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517
  • 博文数量: 3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5-02 11:05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3)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C#/.net

2013-05-02 11:06:10



“a、o、e”是我们上学第一天就要学的拼音,似乎拼音是我们学习汉语的必要,又有什么注音识字的课本,帮助学生认字。而且,现在电脑用拼音打字也是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我作为一个并不是懂专业语言的人,我还是觉得现在的拼音无论在教学上,或者应用上所形成的障碍非常之大,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自己无事也在瞎琢磨,也不知道对不对?

汉字本身是一种象形文字,也就是一种形象上的表意,而不属于表音文字,中国的语言与文字在自古是两种表现,文字记录与日常表述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中国记录的文字史料可以说最为详尽。而中国古典的语言教学是通过节奏、韵律等达到汉语言文学的运用。拼音则是1955年,汉语要进行“汉字拉丁化”方案而推出的,实际上是以汉字标准推出一种新的国际音标似的方案,我个人也就知道这一点。而为什么我一直在想着拼音是不适合汉语言文字教学和使用的呢?

第一,拼音的使用以至于我们出现大量的错别字;

象形文字最大的表意来讲,是因为文字的形状不一,而出现了语言运用的更为准确,,汉字虽然具有多音情况,可是在不同文章出现的意义会迥然不同。而古代的识字启蒙或汉字应用,主要考虑文字在文章中的应用,人可以从文字中得到会意,而不致于产生偏差与错误。而表音文字却是一音多字,英语中的一词多解就是一个例证。中国的古代启蒙课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各有特色,强调韵律与语言的连贯,一般通过识字是很难出现错别字的。而现今,汉字教学识字主要通过拼音,致使表意的文字而去用表音,使字从认识之初有的校正不准,后面应用就出现大量的错误,错别字现象使我们的汉字应用能力在弱化。

第二,拼音的使用让识字的速度明显在降低;

一篇《千字文》,一千个字,各不相同,四字一组,环环相扣,既含哲理,又含自然现象,韵律悠扬,琅琅上口,一个孩子如果每天开始以此背诵出来,以四组为例,一组8个字,一天背诵四组,可识字32个,一个月下来,大概这篇也就背完了。放长一些时间,2个月的时间认识一千个字足矣,我并没有考证,但我背过,应该是可以的。而拼音的教学,声母、韵母加在一起,加上标调、组合应用、整体认读等,小学的教学至少也应该在2个月左右,而学过之后,所形成的依赖必须通过拼音来识字,会大大降低识字的速度。

学拼音浪费的时间很长,并且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识字量的增加,反而会使拼音的使用出现难度,这个我就不懂了。也不是我这个非专业人员能够搞清楚的。拼音的学习总体还是为识字而出,但识字的速度与正常的教授汉字是会减慢的。而且,我们也知道应用现在主要在打字,高考的时候关于拼音只有一道题。

第三,拼音的使用使汉语使用的功能在退化;

汉语是美的文字,他的诗词、歌赋、韵味、连贯、语法,都包含着深深的文化思维。我们小的时候觉得学古文而枯燥,没有意思,可是一旦读了进去,古文的那种简洁、精炼是我们现代汉语无法比拟的。而且到了成年之后,我们慢慢的会感觉到古文应用的重要。古人语言教学主要以背诵、解意、识字为主,这样通过不断的语言的应用,而逐渐形成语言高度应用的能力。古人熟悉语言的程度,应用语言写作的能力高于我们现代人,这是从小培养并不断形成的一种模式。而现在的拼音教学以表音开始,拖入了一种以单纯的音质去识字的开始,造成我们在语言方面应用的严重滞后,我们从小开始只是识字,在文字、语言的应用还限定在讲一个小故事什么的,甚至写作的综合素质要求也相对延后,我认为,这是汉语现在使用功能方面的严重退化的一个原因。

拼音的存在还是有着一定的好处,这可能也是我们同国际接轨,向标准化迈进的一个方向。可是我们的传统语言环境与汉字风格是有很深的基础的,同这样的一个语音环境形成互补,本身是一件好事。可是,我个人觉得现在我们应用语言,包括口头语言的表达与古人都有一定的差距。因为,我们抛弃了中国传统汉语的教授方法,以使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定的问题与偏差。

拼音的存在到底是利,还是弊呢?

阅读(30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