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32277
  • 博文数量: 315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258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3-23 10:2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15)

文章存档

2013年(315)

我的朋友

分类: Web开发

2013-05-15 13:27:29

  在美国,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认识自己,寻找自己喜欢的职业方向,明确自己的未来人生。孩子们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既是自己喜欢的课程,也是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准备,更是在为自己一生的幸福做准备。美国人公认的“最不后悔的活法”就是:第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第二,想办法从中赚钱谋生。” “做自己喜欢的事,并能从中赚钱谋生”的境界看似遥不可及,但实际上每个考生也可以做到。自己未来最喜欢做什么?自己的性格、特长适合干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才能干到那样的工作?如果各位考生能把以上几个问题搞清楚,若干年后,达到那种境界就不是不可能。

  而考生如果要查询相关专业的情况,可以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了解其公布的一级重点学科、二级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开设院校的名单。所谓重点学科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财力的可能,在高等学校择优确定并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一般来说,国家重点学科是从众多高校的相同专业中遴选出来的,师资力量比较强,硬件配备也较好。考生选择这类学科专业,能够享受到好的办学资源,进而学到扎实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此时无论是选择继续深造或是就业,都将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此外,考生在报考院校的相关专业时,也可以考虑该校的特色专业。院校的特色专业,办学实力较强,选择这些特色专业,在考生未来的就业以及继续深造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不过,这里的兴趣不是指我们平常的小爱好,而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一个人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本质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有考生和家长可能会问“我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儿,怎么办?”如果的确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儿,那考生可以简单评估一下自己平常喜欢跟人打交道还是跟事物打交道呢?一般来说,喜欢跟人打交道的属于性格外向型,可以从事记者、律师、教师、行政等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喜欢与事物打交道的,性格可能稍显内向,可以从事会计、编辑等各种理科研究性工作。考生可以通过这些职业倾向,去选择自己可能感兴趣的专业。

  有了心仪的专业倾向后,考生再来选择学校就比较容易了。这里,还要提醒考生的是,在选择开设有自己心仪专业的院校时,还要注意一个院校优势专业的原则。例如,很多钢铁公司要招聘高素质的冶金类相关专业的本科人才,肯定会首选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冶金相关专业整体实力较强的院校。这是因为,用人单位其实心跟明镜似的,他们心里非常清楚哪些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具备他们需要的专业素养。这也是很多可能名不见经传院校的某些专业反而就业率比较高的原因所在。而这些院校形成的自己的优势专业,其实跟院校长期的历史沉淀非常有关。如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水声专业很强,因为学校前身是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中南大学医科实力不俗,因为她和湘雅医学院有关;浙江理工大学与纺织有关的相关专业实力不俗,因为该校可以上溯到1897年成立的蚕学馆。

  掌握好院校的基本信息后,考生再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或者高考预估成绩合理选报相关院校。例如某考生对建筑学专业比较感兴趣,那么他可以这样来选择自己满意的高校。首先可以去阳光高考网站或者查阅当地省级招办发放的当年院校在其所在地的招生计划合订本,找出哪些院校在考生所在的省(区、市)有建筑学专业招生,将这些院校一一列举出来,并将其做地域分类,如西南地区有哪些学校开设此专业,华东地区有哪些学校开设此专业等等。

  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地域倾向划出拟报考的院校范围,比如考生划定的是华东地区的高校。那么,此时就要比照自己的高考分数,看看自己的高考分数是属于哪个批次。例如,考生的分数高出一本线70分左右,那么就可以在华东地区开设有建筑学专业的一本高校里选择。这时,考生就要去了解,这个地域的一本高校里,哪些学校的建筑学专业比较有优势,并将这些学校列为备选项。然后再查阅这些学校往年(至少从去年开始,连续三年的数据)在考生所在地的录取资料以及该专业往年在考生所在地的录取分数线,这些分数线一般高出一本线多少分,如果某所院校的这个专业往年录取分数线一般都在70分以内,那么你就可以将这所院校的建筑学作为自己的选择。(《高校招生》杂志社采编部主任 刘馨)

  虽然,可能每个人都知道兴趣是一切学习和工作的源动力。但在具体需要以兴趣为指导,让我们做出选择时,很多人却迟疑了。尤其是很多家长,“兴趣能当饭吃吗?”的反问总是让考生放弃自己的兴趣,退而求其次地选择父母眼中就业好、出路好的专业。尽管进校后,考生由于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要求转专业甚至放弃学习重新参加高考,但这仍然不能引起家长们的警醒。国内某知名专业调查机构曾对2009级考生进校后对专业学习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3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比较满意,仅有3%的考生对自己所学专业非常满意。考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如此低的原因很大程度应该归咎于在填报志愿阶段,选择专业时没有忠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根据专业,选大学

  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选专业

  有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并且也了解了哪些院校的相关专业实力较强后,考生就要开始进行具体的志愿填报了。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分布在全国各地,考生该把哪些学校填在自己的志愿表上,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啦!首先要分析这些学校所在的地域是否是自己想去的,如果是,那就要通过各种渠道认真查阅这些院校以往在你所在地的录取相关数据,如这些院校在你所在地的录取分数线、录取平均分、相关专业录取分、实际录取人数等数据。同时对比近几年这些院校在你所在地录取的专业情况、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数的变化,相关专业不同年份的录取分数线变化情况以及院校《招生章程》中关于相关专业在录取中的特殊规定。

  笔者曾经接受过一名考生的志愿报考咨询。在志愿准备阶段,考生非常想就读考古学专业,在她眼里,这个专业能够引领她解开很多未知谜团,而且这种想法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从小学就开始了,一直期待着大学里能学这个专业,将来从事考古工作。但是,考生的父母却认为这个专业太过冷门,而且以考生的分数完全可以就读某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等热门专业。最终,胳膊拧不过大腿,考生还是报考了金融学专业,并被一所知名“985工程”高校录取。但无奈的是,考生进入大学后,对所学的金融学专业一点都不感兴趣,最终还是通过转专业进入到考古学专业。大学毕业后,这位考生又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该校的考古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有人曾经把人的性格分为技能型(身体运运技能及机械操作能力强,喜欢规则明确的活动及技术性的工作,擅长与事物而不是与人打交道)、研究型(擅长归纳思考,偏爱数理统计工作;喜欢创造、挑战;独立倾向明显,对人际交往缺乏兴趣)、社会型(通常语言能力强,善于社交、合作,友善助人,热情,责任心强。擅长与人打交道而不是与事物打交道)等等。不同性格的人,适合干的工作也不尽相同,属于技能型性格的考生,比较适合的专业可能就是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利类等工科类专业;属于研究型性格的考生则可能比较适合基础类学科如物理学类、化学类、大气科学类、地球物理类等理科专业。

  近日,某门户网站高考频道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 “填报志愿:选好学校,还是选好专业?”的投票。当然也有网友参与该项投票调查。但笔者看到这个题目,却心升不解。究竟什么样的大学是好大学呢?什么样的专业又是好专业呢?好坏的分割线在哪儿呢?如果真有坏专业的话,那这个专业还有开设的必要吗?如果一所大学真的不好的话,还有存在的理由吗,倒不如关门大吉算了。其实,笔者个人觉得,无论专业还是大学,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罢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就是好专业,适合自己的大学就是好大学。在专业和大学的选择上,如果想要同时兼顾,考生可以按照以下思路来进行:

阅读(20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