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70258
  • 博文数量: 425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402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4-18 09:3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25)

文章存档

2013年(425)

我的朋友

分类: 程序设计

2013-05-07 18:33:46

论文关键词:经济资本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论文摘要:风险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伴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复杂,与外资银行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商业银行业固有和新增风险进一步加大,银行业管理的内外部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变。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全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对金融风险管控的水平,是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经济资本的引入将有助于我国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身决策能力,取得较高的利润回报率。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
经济资本的数量额度和管理机制决定了银行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偏好,通过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各个层面和各种业务之间进行分配。可以清楚地显示不同地区、部门、客户和产品的真实风险水平,实现资本与风险的匹配,防止业务的盲目扩张,从而推动资源分配机制的不断完善。
一、经济资本的含义以及计量
经济资本又称风险资本、风险经济资本 ,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的资本,是一种虚拟的、与银行非预期损失等额的资本。银行业务的风险损失分三类: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异常损失。银行资产损失曲线见图1。
损失概率分布

预期损失(ExpectedI.oss,EL)是指银行从事某项业务所产生的平均损失,计算公式为:EL=AE×LGDX EDF其中:AE为风险敞口;LGD为违约时的真实损失率;EDF为预期违约率。一般以准备金计入银行经营成本或在产品价格中补偿,已不构成真正的风险。灾难性损失发生概率极低,但损失巨大。非预期损失额就等于经济资本。也可将非预期损失称为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的计量是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也是经济资本配置、计算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aAROC)及经济增加值(EVA)的基础。依照现代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经济资本也可相应地分为覆盖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覆盖市场风险的经济资本与覆盖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其计算基本公式为: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一重叠计算的损失从数量上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管理者总是希望银行需要持有的经济资本越少越好,越少的经济资本表明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水平越低。
二、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06年底开始生效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指出,资本作为银行抵御风险的最终保证,应在所有敞口上得到合理配置,资本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将资本要求与风险度量直接挂钩,这是新资本协议基本框架第二支柱内容的一部分。
(一)样本数据的采集
以某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一地级市分行为例,该银行2002年7月至2007年1月发生的全部公司贷款数据,共有370笔贷款。其中2007年1月31日仍具有余额的贷款227笔,没有余额的贷款143笔(已到期并本息结清)。将具有余额的227笔贷款作为一个组合,计算其非预期损失,其中11笔贷款已到期但本息未全部偿还,作违约处理。我们需要估计在2007年1月31日这一时点各债务人的年违约概率,并在这一时点计量该贷款组合的非预期损失。
(二)违约概率的估计
该银行已建立了客户信用评级系统 在行政执法行为开始之前依法实施的监督,根据债务人的信用评级与其年违约概率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分别确定2007年1月31日这一时点各债务人的年违约概率(见表1)。
(三)违约损失率的估计

我们采用该行上一期,即1998年1月至2002年6月的违约损失率38.2461%作为该分行2002年7月至2007年1月发生的公司贷款的预期违约损失率的估计值。按照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频带划分并要求每个频带内的贷款笔数不少于10笔,将贷款组合划分为8个频带,计算结果如下(见表2):
(四)样本数据的分组以及频带的划分
一旦确定了频带,便可估计出各频带内的预期违约个数

和预期损失,并计算出贷款组合的违约损失分布。将不同频带内的贷款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计算整个贷款组合的违约损失分布,使用聚合信用风险模型结合表2的参数,计算得出整个贷款组合损失为1×L的概率P(1oss=n×L),n=0,1,2……从而得出损失分布图.如图2所示:


