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17154
  • 博文数量: 506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460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4-19 11:3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506)

文章存档

2013年(506)

我的朋友

分类: 程序设计

2013-05-07 20:46:11

  【论文关键词】兵团;供销合作社;战略变革 
  【论文摘要】新疆兵团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服务“三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兵团供销合作社系统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了兵团落实国家的惠农和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建设,本文将以此为突破口,重点探索兵团供销合作社战略变革之路。首先完善兵团供销合作体利;其次完善服务职能;再次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1991年5月兵团供销合作总公司和师(局)供销合作公司相继成立。兵团供销合作社取得很大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了兵团落实国家的惠农政策和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建设,本文就将以此为突破口,重点探索兵团供销合作社战略变革之路。 
   
  一、兵团供销合作社发展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供销合作社的认识存在误区 
  对供销合作社是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地位、职能认识模糊,将供销合作社视同为一般的商贸流通企业。对“社企分开”是社企职能分开认识存在错误,认为就是将供销合作社与所属企业彻底分割;认为 “合作制”是旧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销合作社可有可无 ,认为供销合作社可以撤并,其资产和企业可以随意划转和调离。 
  2、兵团供销合作社(总公司)变为兵团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权属单位,存在职能与资产分离的问题 
  兵团供销合作社作为全国供销总社的社员社,供销合作总公司和各直属企业均在工商管理部门单独注册。对棉麻、农资等直属企业履行出资人代表和实行资产管理、经营管理职能。而兵、师供销合作社的资产和企业由国资公司“归大类”管理,国资公司利用供销合作社资产也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其实这是属于重复注册。虽然利用了供销合作社资产,但存在行业管理不顺。国资公司不能把供销合作社系统的行业管理列入议事日程,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基层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兵、师、团现代流通经营服务网络,发挥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和农副产品购销主渠道作用等方面,难以合理有效地利用供销合作社资产,行业管理职能难以到位。 
  3、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兵、师两级供销合作社的机构编制分别由两级编办管理。供销合作社的领导分别由两级组织部选任。供销合作公司的领导有的由国资公司聘任、有的由组织部选任。申报行业项目直对全国供销总社,投资规划项目直对发改委,党委、组织、社保、工会、团委直对兵团。兵团的财务和统计单位中取消了“兵团供销合作社(总公司)”的户头,供销合作社系统行业财务统计报表缺报、漏报或不报的问题存在多年。 
  4、组织体系不完整,落实国家政策存在困难 
  由于兵、师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不完整,对上不能与全国供销总社的行业窗口承接,对下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为“三农”服务、为新型团场建设服务的载体和平台。 
   
  二、 供销合作社战略变革探索 
   
  1、完善和理顺兵团供销合作社体制 
  根据全国供销总社和全国各省供销合作社统一、通行做法,考虑到兵团的特殊体制和实际情况,适应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需要,当前兵、师加快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事业性质、自收自支、委托管理、企业运作、健全网络、服务“三农”。 
  (1)兵、师供销合作社定性为事业单位。兵、师两级供销合作社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兵、师两级供销合作社在兵、师两级供销合作总公司挂牌,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2)兵、师供销合作社所需费用实行自收自支。兵、师两级供销合作社所需费用由兵、师两级供销合作总公司承担,实行自收自支。 
  (3)兵、师供销合作总公司的国有资产实行委托管理。兵、师两级国资委委托兵、师供销合作总公司对棉麻公司、农资公司等企业所属的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兵、师两级供销合作总公司实行企业运作,接受本级国资委的监督管理,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  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势在必行;
  (4)兵、师供销合作社要健全经营服务网络。重点是建立健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农副产品销售三大服务体系,加大经营网络建设,提高经营网络的服务功能,参与农业产业化、推进经营连锁化,组建综合服务社、发展专业合作社,完善农资配送连锁店、创建日用品连锁便民店。 
  (5)兵、师供销合作社要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 。“三农”工作是兵团全局的重中之重。要围绕农业发展、团场建设、农工增收的新需求,不断开辟新的市场,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兵团“三农”事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由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的单一形式逐步向多元化转变,商业银行结构呈现出三个层次:一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二是跨区域的股份制银行,如交通、民生、招商、深发展、浦发展、广发展、华夏、光大、兴业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独资的中信实业银行;三是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开放20多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功地从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的第一年,中国入世历经15年漫长谈判,也终于得以成功。不难预见,在未来数年、数十年的时间内,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更为开放的外向型时代,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内化,中国的市场环境将更为复杂多样。金融业所代表的,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银行业无疑又在整个金融行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在互动作用下,国民经济体系的巨大变化,市场经营环境的改变,自然也会给这一支柱行业带来重大影响,有机遇也有挑战,有推动也有冲击,最终必将从深层次上促进银行业的蓬勃发展。在这里,笔者就当前市场经营环境来探讨城市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

