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不一定是壞事 最重要看沉迷的對象(作者:實體智力遊戲沉迷者)
寫作本文的緣起
有一位思考者君,在評論欄忠告本人,如下:「游戏确实可以开发智力,不要沉迷就好,否则开发智力何用?」這個主張實在大錯特錯,所以有必要寫一篇文章以正視聽,現時社會上有太多人不是是輕易沉迷低級樂趣,就是完全在閑暇時間沒有半點世藝,就是因為有太多人對正當的遊戲活動有所誤解。又隨便把正當的遊戲沉迷活動研究者扣上「過度沉迷,不思進取」的帽子(潛台詞是「玩物喪志」和「不事生產」),這其實是天大的誤導來的。
思考者君說:「游戏确实可以开发智力,不要沉迷就好,否则开发智力何用?」
這個筆者有完全不同看法----沉迷才是好,不沉迷可能更壞的。
所謂「玩物喪志」和「無不良嗜好」等口號和其相應態度,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因為這個充滿平庸甚至低級樂趣卻五花門誘惑底下,沉迷一項甚至多項有益的文娛甚至學術活動,可以抗衡來自四方八面的誘惑的,個人認為這亦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的養生之道。
思考者要留意,沉迷者沉迷的究竟是甚麼,如果是低級趣味,例如炒賣郵票,又或者滿足肉慾的需要的,或只滿足於官能刺激的不良嗜好,絕對要立即戒除的,甚至有些人沉迷飲可口可樂,都是要不得----有人做過科學實驗發現一罐可樂竟然含有六茶匙的白沙糖的。
有些人好像筆者沉迷各式數學遊戲包括研究歐氏幾何學的尺規作圖題,這方面的沉迷是絕對值得讚賞的(其實是不容易沉迷的)。思考者如果細心看一看筆者的博文目錄,會發覺有關介紹九連環類遊戲及其他實體智力玩具的文章不多的,筆者還沉迷通識教育的「學與教」研究。這證明了一個人有沉迷活動不可怕,但必須要問沉迷甚麼,才是問題的關鍵。還有這個人在沉迷一樣物事之餘,有沒有能力和興趣與人分享,都可以列入加分項下的。否則會經不起其他不良物事的誘惑,而染上其他惡習。
沒有沉迷任何東西,可能是壞事而不是好事來的。最容易證明筆者的說法是對的,就是在公園裡,常常發現很多老人甚至中年人,無所是事的,也沒有和人交談,發呆似的坐着坐着,很可悲的,也挺可憐的。
有人身體本來不錯的退休(內地說是「離休」),由於沒有沉迷任何物事,一旦離開了工作崗位,生活完全失去重心,有不少因而患上抑鬱症(鬱的簡體字是郁)。你說可悲不可悲,正常嗜好是需要在年青時期慢慢培養(不良嗜好倒容易),才得去到「沉迷」的境界的。
思考者還需要留意,沉迷有時是有正面意義的。物理學巨人牛頓,就是沉迷研究(可以說是享受)物理學的表表者,據說,有一次他邀約朋友到他家中吃飯,朋友準時赴會,但到牛頓二個小時過後,還不見人,客人因太過肚餓自己先行吃了,牛頓回家,發現有人吃過晚飯,竟然誤認是自己吃的,忙不迭向朋友道歉,說是自己忘記這個約會,才自己吃完了飯菜的。這就是沉迷研究數學及物理學問題的牛頓,才會廢寢忘餐至這個地步的。
又例如達文西(內地譯作列奧納多·達·芬奇),為研究人體的結構,竟然半夜走到墳地掘人類屍體,搬回自己家中解剖。以一般人的看法這不是沉迷是甚麼呢?請問思考者君,沉迷對於達文西是好還是壞呢?
