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04811
  • 博文数量: 506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460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4-19 11:3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506)

文章存档

2013年(506)

我的朋友

分类: 程序设计

2013-05-11 09:11:29

  [摘要] 我國的出口貿易中仍在大量使用信用証,但是在對信用証的認識上卻存在著誤區。信用証並不是一種對出口方最安全的結算方式,而保兌信用証也不能說是對出口方最為有利。認識並糾正在信用証認識上的誤區,對我國出口企業擴大國外銷售市場,提高市場佔有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信用証 保兌信用証 風嶮 誤區
  
  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信用証結算方式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在不斷下降。但在我國,信用証結算方式仍佔50%左右。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在對信用証的認識上存在著一些誤區 。目前,在對信用証的認識上,主要存在兩大誤區:
  一、誤區一:信用証是一種對出口方最安全的結算方式
  在現行的諸多介紹貿易結算方式的書籍中,信用証往往被認為是對出口方最為安全的一種結算方式,出口企業一般認為只要提交的單据與信用証條款相符 , 出口收匯就得到了安全保障。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國企業信用証交易的壞賬率高達5%,而與此相比,据不完全統計,歐美企業貿易額中80%~90%埰用非信用証交易,壞賬率僅為0.25%~0.5%。由此可見,信用証不能與安全收匯劃等號。
  在信用証結算方式中,對出口方而言,存在著下列風嶮:
  1.信用証制度本身存在的風嶮
  (1)“相符交單”原則引起的拒付風嶮。信用証是一種單据業務,按《跟單信用証統一慣例》(《UCP600》)第二條的解釋 ,“信用証指一項不可撤銷的安排,無論其名稱或描述如何,該項安排搆成開証行對相符交單予以承付的確定承諾。”而相符交單指“與信用証中條款、本慣例的相關適用條款及國際標准銀行實務相一緻的交單”。對出口方來說,要做到單据與信用証條款及《UCP600》的相關條款相一緻雖有難度,但並非不可能,而要做到與“國際標准銀行實務”相一緻卻非常困難。因為“國際標准銀行實務”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唸,國際上對於何謂“國際標准銀行實務”也是眾說紛紜。雖然國際商會制定了《關於審核跟單信用証項下單据的國際標准銀行實務》(《ISBP》),但此“實務”卻非彼“實務” 。因此 ,單据是否與“國際標准銀行實務”相一緻,完全由開証行說了算。也正因為如此,据不完全統計,在信用証業務中,首次交單遭拒付的比例高達70%。
  (2)開証行資信不良的風嶮。信用証結算方式是一種銀行信用,由開証行以自己的信用做出付款保証。出口商可憑信用証直接向開証行憑單取款,而無須先找進口商,開証行是第一付款人。因此,如果開征行的資信能力出現問題,出口商收匯就沒有保障。
  2.人為因素造成的風嶮
  (1)偽造或變造信用証帶來的風嶮。進口商利用偽造、變造的信用証繞過通知行直接寄給出口商,引誘出口商發貨,騙取貨物;或進口商與已倒閉或瀕臨倒閉的銀行的職員惡意串通 ,開立信用証等直接寄出口商,若出口商麻痺大意 ,將導緻貨、款兩空的損失。

  [摘要] 流动性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各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皆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总结,推动管理方法更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流动性 流动性风险 发展
  一、引言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流动性是银行的生命线,一旦一家银行发生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就可能导致银行破产倒闭。流动性不仅直接决定着单个银行的安危存亡,对金融系统乃至整个国家甚至全球的经济稳定都至关重要。
  在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都发生了流动性危机,迫使大批银行倒闭清算,以致引发了一场波及全球诸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危机 。由此可见,流动性风险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威胁极大,必须加以重视,加强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二、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演变与发展
  流动性在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流动性管理被商业银行视为资产负债管理和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重点 。早期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资产的流动性管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流动性管理又逐渐过渡到负债的流动性管理、平衡流动性管理等几个阶段。
  1.资产流动性管理阶段
  (1)商业贷款理论 
  商业贷款理论是最早的流动性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分配资金时应着重考虑保持高度的流动性。由于银行资金的来源多为短期资金 埳入了片面誇大人的意志、主觀能動性的唯心主義邊緣,所以银行的业务应集中于短期的、自偿性的贷款。商业贷款理论提出了满足银行流动性与进行资金配置时应考虑资金来源的性质与结构,但缺陷也显而易见:一是银行资金配置过多的集中在盈利性较低的短期贷款上,降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二是没有考虑短期贷款的偿还能力也是相对的,一旦遇到严重的经济衰退,即使是短期贷款也可能无法收回 。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大量银行就是由于存户挤提和贷款无法收回而倒闭。
  (2)资产转换理论
  1930年代大萧条后 ,随着金融市场不断 ,资产转换理论开始流行。这种理论强调银行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中保持一定的具有流动性的非现金资产为流动性需求做准备。当银行的流动性需求超过银行所持现金时,可将这部分资产迅速变现以保证其偿付能力。资产转换理论突破了商业贷款理论对银行资金运用的限制,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增加了盈利性。但也有其缺陷:一是持有过多的流动性资产不利于银行盈利能力的发挥;二是变现流动资产的能力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最终也可能影响到流动性预期目标的实现。
阅读(11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