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看起来Linux设备驱动开发涉及内容很多,而需要实现驱动的设备又千差万别,其实做一段时间驱动之后回首看来主要就是以下几点:
(1)对驱动进行分类,先归纳为哪个类型的驱动,归类正确再利用内核提供的子系统进行开发,往往会发现其实很多通用的事情内核已经帮我们做了,一个优秀的驱动工程师应该最大程度上利用内核的资源。内核已经实现的毕竟稳定性强,可移植性高。
(2)找到内核的提供的子系统,接下来就是要制作该子系统对该类设备提供的表征,也就是描述该类驱动的结构体,然后定义这个结构体把必要的数据进行初始化,最后调用该内核子系统提供的接口函数提交给内核管理。这是大部分驱动程序开发的战略流程。
(3)明确子系统已经做了什么,需要在自己驱动中实现哪些内容,通常做法是找一个接近的驱动程序进行修改,而不是一行一行代码进行编写。到内核中找接近的驱动例程是一个很好很快的方法。这些例程基本上提供接口如何使用,调用流程等等,借鉴已有例子可以避免低级错误。
(4)以上基本上都是与内核接口有关,驱动第二个涉及到的就是芯片手册,这个与做其他嵌入式软件一致,故从单片机软件开发或者其他操作系统软件开发转过来做Linux驱动开发的人员来说,这部分是一个强项。
(5)驱动另外一个内容就是协议,各种嵌入式总线协议从简单的SPI到复杂的PCI或者USB等等。协议基本知识是需要掌握的,好在内核对各种常见协议都是以子系统的形式提供,在子系统中做了大部分共性的工作,大大降低了驱动开发的工作量。
故学好驱动开发,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内核的学习,熟悉内核的组织和思维方式。
阅读(1579)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