加上達文西還沉迷其他學問建築、藝術、工程、數學、武器發明家。可見沉迷其實是絕對不可怕的。甚至是對一些人而言是有益而無害的。
請問思考者君,有沒有見過那些沉迷數學或物理學的人(這類人拿起紙筆,就可以把玩一道數學題整日,而樂此不疲的),會誤入歧途,弄至妻離子散的。筆者就從來未遇過有關例子。
請記住不可接近不良嗜好(如打麻將或飲可樂),但一定要找一項有益有建設性的活動,好好地投放時間(大量心神就對了)----即是沉迷,才是現時都市人生活的正道。以上是個人的主張,也是個人得因為沉迷數學及數學遊戲以後,個人得到在身和心兩方面進步,所以有感而發的,請思考者君認真考慮,考慮。不要太快和太隨便就將一個沉迷者打入「十八層地獄」(其實這個沉迷者,說不定是在人間天堂,你還不知道呢!)
數學「學與教」沉迷者兼九連環設計製作教學分享者
ia
以下是筆者很沉迷研究的實體智力玩具介紹
上兩圖都是筆者的一個澳洲扭計骰設計及發明人的傑作
以上是筆者提交國際Puzzle設計比賽IPP2010的參賽作品,名為Spiral Stand。
本文在新浪網平台收集了有趣的評論,再轉貼於此。
-
2012-03-21
沉迷是好还是坏,不可一概而论,关键要看沉迷的是什么。探究学问,有益身心,这样的沉迷,应该是大力倡导的。而一些不良的嗜好,若沉迷其中,只怕是害人害己的。
对一个老师来说,沉迷于教材的研究,对一个运动员来说,沉迷于训练之中,恐怕都是好事,因为只有沉迷者,才能成为佼佼者。
實體智力遊戲迷回复:2012-03-22
Re: 探究学问,有益身心,这样的沉迷,应该是大力倡导的。而一些不良的嗜好,若沉迷其中,只怕是害人害己的。
言簡意駭的評論。
本文提出一個可能是新觀點----任何人都應要主動發掘能終身以赴的活動,
做到沉迷其中,這樣可以更能找到自我,為自己人生藍圖定位,一個人生於世上其實不僅僅是只滿足於一些既定的社會角色的,必須要從心出發,做出自己最想做的事,才能將自己的才能「最大化」,才有機會做出最出色的表現和貢獻的。
-
wxz62982012-03-22
“沉迷”二字,存在用词习惯问题!对不良习惯,多用“沉迷”。
按文中叙述,内地应多用“执着”二字!
《有人身體本來不錯的退休(內地說是「離休」),》
虽然退休和离休,都同是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退下来休息了。但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退休”是一般人,而“离休”是达到一定挡次、一定条件的,比如高官。
實體智力遊戲迷回复: 2012-03-22
Re:“退休”是一般人,而“离休”是达到一定挡次、一定条件的 [Wxz6298君傳來評論指正 2012-03-22 12:38:41 ]
問過網友鄭老師有關以上兩詞的異同,發現一些有趣的解讀,隨後再經過他的同意,將他的意見一字不漏轉貼如下:
根据我所知道的情况,给您做一个回复,虽不保证100%正确,但大致情况应该相去不远。 在内地,只有解放前(1949年前)参加革命的人,才能享受离休待遇。据说现在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人也能享受离休待遇,但我没有求证过。 离休的人,享受100%的医保,也就是看病不用自己花一分钱,而且国家还有一些特殊的照顾政策。
在内地,离休和退休的待遇差别是巨大的。离休意味着你的一切都由国家包干。 所有机关、事业和企业的人员,到年龄,都叫退休。不管你的级别是高是低。但官职大的人退休,政府也会有一些特殊待遇,比如共享金,旅游费,医疗待遇等。但和离休人员相比,还是不能比。 因为内地和香港的差别,不知这样解答,您是否明白了。
[老郑2012-03-22 13:33]
W君又說:「『沉迷』二字,存在用词习惯问题!对不良习惯,多用“沉迷”。
按文中叙述,内地应多用『执着』二字!」
稍後,鄭老師再發「紙條」道:「W君的说法是正确的。在内地,『沉默[迷]』一词,似乎贬义色彩更浓厚一点。而『执着』的褒义意味更多一点。也许在内地和香港之间,有些词的用法不尽相同吧。」[備註:鄭老師好像誤打了一個默字,筆者加入了相信是「正字」的「迷」字] [老郑2012-03-22 17:36]
筆者再回覆鄭老師,「在「小漁港」說人家執着些甚麼,會給出此人有「固執」的習性,不肯變通的感覺,只有在「擇善固執」時那個「執着」才可以算,有褒義的意味。 在「小漁港」,「沉迷」和「執着」都是不好的,不過兩者所代表的是不同的貶義詞。 所以在這裡時常會聽人奉勸別人,做人做事不好太過執首。」
很感謝W君和鄭老師「來函」指正!令筆者增長了不少知識和見識----包括歷史及社會文化多個方面的!
