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69203
  • 博文数量: 208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203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3-18 17:0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08)

文章存档

2014年(82)

2013年(126)

我的朋友

分类: iOS平台

2013-08-21 17:58:45

  《一九四二》是冯小刚的《活着》,诚然,更准确的片名是《死了》或《死了三百万》。这不是一部典型的冯氏影片,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反冯氏作品,在这里,你终于体会到那个嬉笑怒骂的痞子外表下,深藏着一个悲观几近绝望的老文青。
  《一九四二》最花钱的地方,估计是逃荒逃难的场景——延绵不绝的长龙,渗透出无限苦难。这是我们民族无尽苦难中的一章,被世人遗忘了,又被刘震云、冯小刚用文字和影像再现了。仅凭这点,它的温故价值便值得称道。不过,文艺家不是史学家,焦点在于个体的人及人性,而不仅仅是还原历史。影片中灾民的主要形象是张国立扮演的财主。显然,他不是当年最惨的河南人,很多人比他更不幸,但他在逃荒路上的遭遇,折射出一个中国特色,即财富并非坚固的护身符,在大灾大难面前,财主跟长工逐渐走向地位的平等。他们所有人的命运都如风中芦苇,被吹得东倒西歪。
  从表面看,这场狂风是旱灾和蝗虫带来的饥荒,但跟许多自然灾害一样,真正的灾难制造者乃是人,更是超越人的机制。反映这个机制才是该片最出彩的地方,如此巧妙,透出一抹黑色幽默。杜甫式的反差是一例:灾民在挨饿,省长有鱼吃,陪都夜夜笙歌。更具深意的是,影片似乎没有出现十恶不赦的高衙内,谁都兢兢业业,连那个被枪毙的小贪官也挺节制,但1942年的官场不仅产生高度的腐败,而且有着令人震惊的对人民生命的漠视。大小官员的塑造,从蒋介石,到省长,到被枪毙的小贪官,每人的笔墨有限,但不落俗套,各有特点,并总能点到要害。
  这部群戏除了灾民和官员,还有外人的视角,分别代表了媒体和宗教,其作用大小不同,却是活生生的。最难表现的是日本侵略军对饥荒的反应,观片前我无法想象那个史实如何处理,没想到编导用了极具寓意的一场戏,用刺刀挑起的馒头,展现了日军所做的事以及背后动机,再加上蒋介石那句“阴险”的评语,真是莫大的讽刺。不过,影片中精彩的台词绝非蒋介石一个角色独有,许多对白耐人寻味。从编剧的角度,这部多线头、多视角的群戏很容易有点到为止的肤浅之嫌,再加上官员和灾民两条线之间没有直接的戏剧关联,这要求编导演均有超常发挥。所幸的是,这么多大明星,均做到了出彩而不抢戏,尤其是李雪健扮演的李培基省长和陈道明扮演的蒋介石,内敛却非常立体,相当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官场的举止形态。

阅读(30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