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98942
  • 博文数量: 57
  • 博客积分: 193
  • 博客等级: 入伍新兵
  • 技术积分: 119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12-13 14:37
个人简介

当以艺术眼光看程序,寻找程序后面的原理,做到化而不忘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57)

文章存档

2017年(5)

2015年(7)

2014年(27)

2013年(18)

我的朋友

分类: Windows平台

2014-06-15 21:32:45

     模型设计一向很难,难就难在,你只能知道一些非常零散的设计灵感,设计方法,无法将模型设计系统化,规范化,也无法理解这些方法和灵感后面的本质是什么,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模型本身不稳定,抽象性不强,代表性不强,今天设计的模型和明天设计的就不一样。所有寻找模型设计准则并深入理解这些准则的本质就很重要的,这是我工作6年来的深入体会。但是模型设计本身要求实战经验, 也要求理论深度,所以这方面的图书虽多,但都是点到为止,很难让人信服,也不具实战性。

     领域驱动设计很好地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实现了模型设计。DDD强调了团队的力量,在设计之初就要求团队协作,因为领域模型不是一个人能力就能建造好的,也不是短期能建造好的,它要领域专家、设计、开发人员共同沟通努力的结果,这样更加有利于将模型设计得更加完备,同时它也软化了需求和模型间的界限。领域领域模型一旦建立,就具备相对稳定性。对比传统的架构和模型设计,完全偏向于软件,也就是以软件为中心而不是以客观需求为中心,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模型或架构很难体现用户需求,且无法应对需求的变化。

    本书从实战角度来讲解如何实现DDD,抽丝剥茧,步步为营,将设计理念在实例中得到充分体现,这点让人感觉最踏实,因为模型设计最忌讳空谈。最妙的是,作者能在不知不觉中引入平时我们在架构和模型设计时经常提到的名词,让这些词在DDD中得到进一步的阐释。虽然只是提供了很少的部分,但从中已经能看到作者在DDD上面的功力,因为DDD的书我也读了一些,感觉只是告诉你是什么,从来不说,为什么,而此书,恰恰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理论不再空洞,心理上思想上更加容易接受。

阅读(1871)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接口-数据流-系统运行

下一篇:DLL注入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