實體智力遊戲迷
-
wxz62982012-03-22
《一旦離開了工作崗位,生活完全失去重心,有不少因而患上抑鬱症(鬱的簡體字是郁)。你說可悲不可悲,》
这倒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人,一旦离开原来熟习的岗位,而无所事事,就会失去“重心”!退休后,这种现象应是普遍存在的!
“老有所乐”,能将自己晚年生活安排充实。那晚年日子也就会好过!否则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或者把自己过早地送进了天堂!
沉迷于“麻将”、“朴克”,不会给晚年带来太多的好处!
“抑鬱症”,在下以为,他并不是一个不治之症!中医的疏肝之法,完全可解!象中成药里的“逍遥丸”,“龙胆泻肝丸”,就有这方面功效!
也许有一说,还有道理!人是一个“累命”,如果一旦太轻松了,反而要出毛病了!
實體智力遊戲迷回复:2012-03-22
Re:「 『老有所乐』,能将自己晚年生活安排充实。那晚年日子也就会好过!否则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或者把自己过早地送进了天堂!」
這個講法令在下聯想起故事的另一面,就是在生前這幫人或許已經身處「地獄」了(指的是「人間地獄」),那些三等人----等食、等瞓(睡)及等死,無異於處身「地獄」一般「活行屍」。
在下認為現時教育界口頭上提出的一生一體藝,口號本身沒有錯。可是在「應試教育」的氛圍不變的情況底下,「一生一體藝」只會是流於空談,甚至個別學校搞不好,會嚴重地加重學子們的負擔的。
實體智力遊戲沉迷者(包括扭計骰、智扣巧環及巧連環)
-
-
吴亚夫2012-03-22
我记得小时候父亲最反对我的一点就是:无论学什么都一定要沉迷进去。他认为,沉迷往往会使人脱离实际生活,背离周围人们尤其是亲人们的殷切的期望。事实的确如此,一直到现在,在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这一问题上,我就总是与身边的人发生着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常常既刺痛着身边人的心,也刺痛着我自己。然而细想起来,不这样,人真能实现期望中的作为吗?真能彻底释放他那深深隐藏着的潜能的发挥吗?我还是赞成君的那个观点:关键要看沉迷的对象。对象错了,沉迷就有可能断送掉自己的一生。这就是我们人类不可不察不可不省的对沉迷的选择。
實體智力遊戲迷回复:2012-03-22
Re:「 我记得小时候父亲最反对我的一点就是:无论学什么都一定要沉迷进去。 」
在下很感謝吳先生的寶貴評論文字!
請問吳先生在「无论学什么都一定要沉迷进去。」一句中,是不是在「一定」和「要沉迷」之間「打漏」了一個「不」字呢!
