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7892
  • 博文数量: 17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21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6-03 17:3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17)

我的朋友

分类: 信息化

2013-06-04 16:00:54

  一、事件背景 (1)据广东省餐饮具消毒协会介绍,目前我省已有超过500家餐具消毒企业 ,但国内该行业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与操作规范,2009年4月,广东省餐饮具消毒协会发 布了《广东省公共餐饮具消毒服务行业标准及管理细则》。然而,不少无牌无证的“黑作坊 “,凭借价低优势抢占市场,“它们不仅没有基本的消毒卫生设备,甚至只是用清水冲洗餐 具,用抹布擦擦就将餐具运往市场“。   (2)据一份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手工清洗消毒餐 具杀菌合格率只有20.5%;用化学洗涤剂清洗消毒餐具杀菌合格率也只有72.8%,同时残留在 餐具上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还会造成危害;而集中式物理清洗餐具消毒杀菌合格率高达 98.5%以上。   (3)2012年8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消毒餐具黑作坊进行了曝光,看 到电视里那污水横流、苍蝇乱飞的场景,使得很多消费者“绝对不敢再用“消毒餐具。而一 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大众餐馆负责人透露,自从媒体曝光消毒餐具之后,店里的消毒餐具消耗 量差不多减少两成。   (4)据业内透露,正规的餐具消毒费时费力,因此一些饭馆便把本 属于自己的“分内事“交给消毒餐具公司,但又不严格把关,造成消毒质量打了折扣。另外 ,以1元出售消毒餐具给消费者的餐厅,都可以获取5毛钱左右的利润,所以很多餐厅都热衷 于使用消毒餐具,而消毒餐具生产企业也是在利益驱使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以次充好。    (5) “目前北京的消毒餐具企业,近9成连工商营业执照都没有,还有大量的‘黑作坊‘ ,大多藏身通州、密云、怀柔等郊区县“,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向记者 透露。董金狮表示,目前餐饮企业对于餐具的清洗方式,包括普通手工清洗、化学消毒和集 中式物理清洗3种;其中集中式物理清洗的正规流程应采用超声波、紫外线等消毒方式,卫 生和可靠度最高。“这一条全机械化的流水线成本就要好几十万,每套餐具加上运费,成本 更是达到6角钱左右,小餐厅负担不起。“   云南公务员考试网   (6)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在2012年8月3日下午,对海淀区部分餐馆一次性餐饮用具质量调 查结果进行了发布。通过对海淀区彰化路、正福寺路和蓝靛厂南路沿线及周边共20家餐馆进 行的走访调查,结果20家饭店中真正使用质量有保证的只有两家,合格率只占15%。   二、 事件观点  摘自重庆公务员考试网 (1)发生这类 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迄今为止,我国没有建立对消毒餐具生产的行业标准,这直接造成了 生产和管理上的无序操作。山东公务员网老师认为,应该从“行业自律“与“加大执法力度 “两方面出发,加强行业内部及外部的监管力度。首先,应该倡导餐饮企业尽量减少外购餐 具,减少可能造成污染的中间环节。其次,对于那些没条件自己消毒的小餐厅、大排档等, 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再次,针对餐具消毒企业,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强制执行标准,对违 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最后,应该提升这类企业的准入门槛。   (2)餐具消毒企业罔顾民 众饮食安全,是社会责任的缺失。事实证明,在利润最大化受到顶礼膜拜的现实生态之下, 靠企业自身主动坚守起码的社会良知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有相当的局限,必须依靠政府 职能部门的严格监管。监管的缺失,是违法违规企业存在的肥沃土壤。“正规“餐具消毒企 业带“毒“生产,再次证明了目前,一些管理部门,所谓的“管理“,除了发证,接下来的 管理往往只是证照年审,而年审也只是盖印、收钱“两下子“了事,对企业作业现场卫生状 况往往“不闻不问“。从这个角度看,确实应该实实在在地加大监管力度了。   (3)问题 的关键在于,2012年5月11日,我国才由卫生部颁行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 》。在专门性规章出台之前,并非“完全无法可依“。况且,立法从来都是滞后于现实生活 的,在专门性立法之前,《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食(饮)具消 毒卫生标准》等既有规章完全可以被作为行业监管的基本依据。而职能部门日常监管的“不 作为“或者“不积极作为“,其实是导致这一“杯具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自浙江公 务员考试网 (4)坦然而言,在看到这个新闻时,山 东公务员网老师真的很感慨,虽然那些“龌龊的场景“让人很倒胃口(几乎可以确定,再也 不敢用了),但是看到这些画面和报道,还是有一丝的欣慰。真的很感谢相关媒体的曝光, 保障了我们大众的知情权。其实,食品安全问题由媒体曝光,而不是由政府职能部门来晒, 这是相当尴尬的一件事情。因为媒体的力量有限,他们只能曝光“部分问题“。这就很容易 让公众产生焦虑心理,因为我们根本没办法知道问题有多严重。   当然,我们不能说职能 部门就没做执法监管工作。媒体经常会传来捷报,又有多少家问题餐馆与生产厂家被执法部 门查处,我们的卫生、食监等部门也会定期曝光一些黑心企业名单。但问题在于,作为纳税 人的我们,大家还想知道那些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 因此,我们所需要寄望的,一是监 管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和透明度,另一个则是希望新闻从业者们,更多地“辛苦“下“基层 “,挖掘更多“大众未知“的信息。目前,新闻工作者们的“勤奋“和“勇气“,值得我们 称赞。   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阅读(25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