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3303
  • 博文数量: 13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3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4-28 13:48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13)

我的朋友

分类: 敏捷开发

2013-08-03 15:29:41

旗杆厝 -出門離奇失憶
  旗杆厝創建於同治10年(1871),創建人為彰化縣歲貢生榜首張春華,原名「選青堂張家祖宅」,後因當時當地僅張氏一官家有權撐旗,導致成為了該地地標,而通稱「旗杆厝」,,完整規模之興建時期,為清同治十年辛未(1871);後來南投廳推行「市街改進」計畫,進行兩次道路拓寬工程,旗杆厝整體規模而有大幅改變,第一次改變為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向地主張家徵收部份田產,為修築圳溝(今復興路),將旗杆厝左邊之龍邊護龍左側旗杆座全部拆除,張家並以一堵土角黑瓦牆區分內外,區外圳溝之地改為「圳溝巷」;第二次改變為光復後(民國62年),因開闢人行道空間,旗杆厝 ,拆除正身龍邊梢間與護龍,路面再向旗杆厝推進兩公尺,將圳溝巷拓寬為十二米道路,並改名為「復興路」。繼兩次市街拓寬工程改變基地形狀後,旗杆厝之正廳右後方土地亦於多年前由三房子孫售予臺中企銀(今臺中銀行)。

  旗杆厝之原始格局,為台灣傳統民居中常見之「正身護龍」,平面格局及三進二落合院形式,為一進二護型式,左護為龍邊,右護為虎邊,配置四房,且門樓前有前埕,門樓設有樓房,門樓兩側設置旗杆座各一具,正身屋面為圓脊(俗稱馬背)板瓦構造,無起翹或燕尾等裝飾作法,屋脊中段設柳條磚裝飾,尚無泥塑及簡粘,屋面高低依倫理次序有別;屋架構造為「穿斗式」與「抬樑」混合之形式,正身屋架為「穿斗式」,明間屋架為十三架,前後各出一步架,廳內每隔一架以「穿」代「樑」之類似抬樑作法為之,不設「步口」空間,將步口的構造縮至正廳,強調燈樑之前的空間神聖性;正身門扇為典型的「三關六扇門」作法,由三組對開木構門窗組成,正廳中港為「拼組板門」,兩側小港為「格扇」;護龍同正身屋面作法,屋坡平緩,為四分水斜率,遵循陰陽邊之禁忌,採前坡高而短,後坡低而長之尺寸;於右護龍前與門樓平行的位置有一旗杆座,早期為左右護龍前各有一座旗杆座(存有之一根旗桿已改為門樓屋架的圓桁,但張氏後人仍保有旗杆座模型兩具以供追思),基座形貌仿「須彌座」形,設「梟混」收邊,以紅磚疊砌,四面皆飾以泥塑紋樣吉祥文物圖案,座臺上立有兩塊泉州白花崗石雕成的夾杆石,夾杆石鏤有兩處方孔,以利木栓穿過旗杆固定於旗座。彩繪的部分,在正身明間內仍有許多保存完整,依據明間壽樑上之彩繪署名顯示,係由匠師林江漢所繪,。建物為木構、土埆壁、板壁、竹編夾泥牆混合構造。

  原為二進雙護龍,因闢建馬路拆除左護龍,九二一大地震後右護龍幾乎全毀,目前僅存正廳及部分門廳,前有門樓及旗杆座一具。      
阅读(562)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彩虹瀑布

下一篇:没有了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