更广、层次更深、影响力更大的虚拟化理念——SDDC,再给IT业界带来一次“地震”。“我们藐视传统,我们希望用‘破坏性’的创新给业界带来改变,给用户带来效益。”帕特·基辛格表示,“同时,我们也会重视合作伙伴的发展,建立一个共赢的生态系统。”

  “中国市场并不是‘一个’市场,因为客户的需求多种多样。因此,SDDC在中国落地时,必须执行多层次的销售策略。”VMware大中华区总裁宋家瑜举例说,“电信、银行这些战略客户最先与世界接轨,他们将是SDDC、混合云最早的使用者,接下来可能是更多的行业客户,而2~4级市场的区域渠道客户目前还处在加深服务器虚拟化应用的阶段。”

  “三不管” 我来管

  在外部存储市场上,虚拟化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历史并不比服务器虚拟化短。 但是服务器内部硬盘的虚拟化像是个“三不管”地界,存储厂商没有涉足,服务器厂商也没有很好的规划。

  在本次VMworld大会上,VMware发布了服务器内部硬盘的虚拟化技术vSAN,这是VMware继几年前发布VSA(vSphere Storage Appliance)存储之后又一次在存储领域发力。虽然vSAN的势力范围目前只局限于服务器硬盘的直连存储,但是谁又能保证vSAN羽翼渐丰之后不会渗透到外部存储领域?当VMware用虚拟化打通服务器、存储这些数据中心架构的基础部件后,VMware无疑将在存储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VMware公司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张振伦也承认,外部存储虚拟化一直处于演进之中,但其标准化和开放程度并不如服务器,不同品牌存储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因受到厂商竞争关系的影响并不尽如人意。vSAN通过一个统一的管理界面,可以识别硬盘、SSD或PCIe闪存,但目前并不提供分层存储功能。VMware很可能成为存储领域的一个“搅局者”,打破传统存储市场的旧有格局。

  “从服务器虚拟化切入存储市场的VMware,未来将与存储厂商殊途同归,交汇在软件定义的存储。”张振伦表示。现在,存储厂商关于软件定义的存储是一种技术的自然演进还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还有争议。不过,在SDDC时代,软件定义的存储必将成为一种主流,尤其是在中低端存储市场上,软件定义的存储很可能成为中流砥柱,而在高端存储领域,传统SAN将会保留一席之地。

  VMware全球副总裁、CPD及全球研发兼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李严冰恰好直接负责vSAN及相关的存储虚拟化技术的研发工作。VMware存储虚拟化研发团队由VMware位于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地的研发人员组成。目前,vSAN刚刚发布了测试版,正式的商用版将于2014年上半年发布。李严冰坦言,存储虚拟化这个项目让她和她的团队感到责任重大。除了服务器内部硬盘的虚拟化之外,VMware还在研究多种存储形式的虚拟化,比如vNAS、vFlash等。“我们将深化vSAN的研究,而收购虚拟化存储公司Virsto为我们向外部存储虚拟化领域渗透奠定了基础。”李严冰介绍说,“落实存储虚拟化还要依靠一个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比如我们将继续加强与EMC、NetApp等存储厂商的合作。”

  以前,用户重计算轻数据,所以服务器虚拟化先行了一步。现在,人们更加重视数据,因此存储将成为数据中心和应用的核心。不管从什么角度切入存储虚拟化,一个共识是存储的未来将由软件驱动,应用将决定技术发展的方向。

  营造一个生态系统

  在SDDC中,网络可能是最后一个被攻克的堡垒,其虚拟化的过程十分复杂。不过,VMware已经有了解决之道,那就是NSX。现在,NSX已经是一个可部署的产品。NSX一经推出,VMware已经有了20多个客户。巧合的是,在本次VMworld大会上,我国台湾的一个客户签下了中国首个NSX的订单。

  在本次VMworld大会上,人们提到最多的一个产品就是VMware NSX。NSX将VMware收购的Nicira公司的NVP技术和VMware vCloud Network and Security的优势整合到一个统一平台中,以软件形式提供整体网络和安全的2~7层模型。NSX运行在现有的网络硬件平台之上,将众多网络功能的实现变成像操作虚拟机一样简单。“我们最早研究SDN时,许多人认为这个想法很可笑,但现在SDN的概念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VMware公司Nicira部门首席技术官马丁·卡萨多(Martin Casado)表示,“NSX并不会改变现有的网络架构,但可以让网络支持更多的负载,并让网络管理者拥有更强的控制力。”

