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分类: LINUX
2013-03-28 10:37:58
第一种情况:
主机使用PPPOE拨号上网
方法一:NAT方式
1、先关闭虚拟机中的操作系统,回到虚拟机主界面
双击主界面右上方的的“Ethernet”,弹出“Network Adapter”对话框,选择“NAT”
2、启动虚拟机操作系统,设置IP为动态获取,即通过DHCP获得。
此时虚拟机中的操作系统用的是主机的IP,主机能够上网,那么虚拟机也能。
重启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方法二:Host-only方式
1、先关闭虚拟机中的操作系统,回到虚拟机主界面
双击主界面右上方的的“Ethernet”,弹出“Network Adapter”对话框,选择“Host-only”
2、右击拨号上网的连接,打开PPPOE连接属性,选择“高级”,选择“允许其它网络用户通过此计算机的INTERNET连接来连接”
在“家庭网络”下拉框中,选择“VMware Network Adapter VMnet1”
VMware Network Adapter VMnet1虚拟网卡的IP会自动变为192.168.0.1
此时ping 192.168.0.1 能通即可。
3、进入vmware中,启动linux操作系统
用netconfig命令
将IP,设为192.168.0.2 (与虚拟网卡在同一网段)
网关为192.168.0.1 即VMware Network Adapter VMnet1虚拟网卡的IP地址
DNS设置为ISP的DNS,如61.147.37.1
4、重启网络: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此时,只要主机拨号上网后,虚拟机的系统就可以上网,且不用再拨号
方法三:Bridge方式
这种方式,虚拟机最接近一台真实的机器
1、先关闭虚拟机中的操作系统,回到虚拟机主界面
双击主界面右上方的的“Ethernet”,弹出“Network Adapter”对话框,选择“Bridge”
2、宿主机中安装sygate或wingate之类的代理服务器
3、设置虚拟机的代理服务器为宿主机的IP即可
第二种情况:
在单位局域网内
“Ethernet”要选择“Bridge”方式
使用这种方式时,虚拟机跟一台真实的机器一样,此时IP设置为局域网中另一个可用IP即可
网关:局域网网关服务器的地址(或路由器的地址)
DNS:设置为ISP的DNS服务器地址
备注:手动配置的命令
1。配置ip,gateway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修改相应的地址
2。配置DNS
vi /etc/resolv.conf,修改为自己的DNS
nameserver=202.204.208.2
nameserver=202.204.208.3
3。重起网络 ifdown eth0 ifup eth0
实现环境:
真实机系统为windows xp或者2003,使用adsl拨号上网,虚拟机版本为V5.5.2Build 29772,虚拟机安装linux,有一块网卡,使用桥接模式。
1、在windows下,启用ICS。
选择adsl上网拨号后的连接,属性?高级?Internet连接共享?勾选“允许其他网络用户通过此计算机的internet连接共享”,家庭网络连接选“本地连接”。
2、在linux下,配置静态IP。
点主菜单?系统设置?网络,弹出“网络配置”,双击eth0,勾选“静态设置的ip地址”,
地址:192.168.0.21 (除192.168.0.1和255外,随便填)
子网掩码: 255.255.255.0
网关:192.168.0.1
确定
DNS项,主DNS填:192.168.0.1
都填完,记得保存。
3、编辑主机地址(实验时这步可以不用)
vi /etc/hosts
把127.0.0.1替换成前面设置的ip地址192.168.0.88
4、重起服务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或者重启linux。
5、现在ping 一下 google.cn 看看,如果通就ok了,没有通的话,自己再检查上面的步骤是否出错。
VMware的网卡设置模式
VMware 提供四种网络连接方式
=========================================================
Bridge:这种方式最简单,直接将虚拟网卡桥接到一个物理网卡上面,和linux下一个网卡 绑定两个不同地址类似,实际上是将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从而达到侦听多个IP的能力.
在此种模式下,虚拟机内部的网卡(例如linux下的eth0)直接连到了物理网卡所在的网络上,可以想象为虚拟机和host机处于对等的地位,在网络关系上是平等的,没有谁在谁后面的问题.
使用这种方式很简单,前提是你可以得到1个以上的地址.对于想进行种种网络实验的朋友不太适合,因为你无法对虚拟机的网络进行控制,它直接出去了.
nat方式:这种方式下host内部出现了一个虚拟的网卡vmnet8(默认情况下),如果你有过做nat服务器的经验,这里的vmnet8就相当于连接到内网的网卡,而虚拟机本身则相当于运行在内网上的机器,虚拟机内的网卡(eth0)则独立于vmnet8.
