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7137
  • 博文数量: 16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4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4-03 20:19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16)

我的朋友

分类: C#/.net

2013-05-20 10:11:07

采茶女阿敏的活跃现身,书呆子尹逸白的心心相印,恰似装点在纵横满山的茶田五线谱上的两个不安的音符,随即给影片故事带来了主旋律个别的鸣响。怀春?女的懵懂之情亦跟着追赶野兔的银白身影徐徐萌生。随后,茶田边尹家少爷见采茶人群中抚媚身影的转头回眸,也证实了书呆子亦是有情之人。石板小憩,河边捉鱼,小屋沐浴,寥寥的几个人物,简略的几处场景以及短短的几十句对话,编导即胜利地将这样一个情窦初开的暗恋小曲吟唱得娓娓动人,虽不迭琼瑶先辈的柔情深情,却能以杭州山间特有的茶香茶色般的油腻怡人以及江浙人特有的风趣方法讨巧,。正如编剧程晓玲所言“恋情的美,须要一份安静的心态来享受,你才幸福。”少女阿敏的青涩与顽皮,勇敢与可恶,在青山碧水,朴素民风的围绕之下,怎不让人会意一笑,悄悄地享受。

结尾处情节急转,节奏变更过快。原本安适的茶山密林,被零碎却隆隆的爆炸声一举攻破,一会儿是汉奸领日军官品茶赏景,一会儿是民族豪杰诱杀日军,青山碧水的美也瞬间被血浆汩汩的悲惨彻底涂鸦,还好一曲温情照旧的动情之歌和着画面里“岁岁清明,坟前祭奠的身影”,让人再度沉浸回那段美妙的点点情愫之间。

时间转瞬,再到清明。山水仍旧,却已是饱受日军铁蹄的蹂躏,乡亲罹难,世道破败,昔日的茶山美景好像也失去了曾经光荣。再盼一岁的阿敏,看到的已非是当年的新青年,则是满口东洋话的汉奸尹逸白。原本情衷一处的阿敏此时抛开一切私己,爱国之情代替一切。与尹逸白情感破裂、划清界限。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周围。”影片伊始,便以一副“碧四处”、景宜人的杭州茶田春光一举迷住了观者的双眼。用本片编剧的话说“山水的魅力,需要有一份安静的心境去咀嚼,你才快活。”确实,在此处,导演的镜头舒缓、安静,游走于漫山茶田之间、青葱茂林内外,辅以星星点点的音符,江南山水之魅,拂面而至,倍感舒爽。

而对于人物的描绘,采茶女阿敏无疑是成功的、饱满的,她的小情小爱,亲热感人;个性独具,惟妙惟肖。病弱的天巧,只能被看作点缀的符号,就像片中主人公愉快时捉的野兔,悲伤时放的活鱼,庞杂时舀起的洗澡水,淡泊时轻抚的青石板,完整能够视为阿敏情绪成长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提高青年尹逸白,仿佛在一开端便陷入二维世界中,编导交待得无力,演员本身条件的缺点,让这个所谓的新青年最终在阿敏跟天巧“小情”的庇护中,在毫无踪迹的爱国“大情”的照射下,不知怎么就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呆子成长为一个操纯熟日语,并打入敌军内部,且终极杀敌无数的民族好汉了。其伟大形象霎时便溢满全部大银幕,令人咂舌。

放下片子中种种细节的出色与毛糙不提,底本一部情贯始终的影片,却硬生生被拆分为二,两人的暗恋、三人的真情,并未在所谓的流利剪辑中为最后进级至巨大的爱国之情营造出必要的甚至连贯的前提。反倒是急于求成的做法尽显吝啬,不知是编导过于沉迷在前戏中的美好,快到影片胶片所剩无多少时才想起还有更大的核心思维尚未表白;仍是本来就盘算以短小精干的热潮处置,来刺激当今观众们匆匆麻痹的眼、神。

不外,纵观全片,编导抛开所有贸易模式,敢于尝试此种所谓“新抗战电影”模式,不卖弄、不逢迎的真挚立场,同样令人钦佩。

又是一年清明到,还是那片青山碧水,上山买茶来的却从尹逸白爷孙俩变成了尹家少爷少奶奶。苦盼一岁的阿敏,眼见着情归无处,心中苦涩只得强忍。少奶奶天巧的病弱、柔情也恰与阿敏构成赫然对照。然而深刻来往之后的二人却很快情同姊妹,一段原本慢慢转暗的嫉妒单恋,在那个特别的年代里随即升华做三人同行的真情感。山间赏茶,河边捉鱼,小屋沐浴的几处桥段,再度为影片的感情营造添油加醋,而片中对“童贞茶”治病的传说则给予了绝对事实的描写,令观者赏景怡情的同时,不忘杭州茶文明之浓烈气味。

阅读(44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