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03
  • 博文数量: 2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5-16 17:1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2)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IT职场

2013-05-16 17:13:37

  人民网成都5月12日电 (记者张忠、王明峰) 记者12日从四川省统计局获悉,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经济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至2012年,四川39个重灾县经济年均增长15%,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10个极重灾县经济年均增长16.6%,比全省平均增速高2.3个百分点。

  5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及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2008年, 39个重灾县经济增速由上年的上升14.8%转为下降2.2%,其中汶川县、绵竹市、什邡市等10个极重灾县经济下降25.3%。

  恢复重建成为灾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5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党政军民大力支持、倾情支援下,四川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统筹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创造了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大灾之后加快发展的奇迹。2012年,39个重灾县实现生产总值4331.9亿元,是震前2007年的2倍,人均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13334元提高到2012年的27427元;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98.6亿元,是震前2007年的3.2倍。

  5年来,地震灾区加大投资力度,巩固和发展灾后恢复重建成果,落实《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各项要求,加快产业发展,灾区社会经济发展振兴成效显著。2012年,39个重灾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45.3亿元,是震前2007年的3.5倍。2008至2012年来的5年,累计投资额超过万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45,.9亿元。其中,10个极重灾县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88.1亿元,是2007年的14.9倍。

  四川把产业重建作为灾区发展振兴的基石,产业恢复与优化结构、转变发展相结合,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增强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数据显示,39个重灾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21.7:45.0:33.3调整为16.4:53.3:30.3,第二产业比重提高8.3个百分点,工业化率由2008年的38.7%提高到2012年的46.0%。

  5年来,地震灾区统筹推进住房重建、设施重建、产业重建、城镇重建、文化重建和生态重建,城乡布局、基础设施等都实现了整体性跨越。

  产业的发展振兴、基础设施的改善,也为灾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2012年,39个重灾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6元,比全省平均增速高2.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7933元,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3个百分点。

  好势头还在延续。今年一季度,39个重灾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01元,同比增长9.6%,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90元,同比增长12.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

(原标题:汶川震区经济增长幅度高于四川全省平均水平)

阅读(39)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K线形态是早晨之星图形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