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04815
  • 博文数量: 506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460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4-19 11:3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506)

文章存档

2013年(506)

我的朋友

分类: 程序设计

2013-05-08 13:42:58

  摘 要:数字城市规划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规划理念和方法,具有全新的规划理念、规划内容和规划方法。该文从数字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出发,阐释了数字城市规划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并总结了我国数字城市规划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数字城市;数字规划;数字城市规划;实践策略
  
    随着“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数字城市”(Digital City)概念的提出和相关技术的逐步完善,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技术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如何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更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优化配置城市资源,适应信息化社会和数字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在未来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管理中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提高城市规划行业的科技含量,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要求。数字城市规划的规划理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深入地研究数字城市规划及其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数字的相关概念
  
  1 .1数字城市
  Al.Gore在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之后,又于1998年9月提出了“数字化舒适社区建设”,即“数字城市”建设的建议。“数字城市”概念是新兴的,具有非常广泛的内涵,目前各类有关数字城市的叫法名目众多,有“数码城市”、“信息城市”、“信息港”等等,这些名称从不同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对“数字城市”进行认识和理解,侧重点有所不同。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数字城市仍然还是一个正在发展和演变的概念。其战略目标是实现城市各种数据的整合,并便于共享和容易使用。数字城市的建立,使城市规划所需要的一切信息通过数字技术表现出来,城市规划和管理人员能够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城市各类信息,从更大、更广的范围研究和探讨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数字城市提供的多种分析手段和模型,对城市现象进行更多的定量,从而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1.2数字规划
  数字规划是以数字化的手段来实现对社会空间资源的有效配制与合理安排,是一种可持续的、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有效手段,它涵盖社会生活空间的每个方面。简单地说,数字规划就是在全数字化的环境下完成社会发展及其规划的所有任务。
  如同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龙头一样,数字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也必将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数字规划时代的到来 ,必将促进现代城市规划的深刻变革 ,也给现代城市规划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数字城市规划的内涵和特征
  
  2 .1数字城市规划的内涵
  数字城市规划(DigitalUrbanPlanning)是传统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与以GIS为代表的相结合的产物,面向规划与管理的全过程。数字城市规划就是将数字化的技术手段运用到城市规划的规划编制、规划审批和规划实施等环节中,为规划提供所需的数据、模型、优化的方案和对未来环境的虚拟表现,实现物质、社会、环境空间一体化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安排。
  数字城市规划不是城市规划要素、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过程的简单数字化,而是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构建数字城市规划体系将是一个复杂的。一般说来,数字城市规划体系包括技术支撑体系、数字规划信息和应用开发系统等方面。
  2.2数字城市规划的特征
  作为数字城市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数字城市规划是数字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的实施和发展牵涉到整个数字城市的战略部署,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构建数字城市规划体系中,规划的系统性特征是必须首要考虑的,一般说来 ,该系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信息的完整性、支撑技术的多样性、系统功能的完备性等三个方面。
  信息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基础地理数据、规划宝典等信息的完整上。这些信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数字城市规划的系统平台上,需要动态更新、不断扩充完善。支撑技术的多样性体现了技术的优势,技术的优势决定了规划系统自身的质量状况。在数字城市规划系统中,所包含的技术是广泛的 ,具体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辅助与遥感技术(RS)、CAD、DEM、虚拟现实技术(VR)、数据库技术、空间分析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合理结合支撑着整个体系的正常运转。同时,这些支撑技术自身不断发展完善,使体系更为完善。系统功能的完备性表明系统的服务项目的多样性,其功能越完备,服务质量也越能得到满足。
  
  3.我国数字城市规划的实践策略探析
  
  3.1我国数字城市规划的实践表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应用,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城市数字规划时代的到来使规划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挑战。

  摘要:2007年后,房地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逐渐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地方政府、开发商、购房者以及商业银行掀起了一股炒房热潮,在金融危机时下,房地产热仍无降温之势,这与各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密切相关。
  关键词:理性选择;房地产热;利益主体
  一、房地产的发展与“房地产热”兴起
  
   房地产业发端于沿海城市,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各地资金大量涌入广东等沿海城市形成“泡沫经济”。1993年。国务院紧缩银根,进行宏观调控,使房地产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至1998年国家停止福利分房,房地产业的热潮才再度被掀起,2000年下半年起在的推进下。各地房地产业空前繁荣起来,2003年进入调控期 。2007年底,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售价同比上涨达到10.5%。多年来房价上涨幅度首破两位数记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政府压制不住房价的上涨,并且由高房价引起的社会不满及潜藏的危机已经逐渐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此,笔者将从社会学角度来对房地产热中各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行为进行分析。
  
  二、“房地产热”中多利益主体的理性角逐
  
  1.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理性选择。房地产的带动了地方的快速发展,个别地方的土地收入甚至占到了地方收入的30%,各级政府从土地转让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采用“圈地”、“炒地”、“造势”,使得“房地产热”愈演愈烈。
  2.房地产开发商无疑是这股热潮中最大的获益者,这一点从每年的各种财富评比中房地产商所占比重便可知,房子的预期强需求和垄断特性,使得理性房地产开发商为赚取利润而“给房地产添油加柴”。
  3.购房者对自身经济利益的理性盘算。置房多套,导致不理性投资和投机行为的增加,加速了房价上扬势头。
  此外,还有两头兼利的商业银行为“房地产热”推波助澜。
  
  三、房地产热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分析
  
  1.地方政府为“房地产热”铺好温床
  政府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其具体行政行为是多样化的。在地方政府作用于房地产行业的具体行为中。最为显著的莫过于地方政府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要而选择的各种经济理性行为。
  作为理性的地方政府热衷的行为必然取决于政府的整体利益――政绩 。每一届地方政府的政绩是什么?这一点,从现行的人事考核机制上不难看出 ,是快速增长的GDP,是完备的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公共设施,是建设有高档写字楼和住宅小区的现代化城市等,后者需要资金支持,前者需要创造。
  因此寻找能快速升值的财源成为地方政府最为迫切的任务,一方面,房地产也能为地方政府创造大量的税收;另一方面,房地产业能给地方政府带来客观的出让土地收益。在利益的驱使下,“圈地”、“炒地”、“造市”便成了理性的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


阅读(13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