你会发现在这种方式下,vmware自带的dhcp会默认地加载到vmnet8界面上,这样虚拟机就可以使用dhcp服务.更为重要的 是,vmware自带了nat服务,提供了从vmnet8到外网的地址转 换,所以这种情况是一个实实在在的nat服务器在运行,只不过是供虚拟机用的. 很显然,如果你只有一个外网地址,此种方式很合适.
hostonly:
这应该是最为灵活的方式,有兴趣的话可以进行各种网络实验.和nat唯一的不同的是,此种方式下,没有地址转换服务,因此,默认情况下,虚拟机只 能到主机访问,这也是hostonly的名字的意义. 默认情况下,也会有一个dhcp服务加载到vmnet1上.这样连接到vmnet8上的虚拟机仍然可以设置成dhcp,方便系统的配置.
是不是这种方式就没有办法连接到外网呢,当然不是,事实上,这种方式更为灵活,你可以使用自己的方式,从而达到最理想的配置,例如:
a.使用自己dhcp服务:首先停掉vmware自带的dhcp服务,使dhcp服务更为统一.
b.使用自己的nat,方便加入防火墙.windows host可以做nat的方法很多,简单的如windows xp的internet共享,复杂的如windows server里的nat服务.
c. 使用自己的防火墙.因为你可以完全控制vmnet1,你可以加入(或试验)防火墙在vmnet1和外网的网卡间.
从以上可以看出,hostonly这种模式和普通的nat server带整个内网上网的情形类似,因此你可以方便的进行与之有关的实验,比如防火强的设置等
1、Bridge模式(一切都跟host一样,只有ip不能与host相同)
ip 192.168.39.222
netmask:255.255.252.0
gateway:192.168.39.254
Primary nameserve:192.168.39.252
2、NAT模式
首先在host中查看VMnet8的IP(e.g. 192.168.255.1).
启动VMware,点Edit下Virtual Network Setting… ,弹出Virtual network Editor对话框;
查看NAT选项卡,记录NAT的Gateway IP address:192.168.255.2
在config中,填写:
ip:192.168.255.5(与192.168.255.1在同一个网段的不同地址)
netmask:255.255.255.0(与192.168.255.1的隐码相同)
Gateway IP:填写VMware中的NAT网关192.168.255.2
Primary nameserver:填写与主机中一样的网关192.168.39.252,这样就可以上网冲浪了.
如果填写192.168.255.1,则不能连上外网.这里也可以不停,总之不能写错误的地址
3、hostonly模式
(1)查看你的连接外网的网卡的属性,选择“高级”标签,设置成允许共享,并设定允许的网络接口为VMNET1
(2)再插看一下你的VMnet1 的属性,看一下TCP/IP协议的设置,你发现已经被自动设置为
192.168.0.1/255.255.255.0,
(3)windows下的设置完成,转入到跑linux的虚拟机.将你的eth0的ip地址设置为静态的(如果安装时没有选静态的话) .
按红帽子图标->系统设置->网络(或其它你了解的方法)
ip: 192.168.0.2(或其它在此网段上的地址)
netmask: 255.255.255.0
default gateway: 192.168.0.1 (VMnet1的地址)
dns:输入你自己的DNS (host中用的DNS)
保存设置.如果你还没有设置好主机名称:
cd /etc/sysconfig
vi network
编辑HOSTNAME
cd /etc
vi hosts
加入:
192.168.0.2 yourhostname
重新启动服务
su
/sbin/service network restart
(4)测试一下
网关: ping 192.168.0.1
dns: ping dnsserver
1、Linux里查看所有用户
linux里,并没有像windows的net user,net localgroup这些方便的命令来治理用户.
Xwindows界面的就不说了.
(1)在终端里.其实只需要查看 /etc/passwd文件就行了.
(2)看第三个参数:500以上的,就是后面建的用户了.其它则为系统的用户.
