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0488
  • 博文数量: 21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3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1-19 21:0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1)

文章存档

2018年(3)

2016年(1)

2015年(2)

2014年(1)

2013年(14)

我的朋友

分类: 其他平台

2013-06-22 16:49:20

首先要预估走线的长度,所谓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效应在高速PCB的布线中也不是普遍存在的,一般当走线产生的延迟接近其信号沿变化速度(rise/fall)的1/3(保守按1/3算)时,需要面对传输线效应,采用各种端接(Terminate)的方式实现阻抗匹配加以解决;1/2到1/3之间建议纳入考虑范围;
保守计算:电信号在PCB线路中的传播速度取光速的一半,大约是30cm/ns,反射需要个跑来回,再对折,约15cm/ns;

SDRAM的信号延变化速度大致是1ns,其允许不考虑匹配的延迟范围大致是15cm * 1/3 = 5cm = 1968mil,也就是说走线长度控制在5cm以内就能基本避免传输线效应,而无需端接;实际上放宽到1/2(7.5cm)也没问题;

如果走线长度超过5cm较多,那么再配合PCB的叠层(Stackup)间距,计算走线的阻抗和匹配的电阻值;

一般原理图中由于不知道PCB的具体情况,所以都会串或并一些端接电阻的。
阅读(1510)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subsys_initcall

下一篇:Allegro转PADS终极篇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