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11年(1872),在台灣中部活動的天主教士先於彰化埔心建羅厝天主堂;光緒2年(1876)又於大林沙崙建堂。沙崙的駐堂神父也到雲林地區的埔姜崙、斗六門、西螺等地傳教。由於羅厝和沙崙兩地的神父也常騎馬或步行往來兩地,互相支援工作或聯絡事宜,路途必經樹仔腳渡口,乘坐竹筏渡越濁水溪。
渡溪次數增多,神父和船伕結為好友,也籍機宣揚福音。光緒16年(1890),樹仔腳的天主徒邀請羅厝本堂神父高希龍(Francisco Giner)到樹仔腳傳道,租用一間竹造屋做為臨時佈道所。這是樹仔腳天主教會的奠基,也是雲林縣第一座天主教堂。
日本占領台灣初期,樹仔腳教會一度因局勢不安,,甚至被指責洋傳教士和日本勾結,因而民不諒解,教民也日漸流失。幾年後,日本控制全台,社會秩序安穩後,傳教工作才再度正常運作。
明治34年(1901),洪羅烈神父(Angel Rodriguez)管理樹仔腳教會,因原來靠濁水溪旁的佈道所,常有水患,遂在饒平厝買了一大塊地(現天主堂所在地),先建造一座土确牆稻草屋頂的聖堂,後改成木造聖堂。此期間,教務擴及頂、下麻園,教徒日多,洪神父因於大正2年(1913)重建的一座非常美麗、格局較大的木造西式教堂。這座木造教堂使用了二十多年。
德增輝(Vincent Prada)於昭和5年(1930)接掌樹仔腳本堂神父,四年後(昭和9年,1934),他恐木造教堂被白蟻蛀壞,因而重建一座水泥磚造、融合哥德和巴洛克風味的天主堂,配上寬廣的庭園和扶疏花木,,堪稱雲林縣最美麗的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