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394
  • 博文数量: 3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6-22 13:21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3)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其他平台

2013-07-31 14:34:17

護庇宮 -羅浮宮 泡腳
鹽水昔日瀕臨倒風港內海,有通船之便,早有漢人及平埔族居住,自天啟元年(西元1621年) 顏思齊,鄭芝龍據台時,由大陸續移民此間,成為漢人在台彊創建最古老都市之一,按台灣各古港多建媽祖廟為漁民之精神支柱保估出海漁民,可見鹽水橋附近應為原月港港址,當時本地稱為「大龜肉」庄,與安平,鹿港齊名並立,由港口遠航可直達福州、泉州、廈門、澎湖等地貿易,故當時由大陸來台移民初以「福德爺」為守護神,而建一福德祠祀奉之。

天啟三年(西元1623年)有糖郊「崇興行」之港埠商戶者,從大陸福建省湄洲島嶼朝天閣迎來一尊媽祖,即今奉祀之開基湄洲三媽(糖郊媽),併入福德祠合祀崇拜,並改為媽祖祠(地理鳳凰穴)自此信徒日盛,靈驗異常。迨至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光復六月著手規劃。改赤崁地方為明京,稱柖?又稱枌? 設一府兩縣,以普魯民遮城為承天府、縣分南北,以新港溪(又稱二蔦松溪、大洲溪,即今鹽水溪)為界。北為天興縣(今嘉義地區),南為萬年縣(今高雄鳳山地區),本鎮即屬天興縣管轄,時名「大龜肉」建置即定。厲行法治,更為解決軍正與糧食兩大問題。

實施寓兵於農之「軍屯政策」遺其所分屯各地,當時屯田開墾之土地,共有四十餘處,屯營所在即以本鎮附為多,鳳山次之,台南附近最少,因此屯兵開墾遂遠至嘉義、鹽水港及鳳山等地(所開墾地稱「營盤田」,本鎮所屬舊營里及後宅里一帶,即於永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西元1662年)由鄭氏派部將何積善暨泉州人等開墾鹽水港附近平原。

何將軍同時迎來鄭成功登台護軍大尊聖母一尊入媽祖祠合祀崇拜,即今奉祀之鎮殿大媽,同年鄭成功病逝,子鄭經嗣,改柖紴闁寧,改縣為洲,另設安撫司,南北各一,本鎮仍屬天興洲。而鄭氏之參謀陳永華、次子陳漢光亦率泉州百四十餘戶,約六百餘人移居釋仔寺(即今南榮工專之南方) 墾地務農。為求反清復明之計實行屯田練兵。

先民分散各地,子孫繁衍,自此境內逾趨繁榮。尤對媽祖之信仰益超隆盛。後商人再自大陸迎來雜貨商所奉祀之「敢郊媽」一尊,由布商所奉祀之「布郊媽」一尊。油車以及由昔時港口販賣水、油商所奉祀的「水(油)郊香擔媽」一尊。(昔時由本廟前出港往湄洲進香,四商郊聖母同船,而香擔媽鎮鎮守在香擔頂) 另外義竹鄉角帶圍商人迎來鎮殿「洲仔尾二媽」一尊,同入媽祖祠合祀崇拜。

另據當地民間傳說「洲仔尾二媽」由來稱,昔有賣草花者,挑擔四處販為生,一日夜住府城客棧安眠,夢見媽祖指示,明日清晨回家往某方面去一尊媽祖汝請回崇拜。明天照指示去果然一尊媽祖在該處,即捨除一籠草花將媽祖金像請入籠內挑回。至本廟前頓覺沉重。遂進廟擲筊,媽祖降靈顯示願留駐此地,故將該媽祖金像迎祀於本廟內。降至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康熙帝命靖海侯水師提督施琅將軍引兵克服台灣後,明鄭滅亡。

台灣歸清建置,設一府三縣;即台灣府,台灣縣(轄十五里,四坊) 鳳山縣(轄七里、二庄、十二庄、一鎮、一保)諸羅縣(轄四里,三十四社)係將鄭氏萬年州為鳳山縣,分天興州為台灣、諸羅二縣。坊、里大都沿鄭制。唯將鄭氏屯田兵士營盤開拓地。新行設庄、所新設之「大奎壁庄」及「井水港庄」即為今本鎮轄區,時屬諸羅縣管轄,大奎壁庄即鄭氏營領,奎宿鎮及壁宿鎮駐營處,因而得名。

同時「大龜肉庄」亦隨而改稱「大奎壁庄」。因感於聖母神威顯赫,,乃御筆勒封媽祖為「天后」並追封「忠孝仁慈天上聖母」,此後媽祖祠即正式改名為「天后宮」;(按本宮於民國己亥年重建開地基時,尚有福德祠遺跡在現時中亭蜘蛛結網下,地基十二尺見方,內入黃沙)境內信眾除改建「天后宮」外,並設圭壁書院,於是本宮遂成為境內歷史文化發祥中心。

至康熙五十五年(西元1716年) 再擴建廟殿,並更名曰「護庇宮」,現廟內尚存有乾隆六十年(西元1795年) 書立之「重建護庇宮碑記」,撰有此廟沿革「…康熙丙申歲始擇其地,坐北向南重興天后宮以成,且匾其額曰護庇宮…」是為本宮創建年代之根據,乾隆己末年(西元1739年)經再修葺,,嗣後歷經整修,昔時台灣治安不良,本鎮因為大城,每有變亂,自然多為必爭之地,因此為安全計,當時帝街四圍築有城垣、有磚城與士城,並設栁髂媳彼某情T,城外環以水濠,俾便舟楫及防禦,水濠大部以曲流充當之(市街北面為乾壕,推其係掘鑿而成)。

大奎壁庄為嘉義、台南間水陸之一重要轉運站,據說當時船隻雲集,街市橫貫水溪,且海水深流,人稱此地為鹽水港。港務鼎盛,人煙稠密,據傳曾達五萬人口之多,藏興街面倚港口,為斯時最繁榮之街道。其次以水手舟夫集居的柊步趾鸵援a米粉著名的柵d街,由大陸(主要為廈門及泉州)或沿海各港口駛來之船舶,在此卸下布匹、陶瓷、酒類、菸草、木材、中藥、鴉片等。裝上蕃薯簽、赤糖、米、竹筍、福肉等出海。一時行郊林立。門庭若市,著名之郊商有五郊之多。(糖郊、敢郊、水(油)、米郊)名聞遐爾。

民國十五年地方士紳陳宗能倡議,派陳卻、李海龍渡海前往大陸湄洲島嶼朝天閣再迎來一尊湄洲二媽入宮合祀,自此,香火更鼎盛。日據期間推行皇民化,除金滅道。強制廢除宗教信仰,此宮亦遭迫壞,改做貯稻穀之倉庫,金像須集中焚化,幸本宮主事陳宗能由古董站購回類似金像十餘尊代替焚化。本宮之金像分寄民家,光復後再復位奉祀。

資料來源:鹽水鎮文昌國小
阅读(93)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內洞森林遊樂區

下一篇:没有了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