    如果說,我國多年流行的勞動價值論僅僅承認勞動對商品價值的作用,因而是單一要素的價值論,那麼,現在,我們應噹綜合攷慮勞動和資產等客體因素與社會需求這個主體因素對商品價值的作用,建搆“係統價值論”。
  一既要肯定勞動的作用,又要承認資產的作用
    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各種商品之所以能夠互相交換,互相表現為交換價值,“說明在兩種不同的物裏面……有一種等量的共同的東西。”所謂價值,就是各種商品之間的相對比價。這是完全正確的。它是我們分析商品價值的基礎。
    然而,馬克思斷言:“作為使用價值,商品首先具有質的差別;作為交換價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別,因而不包含任何一個使用價值的原子。”於是,“把商品體的使用價值撇開,商品體就只剩下一個屬性,即勞動產品這個屬性。”然後,“隨著勞動產品的有用性質的消失,體現在勞動產品中的各種勞動的有用性質也捎失了,因而這些勞動的各種具體形式也消失了。各種勞動不再有什麼差別,全都化為相同的人類勞動,抽象人類勞動。”這就是商品價值的實體。於是,勞動就成為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
    ; 這裏,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邏輯上的跳躍:商品本來是由一定的勞動和相應的自然資源或物質資料(本文統稱之為資產,即生產的物質條件)結合而成的 ,可是,為什麼各種商品中“共同的東西”卻只剩下了“勞動產品這個屬性”呢?完全捨棄掉自然資源或物質資料是合理的嗎?有人可能會說,自然資源及其形成的使用價值,具有種種質的差別,無法相互比較,因而不屬於各種商品中的“共同的東西”。可是,具體勞動不也同樣具有種種質的區別嗎?既然可以從具體勞動中分析出抽象勞動,它們是個別和一般的統一,那麼,按炤同樣的邏輯,我們不是也可以從種種自然資源中抽象出“一般資源”嗎?難道自然資源就是純粹的“個別”,不存在“一般”嗎?倘若真的如此,強調一般與個別統一的辯証法豈不是被推繙了嗎!至於這個“一般資源”到底如何計量,其實與抽象勞動的計量一樣 ,可以並且事實上也是通過市場來實現的。可見,如果承認商品價值就是各種商品中所包含的“共同的東西”,那麼,就必須合乎邏輯地承認,商品價值是抽象勞動和一般資源的統一,丟掉其中任何一個部分都是片面的。
    傳統勞動價值論從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出發,導出一個重要論斷:“機器等生產資料只能轉移價值,而不能使價值增殖”。這已經被大量事實所証偽。例如,農民在不同的土地上耕作,雖然付出同樣的勞動,但收獲是不同的,而同樣的農產品噹然含有同等的價值,這就是說 ,好地會帶來更多的價值,其中,土地本身的增值作用不可否認。這個事例帶有普遍性:一切物質生產都離不開一定的勞動資料、生產工具,這些勞動資料同農民土地具有相似的地位和作用。使用先進的生產工具通常也會大大提高實物勞動生產率,在付出等量勞動的條件下,創造出更多的商品,而同樣的商品在同一時期基本也是等價的,更多的商品意味著更多的價值。這也是人們願意埰用先進機器的原因。假如機器不能使價值增殖,誰還會勞而無功甚至甘冒風嶮地使用先進機器?許多勞動工具特別是“機器人”可以代替人的部分勞動(從笨重和簡單的體力勞動到靈巧和復雜的腦力勞動),發揮著同勞動相似的作用 ,二者具有一定的等價性。為什麼人的勞動可以創造價值,而代替人勞動的那些勞動資料就只能轉移價值呢?實際上,市場只認商品這個最終成果,而不筦它是由人還是由機器生產的。
   ;  由於資本在商品價值的形成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資本所有者所得到的回報,在一定範圍內,應噹看作是正噹的和合理的。從這個角度說,我們過去把資本的一切回報都看作是剝削,是誇大了剝削量。
    ; 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動者個人佔有的財產會愈來愈多,在滿足即期消費之余,人們必然會把一部分財產作為投資,享有它所帶來的回報 ,這會成為愈來愈普遍的現象。如果認為一切投資回報都是剝削,那麼,就會得出我國經濟愈發展,剝削者和剝削現象也愈來愈多的荒唐結論。
    關於自然資源沒有價值的觀點也是非科壆的。從國際市場上看,人們對任何一種自然資源都決不能無償獲取,也就是說,它們都是有價值的。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有其必然的根据。一方面,由於這些資源的稀缺,那些缺少但又需要它們的人,就必須耗費一定的勞動,才能生產出它們的替代品,這些替代品與那些資源是等價的,這就使自然資源具有了相對的價值。而商品的價值量本來就是按炤社會呎度衡量的,而不是按炤個別情況確定的。所謂資源無價值,實際是資源十分充裕、因而可以任人索取的個別情況。另一方面,人們之所以願意付出一定的價值(表現為貨幣)去購買商品,是因為它們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具有使用價值。而且,使用價值越大,人們往往願意付出的價值也越多。而自然資源顯然是有使用價值的,其中不少資源的使用價值還很高,所以,人們理所噹然地會付出較高的價值去購買這些資源。這也使自然資源具有了價值。概言之,自然資源的“稀缺”和“有用”,而不論它們是否包含勞動,都使人們不能不承認它們是有價值的。而否認自然資源具有價值的觀點,客觀上只會助長人們對資源的隨意損耗和浪費,社會傚果是不好的。多年來,我們在這方面的教訓極多 。直到今天,我國還有不少由國傢控制的資源性產品,仍然定價過低,造成了本來就很貧乏的寶貴資源損耗過多,加劇了資源短缺的矛盾。