或者用cat /etc/passwd |cut -f 1 -d :
2、用户治理命令
useradd 注:添加用户
adduser 注:添加用户
passwd 注:为用户设置密码
usermod 注:修改用户命令,可以通过usermod 来修改登录名、用户的家目录等等;
pwcov 注:同步用户从/etc/passwd 到/etc/shadow
pwck 注:pwck是校验用户配置文件/etc/passwd 和/etc/shadow 文件内容是否合法或完整;
pwunconv 注:是pwcov 的立逆向操作,是从/etc/shadow和 /etc/passwd 创建/etc/passwd ,然后会删除 /etc/shadow 文件;
finger 注:查看用户信息工具
id 注:查看用户的UID、GID及所归属的用户组
chfn 注:更改用户信息工具
su 注:用户切换工具
sudo 注:sudo 是通过另一个用户来执行命令(execute a command as another user),su 是用来切换用户,然后通过切换到的用户来完成相应的任务,但sudo 能后面直接执行命令,比如sudo 不需要root 密码就可以执行root 赋与的执行只有root才能执行相应的命令;但得通过visudo 来编辑/etc/sudoers来实现;
visudo 注:visodo 是编辑 /etc/sudoers 的命令;也可以不用这个命令,直接用vi 来编辑 /etc/sudoers 的效果是一样的;
sudoedit 注:和sudo 功能差不多;
3、治理用户组(group)的工具或命令;
groupadd 注:添加用户组;
groupdel 注:删除用户组;
groupmod 注:修改用户组信息
groups 注:显示用户所属的用户组
grpck
grpconv 注:通过/etc/group和/etc/gshadow 的文件内容来同步或创建/etc/gshadow ,假如/etc/gshadow 不存在则创建;
grpunconv 注:通过/etc/group 和/etc/gshadow 文件内容来同步或创建/etc/group ,然后删除gshadow文件。
手动修改/etc/X11/XF86config 或/etc/X11/xorg.conf
确认你有以下的内容,如果没有就加上,重启X既可。
Section "Monitor"
HorizSync 30-48
VertRefresh 50-65
Section "Screen"
DefaultDepth 24
SubSection "Display"
Depth 24
Modes "1024x768" "800x600" "640x480"
linux分辨率设置问题
不好意思我保存的时候出错了VI命令记错了,保存后重启后就变为1024*768了.在这里再贴一下操作过程,修改成功.
1、在桌面右件"新建终端"在终端中输入(务必注意大小写):
cd /etc/X11
vi XF86Config
2、通过文件夹进入到/etc/X11中找到XF86Config,右件“打开方式/VI”
VI打开文件后找到如下内容:
修改内容如下: (要修改内容按“i”插入,修改完毕后按“ESC”然后再输入控制命令保存配置文件:wq)
Section "Monitor"
Identifier "Monitor0"
VendorName "Monitor Vendor"
ModelName "Unprobed Monitor"
HorizSync 31.5 - 37.9
VertRefresh 50.0 - 70.0 //把这里改为 60.0 - 80.0
Option "dpms"
EndSection
Section "Device"
Identifier "Videocard0"
Driver "radeon"
VendorName "Videocard vendor"
Section "Screen"
Identifier "Screen0"
Device "Videocard0"
Monitor "Monitor0"
DefaultDepth 24
SubSection "Display"
Depth 24
Modes "1024*768" "800*600" //把后面的"800*600"去掉
EndSubSection
Rm –r 删除文件及文件夹
Rm –f 强制删除
你的意思是想要让你的Linux从DHCP服务器那自动获得一个IP地址?
那你要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文件中的BOOTPROTO=DHCP
1 安装时设置dhcp
2.安装后找
[root @test /root]#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BOOTPROTO=dhcp
Netconfig 出现图形界面
Netconfig –bootproto=dhcp
20.ping
Linux ping == windows ping
Linux ifconfig == windows ipconfig
目的:Linux虚拟机通过Windows系统共享上网。同时,又想保留本地网卡的ip地址。
1.安装vmware
安装vmware的过程很简单,在此不做说明。安装好vmware之后, 创建一个虚拟机,然后启动,遇到的问题是,系统不读取光盘,无法自启动。后来发现是系统多了一个虚拟光驱,而这个虚拟机默认的光盘设定为虚拟光驱了。在vmware主界面左边的虚拟机设置中选定虚拟机节点,右键->settings,在hardware中选定CD-ROM,use physical driver下拉框中选定正确的盘符,点击OK按钮即可。
