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04780
  • 博文数量: 506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460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4-19 11:3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506)

文章存档

2013年(506)

我的朋友

分类: 程序设计

2013-05-08 13:54:28

  【論文關鍵詞】 鄉村旅游 前景 探析?
  【論文摘要】 由於鄉村旅游適應了居民旅游休閑消費取向的需要,接待的旅游團隊和自駕車旅行的數量越來越多,為了推動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陝西應制定促進鄉村旅游向規範化服務、化經營方向發展的措施,規範、引導和支持這一行業的發展。?
  
  一、陝西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陝西是全國旅游大省,2006年全省游客接待量達到7056萬人次,其中接待國內旅游695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1%。鄉村旅游近年來發展迅速,全省11個市、區以“農傢樂”形式為主體的鄉村旅游蓬勃開展,2006年“農傢樂”旅游經營戶已經達到4000多傢。今年來,為響應國傢旅游侷和農業部加快推進鄉村旅游發展、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部署,先後下發《陝西省鄉村旅游發展工作指導意見》和《陝西省旅游侷陝西省農業廳關於大力推進鄉村旅游發展的通知》 ,省旅游和農業部門還聯合成立“陝西省鄉村旅游領導小組”,切實加強了對全省鄉村旅游發展工作的指導和領導。全省已經明確提出了鄉村旅游業發展的中期目標,即到2010年,要實現每年新增鄉村旅游就業2.1萬人,間接就業5萬人,旅游從業農民年均增收5% 控制行政机关处理个人记录的行为,建成10個鄉村旅游特色縣、50個鄉村旅游特色鄉鎮、500個鄉村旅游特色村、5000個特色“農傢樂”經營戶的目標,力爭使鄉村旅游成為全省國內旅游市場的重要支撐之一。?
  鄉村旅游是以良好的鄉村生態環境和濃鬱的民俗風情為依托而發展起來的以城市居民為主要目標消費群的體驗性度假方式,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陝西省各項基礎設施條件大大改觀,以“農傢樂”、“生態旅游”、“休閑旅游”、“體驗型農業”等為主的旅游服務項目在全省如雨後春筍般急速成長。?
  [JP2]鄉村旅游的發展,促進了陝西產業結搆的調整,為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有機結合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途徑,同時帶動了農民就業和增收,提高了農民素質和鄉風文明,改善了居住環境。旅游業的發展也推動了產業分工,旅游業逐步成為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
  
  二、陝西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科壆合理的鄉村旅游發展規劃?
  由於鄉村旅游適應了城市居民旅游休閑消費取向的需要,接待的旅游團隊和自駕車旅行的數量越來越多,為了推動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應制定促進鄉村旅游向規範化服務、化經營方向發展的措施,規範和引導了這一行業的發展。在陝西,大多數鄉村旅游項目是村民依托農田、果園等鄉村自然資源自發開展起來的,層次較低,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由於缺乏統一規劃和筦理,陝西省鄉村旅游沒有形成規模,特色不尟明,無序競爭的情況比較嚴重。?
  2、鄉村旅游資源開發深度不夠?
  陝西省鄉村旅游開發依然停留在檔次低、質量低的層面,與農業發展結合不夠緊密,對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等旅游產品的深層次開發不夠,忽視了對鄉土文化、鄉村民俗等文化內涵的開發利用,導緻這一產業缺乏獨具特色的休閑項目和拳頭產品,缺少“只此一傢”的獨特之處和濃鬱的農傢特色,不能滿足群眾對鄉村旅游的期待。?
  3、基礎設施及環境建設滯後?
  噹前,制約陝西省鄉村旅游發展的最大問題是基礎設施落後。首先,鄉村建設基本上停留在自然、自發狀態,缺乏統一規劃和要求,街道、道路標識牌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導緻旅游者在有些地區因看不到路標而找不到目的地,也有些地方駕車行走艱難。其次,鄉村的客房衛生條件差 ,尤其是廚房和廁所的衛生條件與國傢標准相差甚遠。鄉村旅游經營者將眼前利益看得過重,只顧眼前湊合接待,沒能很好地攷慮將基礎設施改善後將會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更沒有攷慮如何將鄉村旅游持續地發展下去。
  4、鄉村旅游筦理人才欠缺?
  鄉村旅游接待點的筦理隊伍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缺乏高水平的筦理人才和經營人才,一般從業人員也因為缺乏培訓而服務不規範、不到位,標准不統一,相關部門對行業的筦理指導也還沒有完全到位,這也影響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許多經營者對鄉村旅游的特點認識不足,不懂得如何去鉆研相關業務,不懂得去揣摩旅游者的心理,錯誤地認為旅游者看見了美麗的自然景觀就行了。正是這種錯誤的思想使從業人員根本就沒有鉆研和壆習知識的慾望,導緻從業人員旅游業務知識貧乏。?

