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5785
  • 博文数量: 41
  • 博客积分: 665
  • 博客等级: 上士
  • 技术积分: 61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11-25 00:29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4年(13)

2013年(20)

2012年(8)

我的朋友

分类: 网络与安全

2013-01-10 17:31:54

  你可知道

  昨日下午,天府广场东北侧,四川大剧院考古工地中心,一头石兽矗立于探方之中。

  专家确定:石兽是镇水石犀

  考古现场负责人易立告诉成都记者,在这处考古现场,在数目浩繁、种类丰富的出土文物之中,最引人瞩目的就属这件大型圆雕石瑞兽。“石兽出土于一个坑内,通体类似犀牛,为整块的红砂岩雕刻而成。”易立说,经丈量,这头石兽长三.三米、宽一.二米、高一.七米,重约八.五吨。

  考古人员判定,石兽风格特性属秦汉时期偏早的石雕艺术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表示,“它的很多体现、表达方式和犀牛是一摸一样的,应该是石犀。”这件大型圆雕石兽的保存十分完整,“从这个意义来讲,是填补中国雕塑艺术史的庞大考古发现”。

  昨日下午,天府广场东北侧,四川大剧院考古工地中心,一头石兽矗立于探方之中。

  神兽引起了天下文博考古界的存眷,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省文物局局长王琼也到了考古现场。昨日下午,故宫博物院院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出现在考古现场。

  石犀修复后将向民众展览

  负责石犀现场文物保护的一名考古专家表示,从目前的保存状况来看,石犀的保护结果十分理想。除石犀的左侧屁股及左侧腹部处因当年施工打桩轻微受损外,石兽十分完整。在前期的工作中,考古人员为石犀搭建了棚子,避免了易风化的红砂岩雕塑受损。“特别是在前两周,雨雪交集的时间,棚子防止雨水对它的腐蚀,并防止雪在它身上结冰以后造成表层剥离。”

  接下来,文物保护人员将分三个步骤对其进行处理:第一步就是脱盐,第二步对表面风化进行加固,第三步对它进行局部修复。

  目前,由于考古发掘及修复工作尚未完成,天府广场旁的这头石犀仍未对民众开放。不过,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市博物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待完成修复保护后,这一石兽将无望搬进博物馆,并且“肯定会向民众开放展览”。曾于前日前去考古现场勘查的四川大学教授宋治民表示,石兽刚刚出土,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各方面的研究考据,才能得出比较精确的结论。

  镇压水精

  曾与李冰一起治过水?

  王毅表示,如果是秦到西汉的文物,就有可能跟李冰造的五个石犀有某种关系,“那就很有意思了”。而在现场查看并听取考古人员的介绍后,单霁翔表示,这一发现或“改写中国雕塑史”。

  据《华阳国志·蜀志》纪录:“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华阳国志》卷三亦有“外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的记录,并提及:“惠王喜,乃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后,曰牛便金,有养卒百人。蜀人悦之,使使请石牛。”大意是说,李冰担当蜀郡太守期间,曾建造五头石犀,以镇压水精。

  “这次发现的石犀,是否就是李冰所建造的五头石犀之一,尚需进一步的考据。”王毅表示,可以肯定的是,这头石犀与李冰治水是一个别系的。考古现场负责人易立也表示,虽然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明这次出土的石犀就是李冰所建的五头石犀之一,但暂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石犀概况

  身长:三.三米

  身宽:一.二米

  身高:一.七米

  体重:约八.五吨

  年龄:二零零零多岁

  性别:不详

  石犀价值

  是填补中国雕塑艺术史的庞大考古发现,或改写中国雕塑史

  石犀将来

  脱盐加固修复,让专家做进一步考据,末了请进博物馆让市民参观

  你可知道

  石犀与李冰治水有关。因沉犀成浦,以是郫县有了犀浦这个地名

  二零零零多年前,古蜀大地上,蜀郡太守李冰倾力治水,修成都江堰,引水成都平原。为镇水精,五头石犀沿江而置。后人效仿此法,多以石犀治水……

  公元二零一三年初,在天府之国的蓉城中心,一头沉睡千年的石犀,出土翻身,顿时成为核心。

  扩展阅读
  犀浦得名传因李冰沉石犀成浦

  古人缘何选用大型石雕镇水,缘何又要选用“无角犀”的造型?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专访四川省水利科学院教授级高工、四川省文史馆馆员冯广宏,揭开其中典故。

  “在古蜀国,人们就崇拜大石。”四川省水利科学院教授级高工、四川省文史馆馆员冯广宏介绍,古蜀人的信仰认为,邪神害怕犀牛,犀牛可以镇压邪神作怪。因此,当年李冰治水期间,为“厌水精”,以石头为质料、以犀牛为原型,建造出五头石犀。如今成都郫县犀浦的地名,相传也是因为李冰沉石犀成浦而得名。

  自李冰之后,以石犀镇水的办法失掉继承,一直沿袭到明代。如今,与望江楼公园相望的石牛,可能就是明代的镇水之物。

  那么,用作镇水的石犀,缘何会出现在如今并无河流经过的城市中心肠带?对此,冯广宏分析说,现代河道并非现在使用石堤,土质堤岸容易受到水流腐蚀,河道的变迁也很大。结合现场土层分析,如今的天府广场一带,在二零零零多年前曾是都江堰卑鄙一处支流河道流经之处。

  相关历史
  蜀汉繁华地
  西晋时期曾遭毁灭?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江章华介绍,本次发掘的总面积达四三零零平方米。该地区曾属于秦汉以来“大城”的范围,明代又处于蜀王府皇城的东南隅,历史地位十分重要。这次发掘的文物呈现出十分完整的连续性,为研究成都城市变迁、城市文化生长、城市对外贸易等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该处出土了大量蜀汉时期的精美瓦当,反映出建筑规模巨大,等级较高,可揣测出该地区在蜀汉时期就属于十分重要的地区。而凭据文物出土地层分析,揣测该建筑于西晋时期被彻底毁掉。蜀汉繁华建筑,为何在西晋时遭到毁灭?考古专家表示,尚必要进一步考据。

  在此处考古现场,除石犀外,还有一零零零余件代表差别时期的文物出土。考古人员介绍,该处工地发现的遗存涵盖了战国、西汉、东汉、蜀汉、西晋、东晋、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

 

美白补水方法
阅读(63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