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1 17:06广东
6月10日下午,华为在社交平台上发表声明,针对近期网络上流传的“华为提出投资柔宇科技”的言论进行了澄清。华为在声明中明确指出,这些言论属误传,实际情况是华为并未有此投资计划,也未提出过投资要求。
这一声明的发布,源于此前6月9日深夜,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的一条信息。刘姝威在参加一场关于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闭门会议的发言中,为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发声,并透露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细节:在柔宇科技初创时期,华为曾有意投资这家公司,并计划让柔宇科技专门为华为供应柔性屏。然而,柔宇科技方面拒绝了华为的投资。
作为昔日估值500亿元的柔性屏制造领域“独角兽”,是否真的曾因领先的技术优势,吸引全球智能终端巨头抛出橄榄枝?刘姝威的发言一时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华为随后敏捷响应的一则简洁声明,迅速平息了这一猜测。
三年半亏掉31.95亿元
在需要“砸下重金”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缺乏持续造血能力,难以持续产生规模效应,是柔宇在12轮融资后,无法继续吸引价值投资、战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柔宇营收分别为0.65亿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元,从2019年开始营收开始下滑;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9.61亿元,三年半亏掉31.95亿元。亏损的逐年扩大,让公司财务状况面临巨大压力,继而引发了员工薪酬发放和产线基本运行等系列问题。
此外,柔宇科技的管理“内乱”也加速了这家明星公司的衰落。多位曾在柔宇工作多年并与刘自鸿有过工作接触的人士透露,创始人刘自鸿虽然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却存在明显的短板。他的“理想主义”和不善管理的领导风格,使得公司内耗极大,让明星企业“高开低头”。
(刘姝威朋友圈内容曝光截图)
刘姝威在6月9日的朋友圈发文中,也同样印证了这一说法:“刘自鸿的问题出在哪里?他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圈,而资本市场对他超出能力圈的行为进行了投资,结果导致了投资失败。刘自鸿是一位科学家,但他不具备经营管理企业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唯一能拯救柔宇科技的方法就是他退出管理层,专注于柔性技术的研究。如果他不同意这个要求,那么柔宇科技可能会面临破产的局面”。
破产清算终获受理
早在2022年4月,作为柔宇科技独立董事,刘姝威曾连续两天公开发文呼吁社会各界“拯救柔宇”,希望产业资本、各级政府能帮助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问题。今年(2024年)5月28日,记者在刘自鸿朋友圈看到,他自己转发了柔宇科技公众号发布的《关于柔宇历史若干不实言论的澄清》。该文回应了外界关于柔宇核心技术是否为自主原创、产线良率和量产情况、企业2B2C战略选择、以及上市是否只为圈钱等主要质疑,并在文末表态“创新不易,唯有坚持”。
但屡屡被传破产的柔宇科技,没能坚持到等来有力援手。6月7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该法院已于2024年5月15日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一案,并指定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为柔宇科技管理人。如何走出当前的破产困境,成为了摆在公司面前的一道巨大难题。
观察评论——
柔宇科技的兴衰,凸显了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领域,持续稳定的资金注入、创新驱动、自我造血能力和精准市场定位的重要性。企业是否能繁荣发展,与其对市场脉动的敏锐感知、技术和市场路径的战略抉择,以及领导者是否具有“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脚踏实地”的能力息息相关。
历史的长河中,苹果公司的复兴与诺基亚的衰落,成为科技企业命运的两个鲜明案例。
在科技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唯有那些能够吸取历史教训、持续创新、灵活调整战略,并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才能在科技革命的洪流中破浪前行。
图片源自网络公开信息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阮元元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