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4356
  • 博文数量: 33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44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4-23 14:41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33)

我的朋友

分类: Windows平台

2013-06-29 17:54:46

天啊,没有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好的景点,还好被我找到了

      宝山石头城位于丽江城北110公里的金沙江峡谷中,因百余户人家聚居在一座独立的蘑菇状巨石之上而得名。丽江宝山石头城纳西语称为“拉伯鲁盘坞”,意为“宝山白石寨”,城内瓦屋鳞鳞,巷道纵横,丽江纳西族居民辟岩建屋,房屋柱石和房沿石均随势打成,古朴自然,奇绝无穷。丽江宝山石头城三面皆是悬崖绝壁,一面石坡直插金沙江,仅有南北两座石门可供出入,是一座真正的天险之城。宝山石头城位于丽江城北110公里的金沙江峡谷中,因百余户人家聚居在一座独立的蘑菇状巨石之上而得名。丽江宝山石头城纳西语称为“拉伯鲁盘坞”,意为“宝山白石寨”,城内瓦屋鳞鳞,巷道纵横,丽江纳西族居民辟岩建屋,房屋柱石和房沿石均随势打成,古朴自然,奇绝无穷。丽江宝山石头城三面皆是悬崖绝壁,一面石坡直插金沙江,仅有南北两座石门可供出入,是一座真正的天险之城。宝山石头城建于元朝到元年间(公元1277--1294的),当时为丽江路宣抚司所辖的七州之一——宝山州治所,纳西语叫“刺伯鲁盘坞”,意为“宝山白石寨”,而“刺伯”即宝山。纳西族先民大约在五六世纪的南北朝时期迁徙到这里,那时宝山州内山脉纵横,河谷深切,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从路边的山梁上看宝山宝山石头城,它全然是一个巨大的石头耸立于金沙江峡谷的陡峭山坡上,雄峙四周,东面是滚滚的金沙江,北方是雄险的太子关,西边是逶迤的牦牛岭,南侧是岩石渡绝壁。因为巨石的独特地理优势,形势险要,兼备攻守,所以古代纳西族先民选择了它。

 

丁丁的宝山石头城骑行........绝对的挑战,兄弟,不管路有多难,也不要停止向前的脚步.......

距丽江以北约120公里的金沙江大峡谷旁,还有一座古城,因其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故称石头城。这里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集地。宝山石头城。 住在石城里的居民善于农耕,他们把家园建在巨石上,把生活开垦到了巨石之外的土地上,他们垒造梯田,兴建水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形成层层梯田环绕着巨石。丽江宝山石城最佳旅游季节: 秋天是丽江最美的季节,天高气爽,色彩缤纷,雨季则最好不要到石头城。

