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3942
  • 博文数量: 33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0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7-12 17:08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33)

我的朋友

分类: Android平台

2013-08-23 16:27:21

本周五篮管中心的总结报告公布以后,亚锦赛闹剧看上去要告一段落了,但实际上,真正混乱的日子还没有来。亚锦赛落幕到昨天已经整整过去11天,篮管中心等于围着亚锦赛的后续工作团团转了11天,加上周末,为之耗费的时间长达近半个月。到下周一全部总结工作结束,离新赛季的CBA联赛开始,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用来准备。在平常的年份,篮管中心和俱乐部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始准备,但今年不一样,亚锦赛带来的余震有可能波及联赛,一系列问题有待篮管中心给出新政策,俱乐部都眼巴巴地等着呢。


“三外援”还继续吗?虽然姚明公开反对三外援,但还有三家俱乐部不知道新政策是什么。亚锦赛上,中国男篮暴露出的青黄不接问题,让联赛持续数年的这一政策受到质疑。尽管很早就有俱乐部提出取消三外援政策,但篮管中心坚持认为这是平衡联赛强弱实力的有效办法。现在国家队成绩都这样了,后四名球队即使有心接着用亚洲外援,也不知道上头是什么想法。


外援使用规定是什么,继续四节六人次吗?这也是让很多俱乐部非常头疼的关键,因为涉及外援薪水高低。事实上,很多俱乐部在亚锦赛前就已经悄悄展开了寻找外援的工作,在CBA打过几年的熟面孔更是重金争夺的对象,而今年的价格较往年只升不降。比如南方有一支球队,为一位技术全面的美国内线开出近100万美元的价钱,而去年最多不过70万美元。然而,国家队的惨败让俱乐部高价签人充满了风险,如果篮管中心实行“外援紧缩”政策,一律实行四节五人次,甚至四节四人次,外援就不值这么多钱。其实,那些老板都是成功的商人,或是大国企的领导,他们也不愿意当冤大头,如果新政策能让大家统一削减开支,何乐而不为?对他们来说,联赛政策悬而未决,甚至一再拖延,并不能降低争夺外援的激烈程度,反而推高成本风险。


这个问题现在甚至没有开始讨论,尽管亚锦赛后32场的规模遭到普遍质疑。CBA曾有过50场的赛季,现在的32场规模是2007年为了配合中国男篮备战北京奥运会,在体育总局要求下倒退回去的,奥运会后篮管中心换届,萧规曹随保留到现在。常规赛规模不同,成本就不同,甚至有可能重新分区以减少客场的成本和队员的体能压力。在短短的三个月内要完成增加场次的论证、赛程编排、俱乐部集训准备,似乎时间太短。


实际上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只是涉及赛制,CBA更多“疑难杂症”等待篮管中心去解决。比如,今年要扩军到18支队伍,是四川金强还是江苏同曦?自NBL联赛结束后,篮管中心无暇顾及,一直拖到现在,不论谁升上CBA,总得让那支球队准备一下,让另一队死心。再比如,山西中宇变成北京北控,到底在北京在太原还是两头跑?中宇和体育局相持不下面红耳赤,篮管中心一言不发。还有,从上到下都非常头疼的“黑哨”问题……算了,这个太难了。


对信兰成来说,他处于夹板之中,面临着来自体育总局和民间舆论的双重压力。亚锦赛的所谓总结,实际上是一道无解的选择题,看上去有ABCD几个答案可挑,但选哪个都是错的,因为没有一个答案能代表全部。与其在这几个答案中间苦思冥想,不如回过身来,一记重拳砸向问题重重的CBA联赛。这不是避重就轻,而是治本。


你可以把国家队和联赛的关系比作金字塔尖和塔基,也可以比作火山,国家队只是火山口。国家队“火山喷发”,原因是联赛问题重重,熔岩翻腾。亚锦赛惨败是治理CBA的最好时机:理顺篮管中心和俱乐部的关系,下放管理权和经营权,既激活俱乐部的自治能力和市场潜力,又为篮管中心减负,转而专心管理各级别国家队。即使新赛季立刻实行新政有困难,也得有明确规划,让CBA气象更新。
阅读(25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