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LINUX
2014-07-31 09:40:09
原文地址:OpenSSL之计算SHA1散列值 作者:remimin
SHA1散列函数是很常用的散列函数,它产生160bit(20字节)长度的散列值。
今天,我就来介绍利用OpenSSL现成的API来计算数据的SHA1散列值。
先来看OpenSSL的相关API声明:
这里有2个(套)API可以来计算数据的SHA1散列值。
最先的SHA1函数很直白,参数d是数据块的起始地址,n是数据块的长度,计算的散列值存储在参数md指向的内存中。如果md为NULL,那么SHA1函数会把计算得到的散列值存储在函数内部的静态空间内,然后通过函数返回值返回给我们。刚才我们说过SHA1散列值的长度为20字节,所以md至少需要拥有20字节的空间大小。当然,OpenSSL已经为我们定义了常量SHA_DIGEST_LENGTH。
对于第二套API,我们看到由3个函数组成。粗粗一看,有些看客会觉得3个函数不就是完成SHA1函数的功能吗?为什么要搞3个函数来啊?呵呵,OpenSSL显然是有充分的理由来这么做的。这么做的关键是SHA1_Update这个函数可以被调用多次,这些待计算散列值的数据会被叠加,最终产生一个散列值。也许有人现在还没想到它的使用场景,我下面来举个例子点破。
比如一个文件大小为6GB,我们知道32位程序无法访问大于4GB的内存空间(其实程序员可以操作的最多也就3GB,程序/数据/栈/保护区等会占用1GB左右的空间),这时如何计算这个文件的散列值?SHA1肯定是不行的了。这时我们可以分N次来读这个文件,每次读1MB的数据,然后调用SHA1_Update函数来累计计算散列值,读完文件的所有数据后,我们再调用SHA1_Final函数来得到最终的散列值。
怎么样?简单吧,贪多嚼不烂,今天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