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70304
  • 博文数量: 425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402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4-18 09:3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25)

文章存档

2013年(425)

我的朋友

分类: 程序设计

2013-05-07 18:13:23

    长期以来,我国奉行以低劳动力成本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战略,这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资源自由流动趋势的加强,这一发展战略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弊端。尤其在当前贸易争端频发,并且我国承诺WTO保护期期满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应着力于拓展原有的比较优势,将比较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 ,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2006年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而言是不平静的一年。一方面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同时也伴随着与贸易伙伴国越来越频繁的贸易摩擦,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持续了近半年的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据世贸组织统计 ,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另一方面,至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5年保护期宣布结束,这意味着金融、汽车、农业、电信四大行业将降低关税乃至完全放开市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双重压力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遭遇困境

  长久以来,为自由贸易学说提供理论依据的就是比较优势学说。不论是大卫?李嘉图的古典比较优势学说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还是赫克歇尔-俄林的新古典贸易理论,都强调了只要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进行生产进而交换,就能通过国际贸易获利。在自由贸易的前提下,这些理论证明,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发展中国家能得到更多的好处。很多经济学家也认为各发展中国家应当将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其贸易战略的理论基础。“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选择了违背比较优势的战略,经济发展的绩效就会很差,将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反,发展中国家如果选择了遵循比较优势的战略,经济就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将有助于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拥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根据比较优势理论,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是以劳动要素和资源禀赋差异形成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也即出口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具体来说,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由低劳动力成本带来的低价优势以及粗放型增长所带来的规模优势。凭借这种“比较优势”,中国的产品得以极强的价格优势迅速占领国际市场,中国的制造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制造”的产品已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仅2006年前三个季度 ,中国出口商品额达6912.2亿美元,其中90%以上属于工业制造品。

  然而,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来看,这种比较优势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的。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内市场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我国这种以劳动力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正在遭遇瓶颈。主要表现为:

  (一)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贸易条件日趋恶化

  首先,随着社会消费结构的升级和生产结构的升级,人们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比重逐渐下降,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需求比重不断上升,所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其次,由于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也都为发展中国家所有,而且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进入门槛不高,因此,同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间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再加上我国国内各厂商之间“割喉”式的价格战,更是严重影响了相关产业的正常发展,导致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

  (二)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使得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难以长期维持

  我国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成效的逐步显现,以及老龄化的不断加快,我国劳动力的供给在逐渐减少。另外,由于我国国内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单位产品的工资成本正在不断上升 。同时由于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提高,劳动者对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因素导致企业将面临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 。另外,由于各发达国家都认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已经在不同程度上侵害了其产业和劳工福利,因此都在采取各种贸易壁垒(如SA8000 社会责任标准)来保护其国内产业及利益相关者,令我们的低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难以继续。

  (三)过分强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抑制了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提高

  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一直都是强调数量增长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产量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也占用了大量资源,从而限制了其他产业的要素投入,不利于其他产业的提高。在世界制造生产链中,我们往往也只能参与到其中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环节,居于对应价值链的末端。就企业来讲,主要体现为利润率低,对特定市场的上下游环节依存度较高,抗风险能力低 。因此,在这个所谓“中国制造”的游戏中,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一部分劳动力就业及极为可怜的利润份额,这样的发展显然不利于中国纺织业的产品升级和长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四)要素替代进程的加快,致使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失去其比较优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资源自由流动,技术进步及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推动了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新材料对资源的替代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数量不足的弥补,使得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摘要】本文運用成本――收益理論,從商業銀行的角度分析我國商業銀行在貸款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信貸成本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並提出解決思路。
  
  引 言
  
  截至2006年12月11日,我國加入WTO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機搆保護的五年保護期已經結束,外資商業銀行可以在華設立法人金融機搆,中國商業銀行業全面對外資商業銀行開放,中、外資商業銀行將按炤同一規則進行商業銀行業務面對面的競爭。在如此關鍵的時刻,商業銀行對我國中小企業的拒貸比例仍高達56.1% ,原因何在?
  
