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9814
  • 博文数量: 33
  • 博客积分: 948
  • 博客等级: 准尉
  • 技术积分: 41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10-22 14:3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3)

文章存档

2013年(4)

2012年(29)

我的朋友

分类: IT业界

2012-10-26 13:58:16

    如果说过去十余年国内网上银行的建设大都遵循着相似的建设模式,在更加突显个性化、社会化的产品设计与建设模式的未来,网银建设是否还有一些共性值得每家银行去重视和遵循的呢?为此,记者走访了拥有十余年专业网银产品研发与建设经验的北京宇信易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韩冬,且听他如何看待未来互联网银行的建设路径。
  进入开放的互联网时代,每家银行都能据本行特点找到适合发展的路径。所有模式最根本的核心也都将遵循一些基本特征——新一代互联网银行建设的主题词:“开放、引进”。
  关键词:开放、引进
  什么是开放?现有的网银系统,是在互联网上的单一封闭服务渠道,用户通过互联网入口,进入标准的安全管道,即可享受到银行提供的各种服务。这个标准的服务渠道其实无法承载用户的实际需求,银行需要考虑搭建更加开放的服务环境,将其金融服务投放到适合的环境中。新一代互联网银行服务体系的建设,首先要考虑搭建一个开放的服务平台。
  什么是引进?通过搭建开放的服务平台,即可引入更多创新应用和第三方金融应用服务给广大用户。如通过社区平台把银行的融资类金融应用推送出去,从而为小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内容等。
  目标:随心、随行
  围绕着开放、引进这两个关键词,在新一代互联网银行体系建设的探索中,目标也变得比较明确:让服务“随心、随行”。不管通过PC电脑还是智能手机,不管是在室内还是户外,是在办公室还是在马路上,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银行提供的服务。
  基础:平台改造
  “平台”的概念,是新一代互联网银行的基础。与平台概念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是“系统”和“体系”。事实上,目前大部分银行建立起来的网上银行系统,只是一个渠道交易系统,从底层的数据结构,到业务逻辑组件,到前端的页面展示,是一个从后到前的纵向交易系统,并不能称之为“平台”。而我们所说的服务平台,不单单是一个系统或者多个系统的总和,而是一个可分层的服务体系。网银平台化的概念,是指这个服务体系底层的应用。
  三大体系构筑新一代互联网银行
  将网银系统逐渐改造成新一代的互联网银行服务体系,需要逐步打造网银服务体系、网银数据体系与网银管理体系。
  网银服务体系的基础是网银服务平台应用。平台化的网银服务体系不再是一个个纵向的应用组合,基于网银服务平台,前端可以对接基于Web2.0思想的新一代UI界面,可以对接基于iPhone、Android等的手机客户端系统、可以对接基于桌面客户端的金融日历产品,可以对接金融社区,也可以对接客户端版的前端网银界面。网银服务平台和这些前端的网银应用加载在一起,形成新一代互联网银行的服务体系。
  网银数据体系的基础是网银数据平台应用,包括客户行为数据和客户交易数据的建模、采集和数据处理等。网银数据平台和基于网银数据平台之上的多个应用,构成了整个网银数据服务体系。
  网银管理体系可从现有网银的内部管理系统改造而成。基于网银管理平台,上面可以搭建包括内部管理系统、业务监控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多个侧重管理属性的应用,从而构成完整的网银管理体系。
  行之有效的建设路径
  银行在考虑改造现有网银系统,迈向新一代互联网银行服务体系时,为全面地规避建设风险,明确改造目标和路径,可遵循以下几点:
  解耦:将传统网银纵向的服务系统解耦成横向的服务体系。进行网银服务平台化改造,支持多渠道互联能力。
  升级:引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网银系统前端界面进行全面升级,成为Web2.0模式下的全新个性化界面。
  优化:对网银系统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
  提升:打造客户资产视图、客户行为视图和客户关系视图,全面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服务质量。
  加固:升级跨操作系统、跨浏览器的密码控件,升级跨操作系统、跨浏览器的签名控件,搭配网银助手,增加网银的实时业务监控和应用运维监控。
  传承:在改造的过程中,要考虑现有网银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的平稳运行和平稳过渡,要考虑实现现有网银系统的基础底层代码最大程度上的复用,还要考虑建设过程中新增业务需求的开发方式等问题。
  通过遵循以上几个原则,逐步完成网银服务体系、网银数据体系和网银管理体系的改造,将现有网银系统改造成真正的新一代互联网银行服务体系,不失为一套行之有效的、网银未来的建设与发展的解决方案。
阅读(11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