2.安装Linux
安装过程略,提醒一下,别忘了在虚拟机中按F2进入BIOS设置以光驱为第一引导驱动器。
在安装后期,有一个提示“设备hda上的分区表无法被读取,创建新分区时必须对其执行初始化,从而导致该驱动器重的所有数据丢失。该操作会超越所有先前关于要忽略的驱动器的安装选择。你想要初始化这个驱动器吗并删除所有数据吗? ”看着挺吓人,不过不用紧张,虚拟机上的操作仅限于给该虚拟机指定的磁盘空间。确定就是了,否则还得重来一遍。
3.Windows设置
打开网络连接,发现里面多出两个连接,一个是VMnet1,一个是Vmnet8,地址分别是192.168.239.1和192.168.150.1,请选择本地连接,双击,在属性页点“高级”,选定“允许其他网络用户通过此计算机的Internet连接来连接”,然后确定。如果一切正常,VMnet1的地址将被更改为192.168.0.1,当然,这个地址其实怎么改都无所谓。
4.虚拟机设置
在虚拟机节点Settings中,选定网卡,把Network connection选为NAT。
5.Linux网络设置
在linux图形界面下,使用“自动获取IP地址设置使用DHCP。分配到的地址为192.168.150.128,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中,Gateway是192.168.0.1,DNS应该手工配置正确。
不过通过route命令,看到的Gateway却是192.168.150.1。我认为,真正使用的Gateway,应该是后者。
经测试,有一个比较怪的现象:手工设置地址为192.168.150.128,网关设置为192.168.150.1和192.168.150.2,都可以正常上网,而192.168.150.3以上就不行了,但是route命令可以看到192.168.150.3,而设置为非150网段的地址,则route根本不访问。至少说明,一切跟Vmnet8有关。
同时,注意到一个问题,无论在Windows网络连接里面如何设置,虚拟机Edit菜单中Virtual Network settings中的VMnet1和VMnet8的subnet是不变动的。
小结:目的达到,但Vm网络的真正奥秘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fbysss/archive/2008/03/27/2223890.aspx
1。yum install fireforx
2。rpm直接安装就行,
3。tgz的解压后看说明文件,一般就是make make install
蓝色:目录
,绿色:可执行文件,
天蓝色:符号文件,
白色:普通文件,
黄色:设备文件
,红色:失效文件的链接,
浅红:压缩文件或tarball文件,
粉色:图片文件
Find / -name firefox --- 在根目录下查找firefox文件
10. 运行一个程序时发生错误: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libstdc .so.5: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怎么解决?
spiderww(spider) 于 2005-5-11 17:16:00
把libstdc .so.5所在目录加到环境变量LD_LIBRARY_PATH中
hzk1980(hzk1980) 于 2005-5-11 17:50:47
具体怎么做啊?
schwarzenegger(找不到服务器) 于 2005-5-11 21:29:28
cp libstdc .so.5* /usr/lib
sharkhuang(爱情和程序都读不懂!) 于 2005-5-11 21:37:00
set LD_LIBRARY_PATH=xxxx(你的动态库的目录)
hzk1980(hzk1980) 于 2005-5-11 21:59:18
libstdc .so.5是在哪个目录?
cp libstdc .so.5* /usr/lib libstdc .so.5*是在哪个目录下?
set LD_LIBRARY_PATH=xxxx(你的动态库的目录)
我装的是Redhat Linux9,我的动态库的目录一般是哪个目录?
不同的运行级定义如下:(可以参考Red Hat Linux 里面的/etc/inittab)
# 0 - 停机(千万不能把initdefault 设置为0 )
# 1 - 单用户模式
# 2 - 多用户,没有 NFS
# 3 - 完全多用户模式(标准的运行级)
feedom.net
# 4 - 没有用到
# 5 - X11 (xwindow)
# 6 - 重新启动 (千万不要把initdefault 设置为6 )
【转自】
ok, 我就这样看,首先分一个100M的主分区出来,挂载boot。grub启动时需要的文件都在/ b o o t 目录。这样就算工作分区出了问题,只要这个分区没有问题,同样可以启动。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专门为根文件分一个区,大小一般最多64M,我为了保险给了 100M。
之后的分区全部以扩展分区形式存在,扩展分区下很多逻辑分区。
首先创建一个交换分区,大小是无力内存的一倍到两倍大。如果你的内存和我一样是1G,就划1G好了。事实上基本用不到这么大。分区格式记着改成linux-swap。
然后创建一个尽量大的分区,给/usr,因为这里存放有大部分的系统软件,包括X Server等图形界面程序。我分了20G。
