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贴地址:
http://blog.chinaunix.net/uid-732756-id-2059419.html
2。 多进程模式
accept返回成功时候,就为这一个连接fork一个进程,专门处理这个连接上的数据收发,等这个连接处理结束之后就结束这个进程。
优点:
编程相对简单,不用考虑线程间的数据同步等。
缺点:
资源消耗大。启动一个进程消耗相对比启动一个线程要消耗大很多,同时在处理很多的连接时候需要启动很多的进程多去处理,这时候对系统来说压力就会比较大。另外系统的进程数限制也需要考虑。
应用:
在客户端数据不多的时候使用很方便,比如小于10个客户端。
问题:
1、进程比线程的消耗大在哪? 有多大,
3。 多线程模式
类似多进程方式,但是针对一个连接启动一个线程。
优点:
相对多进程方式,会节约一些资源,会更加高效一些。
缺点:
相对多进程方式,增加了编程的复杂度,因为需要考虑数据同步和锁保护。另外一个进程中不能启动太多的线程。在Linux系统下线程在系统内部其实就是进程,线程调度按照进程调度的方式去执行的。
应用:
类似于多进程方式,适用于少量的客户端的时候。
问题:
1、除了考虑数据同步以及锁保护的问题,使用进程或线程有何区别?
2、linux下线程进程概念学习。
4。 select + 多线程 模式
有一个线程专门用于监听端口,accept返回之后就把这个描述符放入 描述符集合 fd中,一个线程用select去轮训描述符集合,在有数据的连接上接收数据,另外一个线程专门发送数据。当然也可以接收和发送用一个线程。描述符可以设置成非阻塞模式,也可以设置成阻塞模式。通常连接设置成阻塞模式非,发送线程独立出来。
优点:
相对前几种模式,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并发量。
缺点:
系统一般实现描述符集合是采用一个大数组,每次调用select的时候都会轮询这个描述符数组,当连接数很多的时候就会导致效率下降。连接数在1000以上时候效率会下降到不能接受。
应用:
目前windows 和一般的Unix上的tcp并发都采用select方式,应该说应用还是很广泛的。
问题:
1、描述符的阻塞、非阻塞有何区别?
5。 epoll方式
在Linux2.6版本之后,增加了epoll。具体的使用是:一个线程专门进行端口监听,accept接收到连接的时候,把该连接设置成非阻塞模式,把epoll事件设置成边缘触发方式,加入到epoll管理。接收线程阻塞在epoll的等待事件函数。另外一个线程专门用于数据发送。
优点:
由于epoll的实现方式先进,所以这种方式可以大规模的实现并发。我们现在的应用在一个3年前的dell的pc server可以实现2万个连接的并发,性能也是很好的。
缺点:
由于涉及了线程和非阻塞,所以会导致编码的复杂度增大一些。这种方式只适用于Linux 2.6
内核以后。
注意:
1。 如果把epoll事件设置成水平触发效率就下降到类似采用select的水平。
2。 Unix系统下有单个进程打开的描述符数目限制,还有系统内打开的描述符数目限制。系统内打开的描述符数目限制由软硬限制两个。硬限制是根据机器的配置而不同。软限制可以更改,但是必须小于系统的硬限制。在suse Linux下,可以在root用户下,通过ulimit -n 数目 去修改这个限制。
应用:
Linux下大规模的tcp并发。
阅读(567)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