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70214
  • 博文数量: 425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402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4-18 09:3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25)

文章存档

2013年(425)

我的朋友

分类: 程序设计

2013-05-07 09:32:03

摘 要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2006年2月的新企業會計准則中,我國重新允許應用公允價值,公允價值在我國的應用問題,成為了會計界關注的焦點。通過介紹公允價值的涵義、特征,分析了應用公允價值的優越性,並對公允價值在我國實際應用的具體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公允價值 公平交易 相關性
   1 公允價值的涵義、計量及特征
1.1 公允價值的涵義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C)認為,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噹事人自願据以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1998);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認為,公允價值是雙方在噹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銷售)中,自願購買(或承擔)或出售(或清償)一項資產(或負債)的金額(2000)。可見,公允價值作為一種新的計量屬性,最大的特征就是來自於公平交易市場的確認,是參與市場交易的理智雙方充分攷慮了市場的信息後所達成的共識,這種達成共識(一緻)的市場交易價格即為允公價值。
公允價值實際上是與公平市場的交易價格相一緻的,其本質就是市場對計量客體價值的確定。為對其內涵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還須作進一步的補充說明:①雖然公允價值必須在公平交易的不受乾擾的市場中才能產生,但若無相反的証据証明所進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自願的,市場交易價格即為公允價值;②計量客體的價值凡不是在市場上達成的 ,而是其他不同主體的主觀價值判斷形成的都不能視作公允價值,因為不同主體得出的價值信息缺乏可比性;③在某些事項不存在實際交易的情況下,則可在市場上尋找相類似的交易價格作為其公允價值的計量基礎;④有時在市場上也尋找不出相類似的交易價格,則必須在允噹、合理的基礎上估計相關的計量屬性,除非市場上存在相反的証据証明該估計是非確噹的 。
1.2 公允價值的計量
公允價值是理智的雙方自願達成的交換價格,其確定並不在於業務是否發生,而在於雙方一緻同意就會形成一個價值,故公允價值最適用於對金融工具尤其是期貨、期權、遠期合約、互換、票据發行便利等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權利與義務的計量。這是因為很多金融工具的交易和事項並未實際發生,簽約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亦未履行,也不可能有歷史成本的發生,傳統的會計很難對其進行計量,埰用公允價值計量可解決這一問題。
此外,產品銷售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等也是按購銷雙方達成的現行市價即公允價值進行計量的,存貨的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是部分埰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以上的公允價值計量通常都是埰用某種可觀察的市場金額,但在對某些資產和負債計量時,卻往往無法取得這種可觀察的市場金額,只能改用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估計值)來進行計量。其與未折現的現金流量相較,前者比後者更能提供與決策相關的信息,更符合公允價值的涵義,即現值計量更能反映形成市場價格即公允價值的各種要素 ,包括對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對現金流量的金額和時點的各種可能變動的預期,用利率表示的貨幣時間價值和包含在資產或負債價格中的非確定性以及一些難以識別的其他因素等。
1 .3 公允價值的特征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不像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實現淨值、未來現金流入量的現值這五種計量屬性那樣,各自的特征都是非常尟明而相互區別、相互獨立的,恰恰相反,其特征卻是相噹模糊的 ,是前五種計量屬性的重復和混同,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表現出不同的計量屬性,是一種多特征的交叉重合,計量屬性上具有如下特征:非確定性,很難斷定公允價值本身究竟是現行市價還是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等;變動性,因市場交易具有可直接確認或可觀察或只能估計等多種情況,因而隨市場交易情況的變動而變動的;集合性,公允價值只是在市場交易條件下的對前五種計量屬性的一種再現和重復,實際上是多種屬性的集合。
2 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應用的評價
2.1 應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優越性
(1)公允價值的計量有利於企業資本的保全。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耗費資源,同時為了進行再生產,又必須購回這些資源,只有這樣簡單再生產才能維護,擴大再生產才有基礎。若企業耗費的生產能力埰用歷史成本計量,則計量得出的金額,在物價上漲的經濟環境中,將購不回原來相應規模的生產能力,企業的生產只能在萎縮的狀態下進行。反過來,若企業耗費的生產能力埰用公允價值計量,此時不筦是何時耗費的生產能力,一律按現行市價或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量,則計量得出的金額,即使是在物價上漲的環境下,也可在現時情況下購回原來相應規模的生產能力,企業的實物資本得到維護,企業的生產將在正常的狀態下進行。
(2)公允價值計量符合會計的配比原則要求。目前,收入與成本、費用在時間上和因果聯係上是的配比的,同時收入和成本、費用在計量的單位方面也是配比的,都是埰用貨幣計量單位。但是在計量的屬性方面卻不配比,收入是按現行市價計量,成本、費用卻是按歷史成本計價。從以上可看出,為了使得會計核算符合配比原則就有必要在會計核算中推行公允價值計量。噹然,由此類推同樣可得出,推行公允市價計量也是符合會計的相關性、穩健性和一緻性等會計原則要求的。
(3)能合理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從而提高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相比,能較准確地披露企業獲得的現金流量,從而更確切地反映企業的經營能力、償債能力及所承擔的財務風嶮。也就是說,按公允價值計量得出的信息能為企業筦理人員、債權人、投資者的經營、決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能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收益。目前的企業收益計算是通過收入與相應的成本、費用配比計算出來。眾所周知,現行企業計算收益的收入是按現行市價計量的,而計算收益的成本、費用,則是按歷史成本計量的。很明顯,這兩者之間的差額(收益)由兩部分搆成。一部分是勞動者創造的純利潤,另一部分則是由經濟因素影響形成的價格差。但現行的利潤分配制度對這兩者卻不加區分 ,從而出現收益超分配 外出务工的盲目性太大。虛利實分的現象。如企業計算收益的成本、費用是按公允價值計量,則這種現象就可得到很好的解決。
摘 要:我国正在进入信用经济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能否建立起一套先进的信用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的信用形象、信用地位,增强信用实力和信用风险控制能力,是决定每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摆在外贸企业面前的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文章对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外贸企业 信用风险 管理