                          作者:杜小军 柳新华 刘良忠

  摘要:实现商品的高效运输是推动商贸繁荣的重要环节,渤海通道降低了商品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推动了地区商贸经济的发展。渤海通道的建立形成了新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弱化了环渤海区域的行政壁垒,便利了区域商品的自由流通 ,推动了南北经贸的繁荣,加强了东北亚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发展。
  关键词:跨海通道;商品贸易;积极作用

  Abstract:The realization of efficient transport of goods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promote business prosperity. The Bohai Sea channel reduces the costs of circulation , improves circulation efficiency and promot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rade .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ohai Sea channel forms a new North-South traffic artery, weakens the administrative barriers in Ring-Bohai Sea regions, facilitates the free flow of regional goods, promotes North-South trade prosperity, strengthens North-East Asia region′s economic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Key words:cross-sea channel; merchandise trade ; active role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为代表的跨海通道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也将跨海通道的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其中大连到烟台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引人注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修建将使得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以及东北亚地区区域联系更为密切,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人、财、物的流动更加迅速和庞大,为我国商品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渤海通道对商品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渤海通道缩短了区域的时空距离,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对形成环渤海地区统一生产要素市场创造了条件
  1 .环渤海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尽管环渤海地区被称为继珠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成为中国发展的“引擎”,由于渤海海峡的天然屏障,环渤海经济圈被分为京津冀、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三大板块”,三大板块以各自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为依托,逐步发展为“三足鼎立”的“诸侯经济”态势。目前,在行政分割的五个省市之间区域合作机制缺乏,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对接不足等原因,相互之间竞争多而合作少。
  从环渤海各个地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分工结构来看,该区域在项目安排上呈现雷同现象,各省市在产业上追求大而全,导致产业结构明显趋同。也正是这种区域经济的重复建设,区际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不明显,相互间的贸易需求较弱,使得地区保护主义盛行,地区行政壁垒较多,市场分割严重,最终结果是相互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投资等现象严重,商品等生产要素流动不畅,造成了资源、效率的巨大浪费,导致大量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造成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2.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将推动环渤海区域一体化进程,实现商品的自由流通。跨海通道的建成打破了原有的区域限制 ,通过“点效应”将原先两个联系很少的区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快了资源的市场配置和产业的整合,便利了资源共享,促进了区域产业整体效能和综合效益提升。
  (1)“点”效应的形成。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直接连接隔海相望的大连和烟台,使得同三高速实现全线贯通,通道继续向北延伸贯通营口、鞍山和沈阳,向南延伸联通威海和青岛,这些“点”形成新一轮的发展极,表现出极强的集聚效应,吸引资本、人员、技术、产业等进入这些区域。
  (2)“轴”效应的形成。随着“点”效应辐射范围的逐步扩大,“点”之间逐步形成组合倍数效应的以这条通道为主轴线的“轴”,这个轴线的交通量逐步增大,经济效率逐步提高,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和时间价值。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形成了以沈阳-大连-烟台-青岛为轴线的交通大动脉,同时实现了沿海交通大动脉与内陆地区的衔接,使众多的内陆区域有了一个更加便捷、畅通的出海口,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物流、客流,这样就要求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的支撑,从而拉动和创造交通需求,诱导新的交通网络的发展,形成依托此轴线的新的交通轴。
  (3)“点-轴-圈” 综合集成效应的形成。即为多个“点-轴”型系统的组合所形成的综合效应。表现为在辽宁省以沈阳为“点”向西南发展,以京哈铁路、京沈铁路为依托 ,形成沈阳-锦州-葫芦岛-秦皇岛的轴线,在西边与京津冀相接;在山东省以黄烟铁路、胶济铁路、威乌高速、青岛-银川高速为依托,以烟台、青岛为“点”横向发展,形成烟台-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的发展轴线,向北与京津冀相通。这两个轴线继续纵向、横向的集聚、辐射、发展,与沈阳-大连-烟台-青岛轴线一起形成一个有多个发展极协同作用的“交通圈”。 逐步形成的四通八达的一体化交通网络,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快速、高效,物流、人流更加自由、加速运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更加突出。随着“交通圈”的逐步发展,最终达到一种产业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一体化的环渤海“经济圈”, 逐步消除地区间的行政壁垒,实现劳动力、资本、技术的配置在整个区域逐渐发展为由市场来主导,在区域内部更加自由、合理的流动,逐步形成统一的劳动力、资本、技术市场。
  (二)实现南北贯通,缓冲了南北运输压力,使南北商品流通更加快速便捷
  目前,就全国范围的铁路网来看 ,交通运输线都是超负荷运载,运输能力与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严重的制约着物流、人流的快捷运转,成为社会的瓶颈。就渤海海峡两岸的铁路交通网来看,进出关交通运输“瓶颈”问题突出。虽然东北是我国铁路运输最发达、路网最密集的地区 ,渤海海峡北岸布有京沈线、京锦线、京通线和哈大线,但直接进出东北的铁路通道只有一个出口-山海关。由于山海关是连接关内和关外的唯一陆上铁路通道,通过能力十分有限。这样的地理位置和封闭的环境 ,直接阻碍了信息、资金、技术、产品、资源等市场要素的南北流动,对东北经济的发展的制约是不争的事实。渤海南岸只有一条蓝烟线――胶济线,运能只有1 000-2 000万吨左右,使得山海关的南北运输线成“葫芦”状,“瓶颈”制约明显,这种局面使得南北运输不堪重负,致使更多的物流、人流分流到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上来。


阅读(9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