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2534
  • 博文数量: 16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23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1-19 11:45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16)

我的朋友

分类: 其他平台

2013-05-17 10:05:06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与这两部小说比较起来,大时代、大主题的色彩没有那么浓厚,甚至还刻意回避,暧昧的时代处理,却让小说中的那些阅读的快乐、人物的个性和命运的转变更突出。

应该说,青春的一切叙事,不总是像五月火红的石榴花那样热辣。相反,在现世的真实里,青春的记忆即便与人生历程如影随形,然而,那个影子,有可能已经不再有任何往昔的表情。每个人“青春的小鸟”注定会一去不复返。“我”和“我们”的青春,自然会经由“他”和“他们”的青春话语得以重现。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找到了别人的影子,对于阅读来说,成为是否继续下去的一盏灯,寻幽探秘的无非是自己的过往。

在图书市场一波一波的热潮中,“青春”与“爱情”的势头从来不会低落,尤其是两者相结合,愈加可以演绎出更为多彩的篇章来。消费青春,虽说有“看不见的手”在推动,而真正不竭的力量,恐怕还是每个人在回望岁月时那些发酵的情绪。

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如同一切有关青春的文字一样,试图呈现某个时间段里一个群体的青春生活状态,而且还动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开始在网络上连载,得到了很多网络阅读者的追捧,后来的纸质出版物,也成为畅销图书,如今又被改编成电影。文本样式的变换,标志着受众的认同感在延续。当然,还是小说所书写的内容,造就了它的文学和社会价值,由此也产生了更好的市场价格。小说作者辛夷坞的所有作品,能够被贴上“暖伤青春”的标签,是每一个网络写手走向成功求之不得的幸事。一旦这样的阅读感受产生,说明作者的创作已经开始拥有固定的读者,作者的叙述有了明确的目标。“暖伤青春”的风格,说起来不过是有点“小调调”的感伤和怀念,可要是想真正弄明白“暖伤青春”的话,只有再重新扎入作品里,跟随的笔触去意会。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人物和情节,并非琼瑶小说中那么的“言情”,看不到很多故意设计出来的,高帅富与屌丝之间的恩怨情仇,更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场景。平常的大学校园和职场环境之间在转换,唯有黄花遍野的婺源是最大的点缀。这一切,让九十年代中后期高等教育扩招以后,读过大学的那一大批人,从单一、过时的青春叙述里走出之后,正愁找不到寄托的心理需求,得到了些许安慰。

其实,关于青春和爱情,有过太多的小说来勾勒描绘。《青春之歌》把一个如今看来具有小资意识的女性,如何处理青春、爱情的故事,放置到革命理想和现实的语境中展开,给予青春和爱情以价值判断。而《青春万岁》欢呼的是“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抒发了当时的青年人应该有的那种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种句式,看不到想抽离出青春的更多意义,倒是有些看破青春的宿命感,然而,作者还说,“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青春的那些碎片,组装起来的就是现实的图景,欢笑、痛苦留在已经无法回去的过去,不用加入当下的调料。

《青春万岁》里写道,“人在痛苦的时候,是最容易回忆往事的。”特别是对于青春。实际上,这样的心理状态,一直存在,只要你活在了今天,对于逝去就无法忘却。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情绪也是一种内在环境,它的每一个片段都如故地重游或钟爱乐曲一样影响我们。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短暂的哀伤、挫折或忧虑都可以唤醒纠缠不清的记忆。”青春的记忆不会像青春那样终将逝去,没有表情的影子,如同影子里的表情,风过处,会恰到好处地各自漂流。

阅读(19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