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二二八和平公園內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成立於1908年,是臺灣最早成立的博物館。此地本是台北天后宮的所在,於民國2年時,遭到日本人強行拆除,改建為現今希臘多倫式的建築風格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直到抗戰勝利後,脫離日本統治,才正式更名為臺灣省立博物館。
這座從上一世紀初就屹立於臺北火車站前的博物館,,座居清代臺北城栁髦鬏S與南北次軸交叉點,以其典雅莊嚴的建築、豐富多樣的展示蒐藏與核心的地理位置,成為重要的歷史地標之一,1998年內政部評定本館館舍為「國定古蹟」。對初次造訪者而言,博物館代表臺北的繁榮,也提供了一個認識臺灣的歷史櫥窗。
今日的國立臺灣博物館仍延續當年創館時的規模,目前設有人類學、地學、動物學、植物學及推廣組等五個研究組,蒐藏研究以臺灣本土的文化歷史、生物物種及自然現象為主要方向,並將成果透過主題展示、教育活動、出版及各項合作計劃等方式呈現與延伸,服務廣大群眾,,達到博物館教育的目標。
為配合時代進步的需要,未來臺博館的展示手法將結合現代化的視聽設備、電腦網路、生物造景及裝潢技術等科技,將臺灣的動物、植物、地理、原住民及文化發展面貌以標本、模型、造景、機構、文字、壁畫等方式,有系統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規劃中的展示更新,工程將包含二大展示主題,即臺灣的生物及臺灣原住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