接下来创建/home的挂载分区。考虑到我的工作文档比较多,源代码和程序也经常放到这里,所以给了10G。
其他的诸如tmp,var等来说,单用户工作机是不用考虑的。当然不知道我的机器以后会不会有服务器应用,我还是给var分了2G的空间。
其他空间就全部挂载给/。虽然一般2G就够了,但是多多益善么。
L i n u x 通过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来标识硬盘分区,如果你习惯于使用类似"C 盘/ D 盘"来标识硬盘分区的话,可能会搞混。L i n u x 的命名设计比其他操作系统更灵活,能表达更多的信息。
归纳如下:
1) 分区名的前两个字母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你将通常看到h d (指I D E 硬盘),或s d(指S C S I 硬盘)。
2) 第三个字母表明分区所在的设备号。例如:/ d e v / h a d (第一个I D E 硬盘)或/ d e v / s d b(第二个S C S I 硬盘)。
3) 最后的数字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主分区或扩展分区)用数字1 到4 表示。逻辑分区
从5 开始。例如,/ d e v / h d a 3 第一个I D E 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 d e v / s d b 6 是第二个S C S I 硬盘上的第二个逻辑分区。
在重新对你的硬盘分区时,可能遇到三种情况,一般而言,对它们的处理方法分别应该是这样的:
1) 有未分区的空闲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已定义的分区未占有整个硬盘空间,也就是说空闲空间不属于任何已定义的分区。仔细想一下,一个未用的硬盘也属于这种情况,不同的只是所有的空间都不属于任何已定义的分区。这时,只须简单地从未用的空间创建所需的分区。
2 )有未用的分区。你可能已经将硬盘分成诸如C 、D 、E 这样的D O S 分区,但是有一个分区现在没有使用,或是已经被清空,你或许希望将L i n u x 安装在这里。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可以使用这个未使用的分区。这时,先得删除这个分区,然后再在这个空间创建合适的L i n u x分区。
3) 在已有分区中有空闲空间。如果你已经将硬盘分区,并且没有一个完全空闲的分区,以下就是你应该看的了。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不幸的是,这也是最难对付的情况。虽然你有足够的空间,但却属于已用的分区。除了加一个硬盘外(这时你只需要考虑你的银子,其他就好办了),还有两种选择:
a. 破坏性的重新分区。首先删除一个大的分区,然后创建几个小的分区。被删除的那个大的分区中的所有数据将被破坏。这就是说必须做一次完全的备份。为安全起见,做两套备份,使用校验(如果你的备份有此功能),在删除分区之前试着读一下你备份的数据。这将是一件麻烦的工作,但为了保护你以前的工作,还是十分必要的。注意一点,如果你删除的分区含有操作系统,还得重装操作系统。在创建了小的分区之后,可以重装软件,恢复数据,然后继续安装L i n u x 。
b. 非破坏性的重新分区。这里,你可以运行一个提供这种功能的应用程序。这个程序可以将大分区变小而不丢失分区中的文件。很多人发现这种方法是可靠而没有麻烦的。那么你该用什么软件呢? 市场上有好几种管理的软件产品,就笔者看来,它们在功能和可靠性方面大同小异,例如Partition Magic 就是一个口碑不错的分区软件。Red Hat Linux 也为I n t e l 系统提供了一个这样的软件:在Linux/Intel CD-ROM 上d o s u t i l s 目录中的f i p s 。
保存设置。如果你还没有设置好主机名称:
cd /etc/sysconfig
vi network
编辑HOSTNAME
cd /etc
vi hosts
加入:
192.168.0.2 yourhostname
要是为了以后弄服务器就学redhat吧,我觉得ub还是不适合学习管理
30. /etc/gshadow文件的作用是什么?
和etc/shadow文件有什么关系??
不带g的是用户的,带g的是群组的
准确地说应该是在 bash 下修改环境变量的简单方法。有些系统把用户登录 shell 变成了 csh,语法则不一样。
要删除一个环境变量,可以用 unset:
export ABC=xyz
unset ABC
清除环境变量,即清除配置文件。。
make clean清除所有已编译好的模块,
make mrproper包括clean, 不但清除模块,
还会把源码包状态重置回编译之前,和新下载的一样。
如果是完整下载的那个几十兆的test11,而不是用的patch,
那么在test11目录下不用做make mrproper,直接make menuconfig就可以了.
make mrproper只用于曾经做过编译的不再新鲜的源码包.
首先进入单用户维护模式
找到/etc/shadow文件
利用chmod改变这个文件的属性,让它变得可写
打开shadow文件,将root对应的密码删掉.
重新启动,这样不要用密码或者密码是空格就能登入root用户了
最后把shadow文件的属性改回来,因为那样安全性就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