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5012
  • 博文数量: 31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543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4-16 15:29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31)

我的朋友

分类: 信息化

2013-05-20 16:38:15

在我国,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信息产业高素质人才是当务之急。建立客观的人才评价标准系统是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的关键步骤。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是提升高校毕业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提高电子信息专业在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缩短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中国电子学会组织实施了电子设计工程师(EDP)专业技术资格认证项目。7月11日-12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全国电子信息校企合作产学研论坛暨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工作研讨会”在苏州召开。在本次会议期间,中国电子学会向已获得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中心资格的国内院校授予了牌匾和资格证书,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技术专家就设计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发表了精彩演讲,并就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议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沟通。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是我们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尽管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削减开支,但这并没有延缓其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进程。在本次研讨会上,Altium有限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曹建静告诉记者,曾有著名跨国公司表示将在精简其美国总部研发队伍的同时把中国的研发团队扩大30%以上。曹建静认为,与以前欧美企业把制造环节向中国转移一样,如今国际巨头也开始着手把研发工作转移到中国。由此可见,经济的全球化为中国的设计人才提供了新的机遇。

过去,外资企业设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往往从事一些低端和初级的设计工作,然后送交其总部的设计中心,中国团队对总体设计知之甚少。而现在情况在开始发生变化,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研发团队不但要负责总体设计,还要完成所有相关的高端和低端设计,这就对中国设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企业同样对电子设计人才有新的需求。一家大型国企研发部门的总经理表示,以前企业靠模仿生存,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产品,在自主研发上的投入也很少,企业的赢利能力很差;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近几年来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大幅提高。可见中国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也需要高素质的设计人才。然而,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程师队伍在整体水平上距离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要招聘一个工程师很容易,但要找到合适的人才却很难。亿道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景维表示,现在要招聘一个合格的工程师,他有时还不得不求助于猎头公司。因此,学校教学如何与企业需求更好地结合,这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曹建静也表示,中国工程师在专业技能方面通常能得到外企的认可,但缺乏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是中国工程师的一大缺陷。中国的高等院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培养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是整体素质的培养。

理论基础优于动手能力是中国大学生的另一个特点,有参与本次研讨会的老师感慨,曾亲眼见到有的信息专业学生还不会使用,而且这还不是个别现象。记者了解到,由于技术频繁升级换代,一些仪器的操作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出现上述情况似乎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学生,但这至少说明我国部分高校未能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及时了解并掌握新设备、新仪器的操作方法。

此外,中国的很多工程师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最新的电子设计工具或软件缺少了解,更谈不上应用。据曹建静介绍,以Altium公司的产品为例,目前中国95%的工程师还在使用10年前Protel公司(Altium公司的前身)推出的产品,而在高校中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更为严重;事实上,电子设计软件几乎是每两年就会推出新一代产品,如今,Altium已经提出了“一体化设计解决方案”,这是10年前的设计理念所无法比拟的。

要提升中国电子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要建立一套客观的人才评价标准系统。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刘明亮表示,推动教育培训和人才的评价认证工作是中国电子学会的重要职能,中国电子学会近几年来不断加强与高等院校和企业界合作,以评定和推荐适应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刘明亮同时表示,中国电子学会特别重视由单纯的学术工作向产业合作扩展,并致力于搭建电子信息领域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及技术推广各方面的结合。2003年,中国电子学会获得中国科协关于开展电子信息技术资格认证试点工作的授权,并于2006年正式启动了设计工程师认证项目。

中国电子学会设计工程师认证项目负责人戴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行此项认证有多方面的目的,首先,是为促进电子设计人员的实践动手能力,满足社会用人需求,促进就业;其次,是为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前培训,获得行业准入技术资格;再次,是为企事业单位在人才的选择上提供一个客观的评价;最后,也将推进与国际专业技术资格的互认。截至目前,全国性的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已经举办了两届,已有上千名考生通过了此项认证。”据戴茗介绍,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分为综合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两部分,这说明该项认证工作在重视考核理论基础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对考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测验。“今后,我们将在初级认证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调研,在设计领域细分专业,进行更专业化、方向更明确的认证。”戴茗补充道。

记者了解到,在电子设计工程师的认证项目中,中国电子学会不仅承担了认证考试的工作,同时也着手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具备考评员的资质,以便辅导在校考生,并承担阅卷工作,高校只需拥有两位考评员即可申请“设计工程师考试中心”资格。中国电子学会的努力也得到了企业界的积极响应, TI、Altera、Altium、NEC、NI、风标电子和亿道电子等企业派出了代表参加此次研讨会,向与会的100多位高校教师介绍了当前设计领域的新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针对校企合作的话题,部分企业代表也着重介绍了各自公司的大学计划。

“对企业而言,从事高校业务的主要目的是推广品牌和公司的服务理念。”亿道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景维表示,“最近,在跟国内知名 企业的商务谈判中,由于对方参与谈判的工程师在校期间曾使用过亿道的产品,因此谈判过程非常顺利。考虑到目前中国高校的科研经费仍然比较紧张,所以企业的高校业务不应该追求立竿见影地赢利,而是要着眼于未来,不能只关注短期的收益。”

据钟景维介绍,亿道还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的合作,例如进行嵌入式领域的课程体系建设,与高校进行科研项目合作,参与就业体系建设以及进行师资培训等。

NEC电子(中国)有限公司的代表宋斌表示,NEC电子在中国的大学计划是以MCU(微控制器)产品为主,围绕MCU技术的发展和MCU产品的应用,NEC电子与中国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并合作编写教材、确定课程设置。据宋斌介绍,在中国,目前已经有5000多名在校大学生学习并使用了电子的MCU产品。“不可否认,跟绝大多数公司一样,我们推行大学计划也是出于商业目的。”宋斌坦言,“但对于中国的信息产业而言,企业的大学计划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填平大学教学和毕业生就业之间的鸿沟。”


信息来源:

相关信息

                        

阅读(13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