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樓樓高兩層,建築全用木榫連結,未用一根鐵釘。雖然時代更迭,人事幾多變化,簷間彩繪已然不復往日鮮豔,但仍可從樑柱、門、楹與窗櫺等細節處,品味當年建造時的巧思細工。
其原為三進規模,第一進為四間店面、第二進為閩南式建築,第三進八角樓,是台灣少見、外型獨特的閣樓式建築,它北側有一間三、四坪大的「茶房」,據說是昔日曾中過秀才的葉瑞西與文人們吟詩、觀海景的地方,後方還有一座大花園。
可惜第一進在日本昭和十年市街改建部份遭拆除,其餘在二次大戰期間被美軍炸毀,第二進則在昭和十七年日本人選定第三進八角樓為建立廣場,紀念伏見宮貞愛親王,而將其拆除,移至現今鹽水的民生路重建而成,第三進雖然在二次大戰期間逃過一劫,但後來由於政府市區重劃把後花園改這成今日的郵局。現僅留最精華的第三進「八角樓」供後人遙思前人風華。
它的特色為八角造型,為雙層木造建築,。全棟是由福州師傅完成,其建材也全都來自大陸福建。整棟建築物是由十二支長約二十四尺的大福杉支撐,由一樓直通二樓,撐出建築也稱出主人的氣勢。它所有樑柱接頭,均採古法接楯,未用一根鐵釘,全部用榫接方式完成。
八角樓的正面,舉目所見皆為木造,素面造型,簡樸渾厚,如施以雕琢,處處表現出作者的匠心獨運,直讓人有種置身木藝殿堂的感受;反觀八角樓後面牆壁,又是另一景象,下半部為大形石條,上半部則為整齊漂亮的幾何圖案紅磚壁。我們再從其外型格局來看,,八角樓承襲唐山的傳統建築,屋頂呈八角形且為歇山式(歇山重簷式),十三條屋脊。
垂脊頂端有造型可愛的獅子及三角蟾蜍石雕;並以大量的「隔扇門」當壁體。該樓內部的木雕裝飾別具藝術氣息:通透玲瓏的木雕花窗、窗櫺雕刻十分精緻,典雅而富古趣,雕刻的方式為「茄苳入石柳」(先把花木鳥獸刻在茄苳木上再鑲入),是一大特色。
仙鶴雀替則完全流露出主人與匠師的不凡品味及靈動手藝,更特別的是二樓全為木造,二樓迴廊的木製百葉窗,精巧的區隔內與外,並可由木製縱車突出部分控制其開關,讓人對一百五十年前木工師父的巧思稱讚不已。
另外其迴廊、樓梯、門板、斗拱、鏤空雕花…等,均相當考究精細,雕刻栩栩如生。因此八角樓被譽為臺灣不可多得的巧思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