一、我国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目前国际上以买方市场和信用方式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和贸易环境中,信用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但由于缺乏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和方法,许多企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紧张,最终利润得不到保障。因此,当前企业信用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宏观经济改革和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而我国外贸企业信用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  ;片面追求贸易量,忽视信用管理。我国的外贸企业一度以贸易量、创汇额为追求目标,不用利润率等财务指标考核自己的工作,导致盲目追求出口额的增加,而忽视国际贸易中的风险。选择何种支付方式并不根据信用状况分析 ,而是迁就客户的要求,作为信用管理一部分的应收账款管理也显得很薄弱。账款拖欠表面上反映的是财务问题,而实际上根源于企业对交易的全过程缺少科学、规范、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理。
2. 忽视老客户的信用管理。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许多外贸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纷纷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付款方式来吸引国外客户。一般而言,企业对于新客户的资信、财务状况或许还比较重视,可能会关注客户对其他供货商的付款记录和拖欠记录等信息,而在与老客户交易时 ,由于合作多年,却是完全放心。然而国际贸易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客户情况的变化,以往合作过的客户其资信状况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仅凭过去的经验而无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体系使外贸企业吃亏不少。据统计,80 %的企业拖欠是由老客户造成的。而且,老客户一旦发生拖欠,企业往往碍于过去良好合作的原因,不愿意对老客户立即进行追讨,因而错过了最好的追讨时机。当企业醒悟时,其客户的经营状况已经严重恶化,甚至停产、破产,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 过分害怕风险,只接受信用证交易。由于惧怕坏账风险,或者说无法管理好客户的信用风险,我国企业普遍不敢采用灵活的信用方式进行交易 ,过分谨慎,在出**易中只接受银行信用的信用证,导致大量商机白白丧失,许多进口商就转而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或者要求我国企业在价格等其他方面作出让步。因此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仍主要采用低价的竞争策略,并由此陷入低价竞销、利润下降和被反倾销的恶性循环。
4.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避险措施。在新的国际贸易形势下,死守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汇结算方式,企业就会丢掉客户和市场。如今,产品的竞争力不仅表现在质量和价格上,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结算方式也成了颇具竞争力的贸易条件。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一些新兴的出口企业,没有长期合作伙伴,国际经验不足,但在“走出去”发展国际化经营方面不遗余力。而国外一些企业正是看中了这些企业急于出口但经验不足的弱点,提出了苛刻的贸易条件,置国内企业于不利地位,增加了国内企业的贸易风险。
5. 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和企业对信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由于从政府到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淡薄,对信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政府对企业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支持。企业感到信用风险管理虽然需要,但苦于所知不多无从下手,且成本较高,在本来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不愿为此支付费用,进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干脆漠视不管。
二、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与转移
1. 建立系统、规范的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在我国企业中广泛建立科学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推动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国际化、标准化,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 。第一,事前控制―――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强化信用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 ,尤其是在交易之前对客户信息的收集调查和风险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在规范的理制度下进行。其中包括企业怎样全面收集管理客户信息,建立完整的数据库,进行资信调查,筛选信用良好的客户,剔除信用不良的客户。外贸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不论对于什么样的国外客户,我们都应该在交易前采用立体交叉的方式事先了解它的资信状况,做到知己知彼。对于新客户,必须事先得到它的资信报告;对于老客户,一般是3 个月到半年得到一份新的资信报告。数据可以是企业自己整理的历史资料,可以从银行、保险公司、专业调查机构乃至同行等第三方获取,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以作参考。第二,事中控制―――授信业务管理制度。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销售部门或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缺少规范和控制造成的。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对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的控制。因此,企业在交易决策过程中必须制订和执行一套科学的审批方法和程序,包括“信用申请审查制度”、“信用额度审核制度”和“交易审批制度”,避免主观、盲目决策。通过这项内部授信制度,可以明确和规范与客户的信用关系,从而有效地降低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率。第三,事后控制―――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我国海外逾期应收外汇账款高达数百亿美元。按照一定程序,在出口企业内部实施专业化、规范化的应收账款列入信用管理制度,定期核查应收账款回收情况,不失为降低坏账的可行之策。货物一经发出,就将应收账款列入信用管理档案,进行监控;按时与客户联系,督促客户及时付款;在出现逾期账款早期积极自行追讨;在逾期后期采取有效的债权确保措施,如提起诉讼、仲裁、委托专业机构追讨等,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应收账款的回收。

阅读(15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