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8)
分类: IT职场
2013-07-09 11:51:05
三年了,视频行业还没有这么乱过。起因是5月7日,爱奇艺与PPS的合并,优酷的老大位置,从2008年超越土豆之后,第一次“彻底”的动摇。
谁都知道第一名意味着什么,尤其对于网络视频这个广告规模已经达到百亿、未来有着上千亿潜力的大蛋糕,第一意味着得到最大份额的广告预算。广告主对于网络视频的投放预算连年增加,“行业第一必投,第二、三选投”,广告主的投放思路,不仅在视频行业如此。
视频行业永远不缺乏公关战、口水仗,也是除电商之外,公认第二“热闹”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梳理下中国视频的这些年,战争永远只围绕两个主题:盗版和数据。不变的主角只有一个:优酷,在多场风波中,优酷当过靶子也当过射手,而这次围绕数据展开的行业乱象,优酷则是一个背着靶子的射手。
曾经清晰的标准
视频被认为是继图文之后,未来互联网的基础媒介形式,比文字、图片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是视频与生俱来的优势。视频网站的广告价值与视频内容联系紧密——越与视频画面结合无缝,广告价值越高。相对传统的图文网站,视频网站的页面硬广价值偏低,这是由于视频的高用户关注度所带来的副作用,而贴片广告,尤其是前贴片广告则价值最高,也最受广告主欢迎——看完广告才能看视频,而不用担心页面广告被观众忽视。这也决定了视频时代的标准,不能延续图文时代的“唯PV论”,而需要更精确和丰富。
事实上,衡量视频网站的数据标准一直清晰:用户覆盖、视频播放量和在线时长,即UV(Unique Visitor)、VV(Video View)和TS(Time Spend)。在这一点上要感谢优酷创始人古永锵。优酷多年的行业第一位置,并不仅仅由数据支撑,在互联网行业和舆论范畴内,古永锵的老大气质也赋予了优酷行业领头羊的形象。古永锵曾数次“指点江山”,为中国视频行业定下基调,或指明发展方向。虽然老古也曾说过“收入过3亿就盈利”,“2009年开始盈利”之类不靠谱的预测,但说准了的几次,都被记住了。
2007年,优酷日视频播放量(VV)超过1亿,古永锵抛出“在线视频门槛论”,即用户、融资、日播放量均要超过1亿,才能在中国视频行业立足。而后两年内,优酷PR不断强化这一概念,意在强调优酷的领先地位;客观上,普及了在线视频需以UV和VV作为衡量标准的规则。
2010年,优酷和酷六爆发了数据之争,起因是酷六联合尼尔森、艾瑞等数据公司,宣布自己世界杯专题的日页面浏览(PV)达到3.87亿,位居行业第一,甚至超越某些门户网站。地位受到威胁的优酷立刻反击,而反击的核心是:酷六数据作假;PV不是视频网站的衡量标准。你来我往的口水仗和诉讼之余,强化了大众舆论对视频网站数据标准的认知。
事实上,从艾瑞等第三方数据公司提供的报告也能看出,视频网站数据标准的核心就是用户覆盖量、视频播放量和在线时长。所谓PV,只能作为参考数据。
都是公关惹的祸
在清晰的标准下,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数据之争呢?行业第一,广告主必投。虽然视频广告已经达到百亿的级别,但对于投入巨大的在线视频而言,这些广告收入还不足够养活这么多企业。事实上,近两年,在线视频规模增长已经放缓,广告增幅也由于广告库存的问题而放缓,活着的视频网站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前两年“将市场做大”,而是,从对手口中夺食。
另一方面,国内视频市场经过几年的惨烈竞争,已经逐渐趋于成熟,虽然格局尚未完全确定,但相比几年前已经清晰很多,若不通过并购,实际上市场份额和排名已经极难改变——那就只能靠公关宣传提升行业地位。
在线视频数据主要看覆盖用户、播放量和在线时长,三者综合才能作为视频网站行业排名的参考。由于各视频网站的特点不同,任何单一数据作为排名标准不仅是不够严谨,更可能得到啼笑皆非的效果——而很多视频公司正是利用这一点,大肆宣传。
从视频网站自身定位,以及公司背景来看,中国视频网站可分为多种,从网站自身特点来看,可分为综合类与影视类,优酷土豆拥有大规模的UGC内容,是综合视频网站代表,爱奇艺、乐视,以正版影视剧内容,以及部分自制综艺影视为主,是影视类的代表。从背景来看,也分为创业型和巨头型,优酷土豆是创业型,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典型;腾讯视频、搜狐视频和爱奇艺,背靠门户或互联网巨头,有着先天的资金或流量优势,也就是传说中的“富二代”。由于UGC内容的海量优势,以及超短时长的特点,易于传播分享,因此综合类网站在用户覆盖和播放量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但相对来说,UGC内容的质量无法保障,货币化能力底下,占用流量和带宽成本的同时,并不能带来与长视频媲美的商业化价值,影视类网站在这一点上则占据优势,也有用更为好看的在线时长和用户平均在线时长数据。一般来说,由于单日和单周数据变化幅度较大,极容易收到单一事件影响(例如独家热播电视剧上线等),因此仅仅作为参考数据;视频数据一般以月为单位,季度为总结,年度为标准。
