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639
  • 博文数量: 9
  • 博客积分: 125
  • 博客等级: 入伍新兵
  • 技术积分: 12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1-08 14:57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9)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信息化

2013-03-22 10:54:09

[茶桌][]

我的姥爷是满族人,镶黄旗,生于清光绪年间,其祖上随满族八旗兵进入北京。到姥爷这一辈,已经是第六代了,可以说是地道的八旗子弟。从我记事时起,姥爷住在北京市东城区西子胡同19号,这是一个老北京的典型的两进四合院。姥爷住在后院。院子不大,有东西两个小跨院,住着9户人家。最让我难忘的是院中间的一棵大柳树,每当春季来临,柳树便发出嫩绿的柳芽,向人们传递着大地回春的信息。我喜欢柳树,更喜欢柳树下姥爷的小茶桌。

  在我的记忆里,每当晚饭后,19号院的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口摆上一个矮矮的,类似于农村炕桌那样的小茶桌,周围放上几个小板凳,沏上一壶“高末”(比较廉价的花茶末)。一家人围坐在桌旁,面对清风明月,谈天说地,其乐融融。除了严寒的冬季,小茶桌可以持续春、夏、秋三季。听院里一位老奶奶讲:老北京人管这叫“茶歇儿”,意思是“喝口茶,歇一歇”。这对劳碌了一天的人们来说,是一种非常惬意而便宜的休闲方式。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老北京话和小茶桌一样逐渐消失了。

  姥爷的小茶桌是全院最火的,除了姥爷、姥姥、我和表弟外,院里的小伙伴几乎天天光顾,他们是姥爷最忠实的听众。有时,院里的大爷大妈、爷爷奶奶们也会过来,兴致勃勃地在这里谈古论今,交流街头巷尾的趣谈轶事。姥爷自然是“小茶桌”的中心人物,在朦胧的月色中,姥爷微闭着双眼,好像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在慢慢地梳理着、叙说着如烟往事,清癯的面庞在暮色中渐渐变成剪影,清风徐来,柳枝摇曳,姥爷的三缕长髯胸前微微飘动,平添了几分梦幻的色彩。

  姥爷平生“露脸”的事件之一是十岁那年,曾经“被招入宫”,这自然也是小茶桌的重要的谈资。当时姥爷正在念“私塾”。由于家里开有首饰楼,族中子弟课余时间常去店里做点儿零活儿,名曰:“学买卖”,那时皇宫里常找些不满十岁的清俊的男孩子,到宫里穿珠花儿。姥爷便荣幸地被选中了。可惜,由于年龄太小,又加上紧张、害怕,许多事情都记不清了,只记得故宫好大好大,走得他好累好累。还见到了一位被称为“七福晋”的贵妇。至于这位贵妇因何在此,“七福晋”是否就是醇亲王的正室,都不得而知。不过,按照姥爷的叫法,“福”的发音是“夫”,“晋”则是轻音。当时,旗人都是这样发音的,和现在影视剧的发音不同。姥爷得意的向我们的描述:“这位福晋是"兜齿儿"(即反颌),还没你姥姥好看呢。”惹得在小桌旁抽烟的姥姥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从那时起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女人不管多大年纪,总是愿意别人夸她漂亮的。每当谈到这个话题,院里的叔叔大爷们总是提出不同看法:“宫里的规矩大,怎么能让男孩子进去?”姥爷也总是振振有词的反驳:前朝的规矩我不清楚,但是满族人对“男女大防”不是特别重视,所以清朝宫禁不是特别严,到了晚清就更宽松了。

 

[茶桌][] [实木茶桌][][茶桌][] [实木茶桌][]
阅读(6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