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7205
  • 博文数量: 8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7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5-03 22:57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8)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高性能计算

2013-05-15 14:25:56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族就是社会的一个组织,虽然家族的概念在现代人的脑海中已渐行渐远。但优良的家教已渐渐演进为一种家族文化,随着血脉,代代相传,演绎着这个家族的精神,诠释着这个家族的品德。
  近百年来,“俊骨清风”就积蕴成了巴陵(岳阳)荻勖堂家族文化的核心。时至2011年,荻勖堂已繁衍到了第七代,受写家史的重任,我诚慌诚恐,深感自已才疏学浅,怕不能提炼家史精神,不能客观、真实地将近百十年来的家史记载下来。但是为了发扬“即使身处贫贱,亦应勤奋向上”的堂训精神,为后人提供不竭的精神动能,我重新整理了荻勖堂资料,并经过大量的补证、校对,此书才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这薄薄的一本家史,承载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淡淡的书墨芬芳,蕴藏着深深的品德底蕴,透过一行行的文字我们的心灵穿越了时空,与先辈们产生了无限的共鸣。抚书追惜,掩卷深思,我们唯有不懈地努力,不屈地前行,才能发扬光大,以慰先祖,秉承堂训。
  荻勖堂先辈们无不好学务实,仁爱耀星空,义举润巴陵,厚德载山川,掷地皆有声。荻勖堂始祖杨荻祖与刘老太君约于1851年创立了“巴陵荻勖堂”,始祖慈爱乡邻,受民举荐,刘老太君于清朝光绪年间诰命称太君宜人,册封恭人,光绪皇帝钦赐“柏节恒春”金匾。立“冰清玉洁”牌坊于家乡。
  荻勖堂第二代杨介卿仁义泽家乡,教子有良方,四子皆为同盟会成员,品学兼优,德润终生。岳阳数百里,时人有歌颂日:仁义地主杨介卿,慈爱乡亲菩萨心。
  荻勖堂第三代杨伯雍晚清武秀才,1924年岳阳大旱,田地干裂,禾苗枯死,伯雍开仓赈灾,全乡无一饿殍,时人无不称道。伯雍还资助其外甥刘大杰赴日本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后任复旦大学教授,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中国文学发展史》等十数部著作,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赞赏。杨仲谦、杨叔熙年少就学于北京法政学堂(民国称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法学院)接受了民主思想洗礼,为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铸就“俊骨清风”优良家族传统。
  荻勖堂第四代十数人,分别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北洋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央航校。杨克伍、杨克桓(杨一楚)抗日战争时期演奏了一曲又一曲中华魂战胜日本军国主义武士道的交响乐章,气壮山河:谱写了一页又一页敢同日本鬼子同归于尽的壮丽史诗,可歌可泣。1940年,日寇飞机轰炸重庆,杨一楚驾驶E-15型7104号飞机在击落日寇三架飞机后,弹尽油绝,追寇至宜昌伺机撞击敌机,敌我同毁,以身殉国,血染长空!他们以血肉之躯为中华民族构筑了空中长城,碧血蓝天,义薄云天,光照千秋。杨克球为我国建材科研设计事业开拓者之一。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一生敬业、勤业、精业,为水泥工业奉献一生,为我国水泥工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先辈们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他们有四人参加了同盟会,把最后一个腐败无能的满清封建王朝送入坟墓作出了贡献。不愧为一代民族精英。
  荻勖堂第五代,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随共和国的成长,历经艰苦奋斗,小有成就。山东济南大学教授杨建华在焊接学术领域独占鳌头,获多项国家专利和科研奖,并已转化为生产力。共和国税收看门人,时任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副局长、巡视员杨绍艾,一生秉承家训,谨守公直孝悌,饱读经书,清风俊骨,性格耿直,为政清廉,让人起敬。他主笔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涉税章节及十数部税收法律法规,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以案说法,曾参与“夏门远华案涉税案件”的查办,办结全国性税案近千起,挽回国家税收数千亿元,为建设和谐社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
  荻勖堂第六代,毕业于湖南工学院、常德卫校、天津大学、济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留学英国等。主要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大好社会环境中,有的是国家公务员,有的从商经营,有的自办企业,正秉承堂训,努力奋斗在各行各业之中。
  荻勖堂第七代,有的已上高中、初中、小学,有的还未出生,是荻勖堂最新生的力量。家族对他们寄以厚望,希望他们发扬先祖的优良品德,好学务实精神,祝愿他们早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世易时移,弹指一挥间,一个多世纪的时光如水一般漫过,一页页历史又记载了多少新的故事,一段段时光又冲刷了多少陈年旧事!特别是在一浪接一浪的政治风波中,经历书香浸泡的先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即使身处贫贱,亦应勤奋向上”的堂训精神,用人生轨迹树立了我们的人生典范!道靠自已修,碑由后人立,名由世人传,先辈们的才智我们只能仰望,但他们博爱仁慈、宽厚善良的品德早已浸入了我们的血脉,深深地植入了我们的灵魂!
  百年沧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冲不走的,流不了的,刷不去的还是前辈们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跨越了百年的家族旗帜依旧在我们心海里飘扬。我们怀念他们,是要从他们的精神宝库中找到我们的精神武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员的迁徙,家族成员虽已遍布五湖四海,三湘四水,没有了旧时四合院的开门相见,没有了经常的相聚一堂,但“俊骨清风”的家族文化却将我们的精神紧紧地相联,家族之情依旧还是那么稠密。
  时代在更替,思想在激荡,自始祖设堂一百六十年来,家族中依旧保持着无人违法,无人入狱,无人祸国殃民的良好家风!荻勖堂“俊骨清风”的精神旗帜将永远在我们心中飘扬……
  荻勖堂第六代:杨光
  二〇一一年春于湘潭 
阅读(20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