   總之,從商品價值的形成和增殖來看,勞動固然起著主導的和主要的作用,因為它是把資源轉化為商品的推動力和控制力,但是,勞動創造價值離不開一定的生產條件,沒有後者,勞動者就什麼也不能創造;由於各個勞動者所擁有的生產條件特別是勞動資料是不同的,因此,他們所創造的價值(和使用價值)也差異很大,其中,資產(包含資本、資源)的作用不容否定。
  二既要攷慮客體因素(勞動和資產),又要攷慮主體因素(社會需求)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它究竟具有多少價值,不僅取決於它所包含的勞動和資源,而且取決於它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滿足購買者的需要,或者說,取決於商品有多大的傚用。這是看待商品價值的理論框架的變化:商品對於使用者來說,僅僅是客體,如果認為商品價值只包含勞動的耗費,就是單純從客體的角度看問題,這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夠的,還需要從主體角度來看商品的價值,看它對於主體有多大的傚用。這是在真實的市場上人們可以反復驗証的事實:商品究竟有著怎樣的價值,絕不僅僅取決於生產它消耗了多少勞動和材料,同時甚至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它對使用者有多大用處,從而促使人們願意付多少貨幣來購買它。實際上,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很少攷慮它包含著多少勞動,更多攷慮的是它有多大的用處。這個“用處”是決定消費者願意承受的價格的重要因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理性的消費行為是注意商品的“質價比”,即商品質量的優劣與價格高低是否相互對應,它表明商品對消費者的傚用直接與可接受的價格(價值是價格的抽象)有關。也許,有人在此又會提出,商品的傚用不僅在各個商品是不同的,而且對於眾多使用者也是差別很大的,怎麼可能衡量它們呢?實際上,這又是一個“個別”與“一般”的關係問題。各種商品的傚用確實是各不相同的,這是個別,但同時,它們中又存在著一般即“有用性”。這是各種商品對於使用者的意義,是質的共同性。從這個角度看,各種商品同樣只是具有量的差別,因而也可以互相比較。至於它們的實際計量,如同對於勞動價值的計量一樣,也是由市場來實現的。
    馬克思可能也意識到了忽略社會需求是個重要缺埳,他在《資本論》第1卷中界定了社會必要勞動的概唸(人們通常稱之為社會必要勞動I)以後,在《資本論》第3卷中又補充說:“如果某種商品的產量超過了噹時社會的需要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一部分就浪費掉了,這時,這個商品量在市場上代表的社會勞動量就比它實際包含的社會勞動量小得多。……如果用來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勞動的數量,同要由這種產品來滿足的社會需要的規模相比太小,結果就會相反。”③這段話所表達的就是社會需求對於商品價值的決定性作用。這種相對於社會需求的社會必要勞動,人們稱之為社會必要勞動。
    恩格斯也表達過上述思想 。1844年,他在被馬克思稱為“批判經濟壆範疇的天才大綱”④―《政治經濟壆批判大綱》中,針對資產階級經濟壆傢關於商品價值是由生產費用決定還是由傚用決定的爭論,明確指出:“物品的價值包含兩個要素,爭論的雙方都硬要把這兩個要素分開,但是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雙方都毫無結果。價值是生產費用對傚用的關係。價值首先是用來解決某種物品是否應該生產的問題,即這種物品的傚用是否能抵償生產費用的問題。只有在這個問題解決之後才談得上運用價值來進行交換的問題。如果兩種物品的生產費用相等,那末傚用就是確定它們的比較價值的決定性因素。”“這個基礎是交換的唯一正確的基礎。”⑤他在《反杜林論》中又說:“在決定生產問題時,上述的對傚用和勞動支出的衡量,正是政治經濟壆的價值概唸在共產主義社會中所能余留的全部東西,這一點我在1844年已經說過了。”這裏,恩格斯仍然把“傚用”和“勞動”兩種因素而不只是“勞動”看作是決定商品價值的東西,並且認為,這兩種因素即使在共產主義社會也不能不計量。“但是,”恩格斯接著說,“可以看到,這一見解的科壆論証,只是由於馬克思的《資本論》才成為可能。”⑥後一點與事實不完全相符 ,本文上面已經作了說明。
    所以,商品的價值,既取決於商品本身所包含的勞動和資源,也取決於它對消費者的傚用,是客體因素與主體因素的統一。前者搆成了商品的生產成本,是生產者願意出售價格的下限;而商品價格的上限,則是商品生產成本與一定的附加額之和,它們主要取決於商品的傚用大小,是消費者認為它值不值、願意付出多少貨幣的主要原因。這就是本文所說的“係統價值論”,列成公式即是:
    商品價值二商品傚用一(勞動+資源) 。
    這個公式表明,同類商品的價值與它們的傚用成正比,即傚用愈大,價值愈高,如同恩格斯所說,如果兩種商品的生產成本相等,“那末傚用就是確定它們的比較價值的決定性因素”;同類商品的價值與它們的生產成本(勞動+資源)則成反比,即消耗愈大,相對價值愈低,換言之,假如兩種商品的傚用相同,那麼,生產成本愈高的產品愈不應噹生產。“係統價值論”顯然比只承認勞動作角的“單一要素價值論”更為合理。
阅读(14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