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水庫內有兩座發電廠,一所慣常水力發電廠(簡稱大觀一廠)及一所抽蓄水力發電廠(簡稱大觀二廠),兩廠合稱為大觀發電廠,發電用水均來自日月潭。大觀一廠係日治時期建造,位於南投縣水里鄉明潭村。於1918年興工,由於經費不足,1921年停工,後在美國紐約發行債券成功,方於1931年6月復工,至1934年完成並開始運轉發電,命名為「日月潭第一發電所」。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因戰爭受損,,發電陷於完全停頓狀態。1946年臺電公司成立,在復建急迫需要電力,又無外援、無外匯的情形下,臺電自電力系統中拆取適合於該廠應用之設備迅速修復,成為戰後初期全島供電之主力。設備容量占當時全系統37%,對安定社會、穩定經濟、振興工業,貢獻良多。蔣中正總統於1948年前來巡視,取名「大觀」,從此更名為大觀發電廠。大觀二廠在興建期間原名為「明湖抽蓄發電工程」,緊臨一廠北側,以日月潭為上池,另於水里溪中游築一混凝土重力壩為下池,,進水口設於日月潭西岸,其下游接兩條頭水隧道,兩座平壓塔,兩條埋入式壓力鋼管,下端共分為四支,安裝四部抽蓄水輪發電機組,各有一條尾水道。緊臨尾水道出口即為下池。1985年竣工之後,因交由大觀發電廠營運,乃命名為「大觀二廠」,從此大觀發電廠便包括一廠及二廠。
電力系統產生之電力,無法貯藏,惟獨用抽水方式可以貯藏。抽蓄的原理為利用系統離峰時間(深夜)之剩餘電能自下池將存水抽貯入上池,至尖峰時間(中午及傍晚),再由上池放水發電,貯存於下池,如此循環利用,因而將低價值之電,轉變為高價值之電。此種特倥c其他尖峰電廠發電之方式不同,抽蓄發電除可提高大容量火力及核能電廠之效率與經濟利益外,更對於電力系統功率改善及運用彈性助益甚大,大觀發電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