丽江壁画是滇西北少数民族艺术的奇葩,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姿,吸引着中外艺术家和游客。丽江壁画系明代木氏土司聘请汉、藏、纳西等族的画匠绘制的,分布在玉龙关的觉显寺、护法堂等十余处。由于年代久远,现仅存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及来河大觉宫四处。壁画共55堵,总面积139.22平方米,规模最大的是大宝积宫的12壁。其中一壁高2.07米,宽4.48米,共画人物600尊,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丽江壁画多系宗教题材,表现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内容为主,用笔细腻,设色精丽,对比强烈,特点突出,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丽江壁画以白沙大宝积宫为中心,包括琉璃殿、大定阁、福国寺的护法堂,束河的大觉宫和大研镇的皈依堂等处残存的壁画。早年,寒潭寺、万德宫、木氏故宅、雪崧寺等处也有,但无人护措,早已圯毁湮灭。近年皈依堂、护法堂的画,也相继毁坏,其余尚基本完好。1957年有关部门曾经组织美术工作者到丽江从事壁画的临摹工作,共得临本13O余件,向全国各大城市巡回展出,受到好评。1983年4月,又与其他民族的壁画、崖画一起,在首都北京展出,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这些寺庙殿堂内的壁画,题材是宗教人物和传说。内地的殿堂壁画,多为一种宗教的内容,而这里的壁画,在一个殿堂里,甚至在一幅壁画里,常有佛教、道教、喇嘛教三种神像并存的现象。这多种宗教揉合的壁画,与丽江所处的特殊地位分不开。丽江位于滇藏要冲,同时受汉、藏文化的深刻影响;民族杂居,群众宗教信仰较为复杂,其中尤以佛、道、喇嘛三教为盛。面对这一现实,统治者只好“兼容并包”,企图通过涂抹怫、道、喇嘛三教的威严,宣扬三教“法力无边”,来安抚、麻痹群众,使其安于受奴役受剥削的地位,以巩固统治;但参加绘制的工匠们,生活在严酷的封建社会中,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有血肉联系,通过宗教题材的折光,或隐或显地透露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工匠们的美学理想。在壁画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大宝积宫,北壁,有一幅“观音普门品图”(203×446厘米):正中画观音,执法器,坐莲座上;西侧画人,人遇水、火、盗、虎等场面。画中有三个旅行的人,各带包裹雨伞,一遇虎,另一遇盗;左侧画一犯人,赤膊带枷跪地,一差役揪住他的头发,另一差役举剑欲砍,旁有二吏,指点交谈,似主谋者;右侧画一人遇火;这些遇难者,于危急时口念观世音,就逢凶化吉,虎盗不敢伤人,差人屠剑自断,火堆变成浅水荷塘。右侧下部有一班百姓,向着正中观音或跪或立,顶礼膜拜。观音莲座上有藏文题记。画虽是明显的宗教宣传,但从图中的官吏、差役、旅人和百姓身上,使人看到明代边疆社会生活的一些侧影。画的上部,有小观音八尊,亦各具神态,右上第三尊观音,倚手沉思,神态特妙。这些场面以山石云烟隔开,将它有机地组织在一个大画面里,布局匀称,错落有致。在西壁上的《莲花生祖师图》,正中画的是藏传佛教即喇嘛教的祖师莲华生。在壁画中,他头戴七宝冠,合掌坐于莲座上,黑衣,头微倾。座下立二小天女,神态优美,四周画百工之神,或坐,或立,或舞,或骑马、春米、坐船、打猎、木作、纺织、捕鱼、打铁、砍柴等等,是一幅内容丰富的边疆社会生活画卷。这些壁画在构图、布局、线条、色彩的运用上,有较高的水平。如大宝积宫中的《如来会佛图》,画幅367×498厘米。如来怫朱衣金身端坐正中,上列十八尊者,两侧画道教神像,下列正中,画喇嘛教三护法神,外侧画四大天王,共约百余像。这些神像,把佛、道、喇嘛三教的人物都糅合在一起,层次分明,动静相谐,色彩鲜明,人物生动,是一幅较为精彩的宗教画。在离大宝积宫东北不远的大定阁,正殿东壁上画的喇嘛教欢喜佛抱裸体女神,画面世俗气味很浓。正殿南北二壁的“水月观音”,画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佛像,以水月云石相衬,类似一幅山水人物画。如画观音菩萨一幅,观音坐于莲池畔的崖上,脚踏莲花,金身,紫衣,红带,后面花竹成丛,前面池中金荷正开,池水兴波。右上角一散花小天女驾云而至,白鸽相伴,舞于蓝天。写普贤菩萨一幅,普贤于崖上抱膝而坐,身旁鲜花开放,头顶梅花遮盖,右边溪流激湍,波浪迭起,左下角一童牵象,右上角有天女散花。画面精巧严谨,富于装饰情趣。这些壁画是在明初至清初30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绘制成的。由于形成时间漫长,工作量浩大,前后风格不一,壁画的作者可能是好几批多民族的工匠。相传白沙壁画的大部分是马啸仙的作品,据《丽江府志略·方伎》载:“马啸仙,江南人,工图画,山水臻神品,花卉人物靡不精妙,识者称为马仙画。西域闻其名,延去数载,后复归丽。”看来这一位是汉族。又据漾西万德宫(木家院)石碑记载“铸匠云南石凤翼,画工古宗古昌”。古宗即藏族,古昌是一位藏族画工的名字。又据父老传言,白沙原有一处“画匠田”,世代由当地东巴和姓耕种。由此推知,壁画是由汉、藏、纳西等民族的数批画家共同协作完成的,它是滇西北人民的共同创造,是各民族传统友谊的结晶,是一分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
丽江壁画是滇西北少数民族艺术的奇葩,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姿,吸引着中外艺术家和游客。丽江壁画多系宗教题材,表现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内容为主,用笔细腻,设色精丽,对比强烈,特点突出,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

庆幸的是,我偶然在智游啦发现了

阅读(222)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丽江玉水寨

下一篇:丽江之旅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