用户覆盖
即网站所覆盖到的用户数量,只以IP为准计算独立用户数量。优酷土豆一直在此项数据占据优势,爱奇艺与PPS双方分别立足网页和客户端,用户重合度极低,因此在合并后,用户覆盖已经超过优酷土豆。现在普遍认为双方在用户覆盖方面已经势均力敌,爱奇艺+PPS拥有微弱优势,但考虑到移动视频增长速度爱奇艺更强,PPS则一直是移动视频用户覆盖第一,并且土豆网在与优酷合并后流量和用户下滑严重,在移动端也裹足不前,爱奇艺在用户覆盖方面的领先优势在未来几个季度将逐渐拉大。
关于用户覆盖的题外话来自腾讯视频,2012年底腾讯曾高调宣布用户覆盖超越优酷土豆,但首先腾讯视频是以周数据为标准,不够客观;其次,高用户覆盖是通过弹窗等基于客户端的视频推荐获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视频用户,因此这个所谓的“第一”只是单纯的PR行为,在圈中只是沦为笑柄谈资。
播放量
视频播放、点击的总次数,类似图文时代的PV(点击量)。由于UGC短视频众多,优酷土豆在总播放量上占有一定优势,但同样由于各家特点不同,总播放量也只能作为参考数据,不能对行业排名产生实际影响。不过,在同类视频内容在不同网站平台上的人气和影响力,点击量依然是最重要的数据标准。
观看时长,人均观看时长
即用户在网站上观看视频的总时长,以及平均每个独立用户观看视频的时长。虽然观看时长受到用户量和播放量的影响,但总体来说,观看时长是最能衡量视频网站影响力的数据,也是最符合视频特点的数据标准。人均观看时长体现了视频网站的用户忠诚度,总观看时长直接体现了视频网站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一般来说,由于影视类网站以长视频为主,因此在人均时长方面稍占优势。
优酷土豆为何单独强调页面浏览?
目前为止,第三方还没有任何能够一锤定音说明视频网站行业排位的数据标准,因此,各家实际上可以选取有利于自己的数据进行宣传,这一点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以单日或单周数据作为行业排位的数据支持,就有混淆视听之嫌;同样,单纯以用户覆盖、播放量或时长为数据支持,也不够客观。关乎视频网站行业排位的数据,必须至少以月为单位,并且综合考量多方面数据。
视频网站数据标准的确立,与优酷和其老大古永锵的普及有着莫大关系,在这一点上,优酷无愧于多年来行业第一的名头。不过很诡异的一点是,曾经在与酷六的数据之争中,嘲讽对手“PV是图文网站的标准,酷六是想转型为图文网站”的优酷,也开始举起了“页面浏览量第一”的大旗,跳进了自己三年前挖进的陷阱里。
优酷重举PV大旗的原因也很简单,爱奇艺和PPS合并后,行业普遍看好网页+客户端的合并模式,频频与优酷土豆的高重合度以及缓慢的合并进程相对比;而在数据角度,爱奇艺和PPS已经在全平台(网页+客户端)的用户覆盖和播放时长方面超越了优酷土豆,并且在被视为行业未来的移动视频领域,远远超过了优酷土豆等一干对手,真正动摇了优酷土豆一直以来的领先地位。 这是一直以“行业规模第一”、“赢者通吃”、“马太效应”来讲故事,进行融资、上市、广告售卖的优酷所生存的根本利益,在已经无法通过并购重新建立市场优势的情况下,优酷必须以各种方式维持其行业第一的名声——至少,让广告主持续认为,优酷土豆,还是行业第一。
事实上以优酷土豆目前的体量,除了在移动端落后明显外,在PC端的用户覆盖和播放量依然有着微弱的优势,。在爱奇艺收购PPS后,目前的视频网站格局,除非通过收购的手段,否则很难改变。是双极时代还是三足鼎立,还要看扑朔迷离的PPTV到底花落谁家。 即使不承认整体规模已经落后爱奇艺PPS,也可以坦诚接受既成事实的视频“双极时代”,但或许因为领先的思维惯性,或许因为除了市场规模,优酷土豆在资金、流量等方面已经没有优势;优酷还必须坚持自己“无可争议的行业第一”,既然缺乏核心数据的支持,因此拿“页面浏览”说事儿就成了无奈的选择。
对视频网站来说,“页面浏览”只能作为参考数据的参考数据,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巨大。举例说明的话,用户看一个小时电影仅产生1个PV;但一个小时足够看数十个短视频,产生PV也是长视频的数十倍。优酷土豆的UGC内容大于占了总内容的60%(包括其中大量无用、重复、低质量的僵尸视频),流量占了一半左右,为其贡献的PV是长视频的几十倍,但产生的商业价值则远远小于长视频。另外,如果网站的内容编辑、推荐、搜索功能较差,用户为了找到想看的视频被迫多贡献了数倍的点击——页面浏览量对视频网站的规模体现之差,可见一斑。
到底谁第一?
实际上,到底谁是视频行业第一的问题并不重要,爱奇艺和优酷土豆各有所长,行业已经形成稳定的双极格局,没有谁具有对行业的统治力优势。单纯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爱奇艺是行业第一的可信度更高,核心数据均领先于优酷土豆,并且在移动端的优势极为明显,但未来PPTV并购案的走向,也有可能对行业格局再次产生冲击,届时情势也将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