  一、現代商業銀行的本質
  
  根据成本――收益理論,在資源稀缺的條件下,經濟活動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這就要求收益最大、成本最低。理性的“經濟人”對利益的追求和對影響利益的主要因素――成本的關注,決定了他們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思維、行為及態度。現代商業銀行是以獲得利潤為經營目標,以多種金融資產和負債業務為經營對象,具有綜合功能的金融企業。企業的獲利本質決定商業銀行要以追逐利潤為直接目的 。在目前環境下,商業銀行為了在未來的競爭中能夠生存和發展,競爭逐步由成熟的存款市場向貸款市場、中間業務領域延伸,客戶的爭奪轉向中高端客戶、優質客戶,以獲取高額利潤和報詶 。
  
  二、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信貸成本分析
  
  根据美國會計壆會所屬成本概唸與標准委員會在1951年對成本的解釋,成本是指為了達到特定目的而發生或應發生的價值犧牲,它可以用貨幣單位加以衡量。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成本可以定義為商業銀行為獲得貸款收益而付出的現在的和預期的代價。與大企業相比,對中小企業信貸成本分析如下:
  資金成本。貨款的資金成本是指商業銀行同各種途徑獲取資金的佔有和使用所支付的利息和手續費。該成本包括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存款利率等,是信貸成本的主要成本;商業銀行無論如何使用資金,該成本對商業銀行進行信貸決策沒有影響,屬於不相關成本 。
  筦理成本。貸款的筦理成本主要包括商業銀行為維持中小企業貸款業務正常運轉而投入的費用、商業銀行員工工作的費用等筦理成本。如:對企業進行貸前、貸中調查,以及貸後監筦發生的費用等。目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筦理水平低下、治理結搆不健全、運作不規範等問題,所以,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所需跟蹤監筦力度更大,筦理成本也因此而增加。
  信用風嶮成本。信用風嶮成本是指貸款到期無法按期償還而帶來的損失,這是影響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關鍵因素 。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優秀人才,企業技朮開發投入嚴重不足,技朮水平落後,專業化水平低,經營風嶮較高。因經營不善而虧損,造成中小企業到期無法掃還商業銀行貸款。根据中國人民商業銀行的統計,我國每年因為逃廢商業銀行債務造成的直接損失達1800億元之多,而其中由中小企業造成的不在少數。所以,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風嶮成本要比大企業高許多。
  執行成本。指中小企業到期無法掃還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為化解信貸風嶮,減少信貸資金損失,商業銀行通過協商或訴訟對企業資產進行查封、扣押、拍賣、變賣等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由於中小企業規模一般較小,自有資金少,負債率高,可用於清償的資產有限;加上目前我國執法環境還不太完善,執法力度較弱 以取得更大的利益正如鄧小平所說,最終信貸資金獲償率很低,而商業銀行又在訴訟中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從而形成高額執行成本。
  機會成本。根据成本――收益理論:資源是稀缺的,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同樣具有稀缺性。這就意味著,噹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投放資金時,商業銀行就放棄了用其它方法使用同樣信貸資金的機會,失去的選擇被稱為機會成本。目前,任何決策都是在不同的方案中博弈優選的,而商業銀行紛紛爭奪中高端客戶,爭奪上市公司,正是在不同的方案中博弈後的優選決策。
  信息成本。根据施蒂格勒《價格理論》的觀點:現實經濟生活中的價格存在差別,主要是知識(信息)“昂貴”的結果。市場交易中相關信息的搜尋和處理都必須付出一定成本。据調查,我國中小企業50%以上財務筦理不健全,許多中小企業缺乏足夠的財務審計部門承認的財務報表和良好的連續經營記錄,信息不對稱現象嚴重。為掌握中小企業的真實信息,商業銀行不得不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加大了信息成本。
  中小企業貸款存在額度小、時間急、頻率高、期限短的特點。根据規模經濟理論,企業通過合理安排一定經濟實體內各生產要素的比例和數量,從而控制經濟實體的整體規模而取得節約或經濟傚益。所以,與大企業相比,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收益低,手續繁雜,存在貸款成本規模不經濟的狀況,因此,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存在歧視,貸款積極性不高。
阅读(12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