  一、当前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经营环境

  1.国家调控宏观经济,银行经营风险增大

  ①国家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根本性改变,银行业原有的经营优势逐步丧失。从我国国内的经济环境来看,随着改革的推进和深化,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在市场供求结构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由供给制约转向需求制约,经济波动的周期也由计划周期转向商业周期。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销售困难,国有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国民经济生活中的系统性风险增大,开始逐步进入高增长之后的大调整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结构和效益有待改善,社会平均利润率降低,这都将深刻地影响到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方式和盈利能力,使城市商业银行原有的经营优势逐步丧失。

  ②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到位,国内金融环境暂时陷入萧条。一方面,受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因素影响,1990年代末,我国市场物价曾连续几年出现负增长,对企业生产发展、经济效益和投资信心都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致使我国金融运行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紧缩现象。通货紧缩对商业银行的直接影响就是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速偏低和金融深化过程放慢,这导致银行负债业务资金来源减少。具体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惜贷和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派生存款减少,给城市商业银行存款负债业务的增长带来较大阻力;二是大中型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企业改革滞后、效益低下且负债率较高,使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累积的不良资产总额迅速攀升,有的银行甚至已经接近国有商业银行水平。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储蓄存款所占比例很小,资金来源稳定性差,通货紧缩更加大了其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为启动内需和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如2001年起对储蓄收入征收20%的利息税。从宏观上来看,这一政策的确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储蓄存款增长率明显回落 ,社会经济也有了新的起色,然而在微观上却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其直接表现就是储蓄存款增幅急剧下降,有的甚至在存款总额上也出现了负增长。这部分稳定性较好的存款减少,既给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匹配带来了很大难度,也对其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加入WTO,业界竞争日趋激烈

  ①金融业对外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开始竞争国内市场。长期以来 ,银行业在缺少竞争的情况下导致服务产品单一,服务质量较差,政府不得不设置大量壁垒,以分隔内外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的外资银行无疑对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构成了极大威胁。面对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浪潮,银行业面临着日益增强的竞争压力,从目前已经对外开放的长江、珠江的实践情况来看,外资银行的引进已经给当地的城市银行业带来了冲击,其主要表现在:市场份额下降,中间业务量减少,大批业务骨干和优质客户群流失,“南京爱立信投奔花旗银行事件”就是一个实例。此外,从世界金融发展的态势来看,与经济全球化伴随而至的金融一体化 ,辅之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银行业务都提出了挑战,金融业未来将面临着国际化、市场化和知识化的三大发展趋势。就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国际化意味着其要面对国内大商业银行和发达国家跨国银行的双重竞争;市场化则意味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城市商业银行将失去政府在业务、地域等方面的保护;知识化虽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但对城市商业银行却可能意味着经营成本、融资成本的扩大,因为其资金实力能否支撑设备的更新与网络的维持是一个问题。