  现在,一些大型客户最先接受了NSX。eBay目前拥有超过3000个虚拟机,它希望通过虚拟化技术简化网络的部署与管理。eBay在NSX的部署上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未来还将继续深化其应用。花旗银行内部IT系统的虚拟化比例已经达到50%。为了给客户提供持续的服务,花旗银行认为必须建立一个稳固、高效的数据中心,而服务器、存储与网络的虚拟化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大大节省成本。网络厂商博科(Brocade)在VMworld大会的第一天就发布消息称,可以支持NSX。在解决方案展示中心,许多参展商都在其展位的显眼位置贴上了支持NSX的标志。

  谈到NSX落地的问题,马丁·卡萨多表示:“像互联网公司这样的技术先锋型企业会最先接受NSX,然后是像GE、花旗银行这样的大型企业客户。经过几年的实践,当这些客户通过部署网络虚拟化得到实惠以后,更多垂直行业的客户会仿效,然后广泛接受网络虚拟化。”

  当年,VMware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确实对服务器硬件厂商产生了强大冲击,今天NSX会不会也在网络厂商的地盘上攻城掠地呢?从帕特·基辛格到马丁·卡萨多再到VMware的技术和研发人员,大家都在重复着相同的一句话:“NSX的落地需要依靠一个生态系统,而广大的网络厂商是其中的重要支柱。”从某种程度上说,用户需要的不是革命而是演进,一项新技术在使用时如何保护用户的原有投资是十分重要的。VMware认为,NSX做到了这一点。

  “现在的NSX只是虚拟化网络的一个基础,它保证了在一个虚拟化的网络架构上运行软件程序。未来,我们还要不断为其增加新的功能,比如可视化等,并加入更多的策略。”马丁·卡萨多表示,“NSX推广的关键是实现更好的客户交付,让客户能够亲身感受到NSX带给业务的好处。为此,我们还要做大量教育工作。”

  革别人的命 革自己的命

  过去,VMware成功地扮演了服务器领域的“搅局者”角色,现在它注定成为数据中心领域的“搅局者”,未来它还会是云服务市场上的又一个“搅局者”。

  2013年5、6月,VMware混合云服务(vCHS)已经开始测试,这可以看作是VMware在云服务市场上的一次破冰之旅。以前,VMware给自己的定位是只做软件,不做硬件;只做解决方案提供商,不做服务提供商。随着vCHS的出现,VMware显然已经做好成为一个云服务商的准备,这无异于革自己的命。不过,VMware似乎很享受这次“离经叛道”,一些美国的客户已经开始使用vCHS。帕特·基辛格告诉记者,今年,VMware将先在美国陆续建立三个数据中心,并与Savvis一起提供vCHS服务。从明年开始,VMware还计划在欧洲、亚太地区大规模推广其vCHS服务,未来还要提供基于混合云的灾备服务等。

  “在云服务市场上,Amazon是一个可敬的竞争对手。不过,Amazon提供的云服务无法完全满足行业客户的需求。我们的混合云服务可以实现私有云与公有云的无缝连接。混合云服务市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帕特·基辛格补充说,“我们会不断加大对混合云服务的推广力度,而与服务商建立一个稳定的联盟至关重要。我们的产品战略重点已经从‘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云+终端’平稳过渡到‘SDDC+混合云+自动化管理’。”

  8个月前,当宋家瑜第一次听到公司要提供混合云服务的消息时也感到困惑。不过,现在他已经欣然接受并十分认同公司的这一转变:“中国的一些客户确实有这样的需求,比如在遇到业务峰值时,迫切需要外部的公有云资源与企业自身的私有云相互衔接。混合云服务并不是厂商的一厢情愿,而是用户的真实需求。若想让混合云服务落地,一方面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找到一种对客户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IDC的一位分析师也表示,之前他们预测公有云服务落地至少要2~3年,但实际情况是在18个月内公有云服务已经为客户津津乐道。

  在中国,公有云服务已初露峥嵘,微软与世纪互联、IBM与首都在线已经开始了有益的探索。VMware的混合云服务将如何落地呢?宋家瑜表示,在本次VMworld上,他将就混合云服务在中国落地的细节问题与公司总部高层进行充分沟通,并适时邀请相关高层访问中国,与合作伙伴进行沟通。从宋家瑜的言谈话语中,记者揣摩VMware未来很可能与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合作提供混合云服务。
阅读(175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