吳先生提出,「在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这一问题上,我就总是与身边的人发生着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常常既刺痛着身边人的心,也刺痛着我自己。然而细想起来,不这样,人真能实现期望中的作为吗?真能彻底释放他那深深隐藏着的潜能的发挥吗?」相對吳先生的個人經歷而言,在下感到自己是頗有點運氣的,先父(自己讀小學四年級時去世的)是很沉迷中國象棋的,雖然他從來沒有教自己下棋(也沒有鼓勵要學「下棋」),更沒有給自己任何明示或暗示要「沉迷」或「不沉迷」些甚麼的,先母(是數年前離去的)也沒有相關的明確指導的。
現在身處的社會環境就差得遠了,幾乎是對任何人玩非電子類產品的玩意時,都十分反感,不是完全不加理會,就是投以「相當歧異」(甚至「奇視」)的目光,認為此人一定是「怪怪的」----神經不正常的(近乎「痴線」嚴厲的駡人話)----竟然浪費時間在玩這些懷舊到完全不合時宜的老套玩意上,潛台詞是「神經有問題」的。即使是近一年(2011-2012)才發明出來的新穎設計扭計骰(顏色奪目而一眼看出有獨特機械操作的),他們也多半沒有興趣多看一眼的(在下經常在地鐵車廂展示,即使坐滿了乘客,也得不到人們的關注的)。
吊詭的地方在,人們好像是卻從來不抗拒那些「電子玩意」,例如有不少人在車廂內(包括地鐵或公共汽車上)玩電子遊戲或網絡遊戲的。那些十分影響視力和大腦功能(有少部分得到好的刺激,不過由於「用進廢退」的關係,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的大腦神經元會受到間接而鉅大傷害和甚至損毀的)。
所以吳先生說得好,「关键要看沉迷的对象。对象错了,沉迷就有可能断送掉自己的一生。」太過沉迷那些電子玩意,最少都會斷送了寶貴的視力(定時定量和適當地運用桌面或手提電腦卻是無可厚非的),到發覺問題的時候已經是太遲了!
實體智力遊戲迷
-
吴亚夫2012-03-22
没有打漏,指的是我的一种表现,这表现恰恰是家父常反对的。
實體智力遊戲迷回复:
2012-03-22
Re: 沉迷往往会使人脱离实际生活,背离周围人们尤其是亲人们的殷切的期望。
吳先生「反指正」得對,是在下理解有誤的----皆因自作聰明。
的確是吳先生父親不贊成吳先生個人太容易為感興趣的事物,來得太過投入,擔心吳先生誤了「前程」。
有關吳先生上回評論(見於2012-03-22 13:49:40),提出吳先生父親的其中一句話:「沉迷往往会使人脱离实际生活,」是否成立都要看兩個方面,就是當事人的個性和沉迷的事物。如果當事人是喜歡與人分享的,就不會脫離實際生活,反而會令當事人想方設法將自己的愛好盡量與實際生活融合,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常常在坊間的報導見到的創業者,就是將自己的愛好轉化成一門生意,成就了「利己利人利社會」的多贏方案。
而第二句,「背离周围人们尤其是亲人们的殷切的期望。」這個就更值得商榷了,例如當事人的家族是人人當大國手的(例如:父母叔伯不是當外科手術聖手,就是心臟內科專科的、或是 腸胃肝臟科),到當事人在進入大學揀自己專業的時候,發現自己其實是鍾愛文學的。好不幸,雖然當事人最終都是做了出色的醫學大家,但相比於他/她有機會發展自己真正所長和所好的文學,說不定是可能自我造就成大文學家的!究竟這個社會多了一個醫科專才重要,還是社會出了一個文學大家重要呢?
這個問題最少引出另外兩個問題,究竟當事人的最有力「話事人」(例如:可能是當事人的爺爺),是不是真心愛惜自己的孫兒/女,抑或是太過自私,只顧維持家族的(可能是抽象的或心理上的)繼承狀況問題。
第二就是這個社會環境是否足够寬鬆----例如鼓勵「創新」,包容「相反意見」。如果沒有包容度,所謂「周圍人...的殷切的期望」是否另類的「社會控制」,這類社會控制做到最成功的時候,正正會嚴重窒礙甚至完全窒息了社會的發展。可悲得很!現在的情況好像正正就是這樣了!
實體智力遊戲迷
阅读(1636)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