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84322
  • 博文数量: 132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298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7-02 17:3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32)

文章存档

2013年(132)

我的朋友

分类: IT业界

2013-11-11 15:31:20

  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双十一”之中暗藏不少“陷阱”,消费者应擦亮眼睛以防遭遇被“坑”。


  陷阱一:打折之前,暗中抬价


  先涨价再降价,这一实体店惯用的促销伎俩在今年“双十一”电商大战前夕已见端倪。


  研究生小臧心仪某品牌的单反相机已久,一直在电商网站上观望价格。她告诉记者,几天前,她在某大型电器购物网站上看到该款相机标价5099,“第二天早上再看,就涨到了5999,这是在为‘双十一’打折做预热么?”小臧在微信朋友圈写到。


  资深网购族廖小姐对被电商炒得火热的“双十一”兴趣不大:“不少所谓‘优惠’是把价格抬高之后再折扣,算下来其实与之前差不多。而且这不是个案,有些商品‘双十一’前后只差几块钱而已。”


  趁着“双十一”到来,大量上新品也是商家的促销手法之一。记者发现,新品的折扣往往很低,有的只需三四折,但算下来却并不便宜——商家为了让够“低”的折扣吸引眼球,暗中抬高商品原价。


  “款式差不多的两件羽绒服,旧款的原价只要1200多,平日里5折销售。但新品的价格设置在1600,就算打4折,价格也并不便宜。你以为你赚了,其实卖家才是赢家。”廖小姐说。


  陷阱二:人气赚够,“特价”缺货


  以某样“特价商品”吸引客户进店消费,从而带动别的商品销售,这种促销手法也不鲜见。然而,不少买家却反映,一些店铺里“特价商品”经常付款后不发货,卖家给的解释是“缺货”“售罄”或者“备货不足”。


  “想给爸爸买一个剃须刀,搜到了一个价格最低的店铺,毫不犹豫地拍下了。为了不浪费邮费,我顺便还买了些别的东西。等了好几天,却发现到手的东西中没有剃须刀,卖家的解释是缺货,还主动将剃须刀的钱退给了我。”长沙市民姚雪说,剃须刀没买到,买了一堆别的东西,但又不想自己花邮费退回去,只好认了。
阅读(18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