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9062
  • 博文数量: 13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1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5-03 22:09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13)

我的朋友

分类: 高性能计算

2013-05-11 17:25:36

今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约法三章”:本届政府任期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如今我们可以发现承诺正在兑现。
削减“三公经费”,既是打造透明财政、民生财政的需要,也是打造廉洁政府、廉价政府的必经之路。不公开透明,公众实现知情权、监督权就是虚妄之谈;不削减开支,就无法取信于民,正如李克强所称,民生支出是刚性的,不能减,只能增,那就需要削减政府的开支,“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目前“三公经费”概念不清晰、口径和标准不够规范,不利于发挥约束和控制作用,也容易造成社会公众误读。公开三公开支不只是中央各部门的“专利”,而是全国各级政府都要勇于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中央各部门已经以身作则,率先迈出了第一步,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绝对不是看客,下一步怎么做?在面对群众广泛质疑的情况下,拿出勇气来是获得认可的第一步。与其在饱受质疑中被动面对,倒不如自我革新积极回应,各级地方政府请拿出勇气来面对现实。我国财政投入到民生的效率之所以偏低,根源并非仅是人口多这个原因,而是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监督制度未跟进。实际上,资金的使用者和老百姓都需要建立相互的信任关系,不管民生投入还是行政支出,特别是“三公”开支,每笔财政支出都要有人动态地、全程地监督,支出数字越具体越好。每笔资金的投入环节和最终的使用环节是否能高度一致,中间环节如何防止被缩水,违法违规支付是否受到严厉究责,等等,这些都应制度性明确,这样投入民生的钱方能发挥实效。
阅读(14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