  ②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国内竞争加剧。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并非是在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后才产生的,其实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我国政府对金融业进行深化改革时便已经开始,只不过一则遵循的是潜移默化渐进式发展模式,另一则又都是国内企业,因而并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事实上就算是在入世五年后,我国金融市场完全对外开放,外资银行也可能会因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 ,只能在某些领域内(如信用卡)与国内各商业银行展开厮杀,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竞争只可能发生在国内各商业银行之间。随着国内外市场经营环境的改变,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市场定位重新部署战略,城市商业银行来自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也将越来越明显。首先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传统的大宗业务绝大部分仍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办理。如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级企业集团(部委)结算往来、事业经费拨付等基本仍由指定银行办理。资金的趋利性原则在计划指令和政策干预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市场竞争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同时,由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快改革转轨步伐,并将业务发展中心转移到中心城市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使平均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开拓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且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重点被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领域,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优势和网点优势相比,明显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竞争的结果必将导致城市商业银行在利润和收益上付出代价。其次是跨区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承担着四大国有独资银行所不具有的生存发展压力,因而从一开始就注重按照标准的管理运营模式确立内部管理机制、规范企业行为,基本上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结构,产权清晰,制约力强。它们虽然没有政府补贴,但不承担国家政策性贷款业务,很少有政府干预,在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生存发展的行为目标指引下,管理严密、机制灵活、经营规范、服务完善,利用竞争手段开拓市场,其行为特征的市场化和竞争性远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甚。中国银行业的并购重组行为也首先出现在这些银行之间。如1996年广东发展银行收并中银信托投资公司,1999年3月中国光大银行整体收购原有银行29个分支行的137家营业网点。这些都表明区域性银行通过克服自身所处的不利境况,初步打破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高度垄断的状态,并以优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确立了竞争优势 。

  ③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政策环境日趋严格。第一,国家利率连续下调和财税制度改革,使银行利润空间缩小。1993年7月到2002年3月不足十年的时间里,央行连续八次下调利率,而且从我国新发行的国债利率低于银行利率的情况来看,在近期内央行极可能将继续下调利率。由于我国金融产品的单一现状,银行的主营收入是存贷利差,利率的迅速走低致使存贷利差明显缩小,银行失去了高利润收入的政策空间。此外,金融新政策出台,使金融业利润趋于平均化;而财税新政策的施行,包括“坏”或“呆”帐准备金提取办法的改革和税率结构的调整,又进一步压缩了银行业的利润空间,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形势日益严峻。第二,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银行资金与用户大量分流。近年来,为促进资本市场的成熟与完善,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三类企业、投资机构、保险公司和个人投资者入市 ,这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大大分流了银行的资金来源,特别是保险资金入市后,对银行的资金来源和经营管理影响巨大;二是分流了银行的优质客户,一些公司直接通过一级或二级市场筹资后,其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明显削弱,而这些企业通常是效益较好且具有发展前景的客户,这部分客户的分流和退出,使得银行贷款客户资质相对下降。尽管这种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条件下,其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冲击要远远大于国有银行。可以预见 ,随着开放基金的推出,其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更大。第三,国家对银行监管力度加大,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一方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金融安全防范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我国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更引起了央行的注意,出于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安全的考虑,中国人民银行全方位加大了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担保法》、《票据法》的颁布实施以及一系列专门的法规性措施的出台,都表明了金融当局对商业银行业务监管日益加强和规范。但由于现行法规在很大程度上过于粗略,以及政策执行本身存在随意性与模糊性,又制约了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在公平、有序、健康的原则下拓展。其最直接表现在产品品种和网点的设置上,现行政策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使城市商业银行的政策优势已经基本丧失,在市场份额较低的条件下,造成其经营困难和优势下滑,陷入不利的竞争地位。

  二、对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争取上市筹资,提高资本充足率

  银行企业与传统的企业不同,它的发展往往是通过资本金的增加来扩大规模进而提高效益。银行最大的无形资产是“信用”,银行最大的风险是经营风险,而风险是大是小,信用度是高是低,关键要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核心资本的充足率至少应达到4%.从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状况来看,虽然远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好,但与发达国家的银行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提高资本充足率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而与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不同,由于种种原因,国家不可能对城市商业银行注入太多的资金,因此 ,争取上市成了其提高资本充足率、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关键和不得不走的一招棋。从已经成功上市的我国四个股份制银行深、浦发展、民生和招商银行的情况来看,上市后其资本充足率得到了跨越式的增长。如深发展,2001年底和2002年上半年资本充足率分别为20.72%和18.96%;而浦发展,1999年11月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资本充足率即从不足8%大幅跃至19%,远远超出了《巴塞尔协议》中规定的8%的标准。


阅读(22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